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于一九五七年一月召开过一次“中国哲学史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内著名的哲学家、哲学教学及研究工作者一百余人。这次座谈会,讨论了哲学史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的许多问题,如:关于中国哲学史的对象和范围问题;对于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估价问题;关于中国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等。会议讨论非常热烈,充分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这次座谈会上的一些主要发言和重  相似文献   

2.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社会也是一分为二的。有剝削阶级,也就有被剝削阶级。所有剝削阶级,无论是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历来都是残酷剝削着劳动人民的。这些剝削阶级,不论处于什么时代,基于其剝削的阶级本质,必然都具有阶级偏見和阶级局限性。我们在研究历史时,强调阶级、阶级分析,弄清当时的阶级分野,指出剝削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批判其剝削行为,是很有必要的。方仲同志的近作《必须从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人道主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有许多意见是富有启发性的,但也有不少是由于概念的混乱,即对于人道主义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我们感到,在讨论象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这样的问题之前,首先有必要对人道主义作一番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4.
关于真理的阶级性问题,目前在理论界有着不同的看法。邢贲思同志在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真理有阶级性吗?》一文,论述了真理没有阶级性,对此我们有不同看法。我们觉得,真理的阶级性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用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回答,如说“真理有阶级性”或“真理没有阶级性”,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毛泽东同志指出:“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87页) 在讨论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时,必须首先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叫有阶级性,什么叫没有阶级性。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认识,那么,对真理是否有阶级性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统一的看法。现在之所以对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有分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对什么叫真理有无阶级性这个问题理解不一致。因此,我们就从这个问题谈起。什么叫有阶级性呢?所谓真理有阶级性,就是指某种真理,是反映阶级关系的,是阶级  相似文献   

5.
<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是人类自我意识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的产生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在原始社会之前,人类还没有从动物界脱禽出来,还不存在人的问题,更确切地说,还不存在人和外物的关系问题。原始人不仅不能正确认识自然物和自然力,也无法正确认识人自身的自然、对自然现象及其自身自然的畏惧和害怕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并先后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的宗教信仰,其目的是求得保佑和庇护。原始人对自然认识的浑沌性、模糊性决定了他们对自身及其个体之间  相似文献   

6.
现在高等学校所使用的哲学教科书中,在讲“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一问题时,有自相矛盾,因而不能令人信服的地方.一是关于谁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问题。一般教科书中都化大量篇幅说明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其理由是:人民群众“不仅为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精神生产创造了物质前提、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而且还对这些原料作了初步加工,甚至直接创造出精神财富的珍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395页)这意思是说,创造精神财富的是人民群众而不是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的主要描写对象是人,写人必然要涉及到人的思想、行为、感情、性格,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不可避免地要触及人道主义的问题。近几年来,在触及有关人道主义问题的文学作品中,为什么有的作品获得了成功,而有的作品,却出现了严重的失误?胡乔木同志的文章作了科学的回答。这篇文章,不仅澄清了人们在人道主义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而且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对人道主义的正确观点,对于解决文学创作中如何正确地表现人道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是改革。党的十三大中心任务就是加快和深化改革。要比较顺利地改革我国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和僵化的经济体制,以及同这种经济体制相联系的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清醒地认识我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历史阶段.是至关重要的。社会性质和所处阶段清楚了,改革才有坚实的立足点,制订和执行各项工作的方针、政策、措施才有了根本的依据,最终才能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划分阶段的理论,马列主义经典作家都未作明确的论述。马克思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揭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在苏联和中国哲学界围绕着“差异是不是矛盾”的问题酿成一桩公案,至今不仅悬而未结,而且余波迭起。 一九二六年以来,德波林及其学派在参加反对布哈林机械论的斗争中提出:“当一切必然的发展阶段——从单纯的等同,经过差别和对立而达到极端的矛盾,——都过去了的时候,‘解决矛盾’的时机就到来了。”(德波林《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无差别的同一是一种纯粹状  相似文献   

10.
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重要文章,涵蕴广博,内容精辟,对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是新时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解释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好教材。任何一种思潮,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人道主义也不例外,它是在客观的现实的阶段发展着的。十四到十六世纪的人道主义,产生在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社会解体阶段。以文艺复兴为其代表。十七、十八世纪的人道主义,产生在资本主义成长、封建主义遭受严重打击阶段,以启蒙运动为其代表。  相似文献   

11.
朱光潜美学基本不是艺术哲学。将艺术经验放大为历史哲学目的论的冲动贯彻了朱光潜终生,并由此形成了朱氏美学的理性主义风格。以译介马克思巴黎手稿与维柯《新科学》为中心的晚年工作,成为朱光潜人道主义美学的历史哲学目的论的最高阐释。朱光潜的人道主义美学构成当代中国重建人文主义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对道德现状,人们看法不一。有的认为很糟,今不如昔,故有“滑坡”之说;有的则认为正经历一场从观念到实际的变革,走势积极,故有“爬坡”之论。我认为这两种观点各有其道理,但又都有些偏颇。正确评价道德现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 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前的马克思的思想,有一个从黑格尔唯心主义经过费尔巴哈的半截子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演变过程。他的思想起点是黑格尔唯心主义。马克思学生时代,从黑格尔的历史观和《逻辑学》中,接受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他认为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哲学的批判,是精神活动。他把现象世界看成是“自我意识”的外化,认为“感性的自然只是对象化了的、经验的、个别的自我意识。”还说“哲学上的实践本身就是理论的,实践是一种批判,它在本质上衡量个别存在,从理论上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学术界就人性,人道主义问题展开了有意义的讨论。其中,不少论文涉及到鲁迅与人道主义的关系,大都肯定他具有深厚的革命人道主义思想,有的论者甚至还断定鲁迅是人道主义者。说法虽然不尽相同,有的不无偏颇,但由此出发,进一步认真分析探究鲁迅(特别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鲁迅)如何科学地认识和评价人道主义,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地认识和看待人性、人道主义问题,是深有启发和教益的。人道主义是在欧洲反对中世纪教会统治的斗争中产生的。它主张把人类从中世纪教会的宗教世界观束缚下解放出来,尊重、保护个人的权利和人格,在历史上起过反封建的革命作用。然而,人道主义不是一种固定的社会思潮;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对于人性和人道主义,并不抽象地笼统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具体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鲁迅在他思想发展的早期和中期,提倡过人性的解放,接受和宣传过人道主义思想。他曾说,“五四”时期,“文学革命者  相似文献   

15.
法国史学家兼批评家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曾以无可辩驳的大量史实,说明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这个艺术家族中最显赫的代表,有如盛开的百花园中的“一根最高的枝条”。关汉卿正是元曲艺术家族中最显赫的代表,元曲花坛上的“最高枝”。 元代社会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阶梯上一个十分黑暗的阶段,阶级压迫极度沉重,民族歧视至为严酷。违反人道,违反人性,兽道横行的社会现实,正催促了卫护人道,卫护人性,反对兽道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勃发。人道主义因此成为有元一代文学的,特别是元杂剧的普遍主题。我们在元曲里“所学到的东西比从  相似文献   

16.
人道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萌芽及其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从明朝中期以后就出现了带有人道主义色彩的异端思想,引起封建正统思想的阵阵骚动,对我国当时和后来的现代化运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中国早期人道主义思潮深受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它们在遭受封建保守势力残酷镇压而又得不到社会进步力量广泛支持的条件下,难以完成中国现代化的启蒙任务.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史学界对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是重视的,发表了不少文章,提出了不少问题。有些问题的解决取得了进展;若干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讨论。许多问题至今还没有取得大体一致的看法,是由于对农民阶级的阶级性认识的不同所引起的。而要正确的认识农民阶级的阶级性,又必须对农民阶级作阶层分析。列宁认为农民阶级有劳动和私有的两重性,这是绝对正确的。不管农民阶级的哪一阶层,都有这两重性。如若不承认其劳动性就会混淆与剥削阶级的区别;如若不承认其  相似文献   

18.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及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是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与更新,必须对中华民族进行反思和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封建主义的根基十分深厚;新中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跳越了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这样一个社会阶段。我国的经济、政治形态与马克思在十九世纪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而建国三十多年来最值得引为教训的是,把斗争矛头指向资本主  相似文献   

19.
(一)文章分析的重要性 “分析”一词的含义是解剖、拆开看某一事物的成份、内部构造等。如:把钟表拆开,看它是用那些零件构成的、怎样构成的,研究它为什么能准确地揭示时间;用化学的方法,认识某一物质包含哪些成份,这些成份各有多少、比例是否适当,——这就是分析。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们党正面临和承受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国内任务,经受种种严峻的考验。在这个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在全党系统地深入地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试从党史教育和“三个基本”教育的关系,谈谈为什么要对党员进行党史教育以及如何在全党开展党史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