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福柯关于凝视的权力机制的论述为理论出发点,解读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认为爱米丽和杰弗逊镇民对凝视权力的争夺构成小说的基本内容,并对小说中存在的三种凝视关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
爱米丽·迪金森是美国第一位现代派诗人,本文拟从她的诗学观、思想倾向和语言技巧方面分析她的现代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3.
爱米丽小姐这一形象,被很多评论者从女性主义批评来探究导致爱米丽小姐畸形心理的真实原因。认为这是一个被南方旧传统道德观念和父权制度所残害的一个女人的悲惨故事。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雌雄同体"这一新的理论角度出发来分析爱米丽小姐形象,从中挖掘出爱米丽小姐内心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出发,以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解读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本文指出爱米丽的悲剧在于她自我镜像的破灭所导致的自我意识的缺损。爱米丽试图以把自己封闭在过去的方式来保持自我镜像的完整,进而消解现实镜子破灭所导致的自我意识的缺损。然而这种努力却成为了她的悲剧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6.
福克纳以擅长在小说中运用多种写作艺术和技巧而闻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展现了福克纳的许多精湛的写作艺术和技巧,小说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巧妙地设置了悬念,这些使得文章意味深长,耐人琢磨;同时哥特式的描写又渲染了阴郁和神秘的氛围,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以对美国南北战争以来新旧南部的矛盾描述而闻名于世。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都环绕着他的家乡密西西比州发生。在《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这个作品里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笔下美国南方“畸人”形象以及南方贵族阶级日趋没落的衰亡历史。道出了福克纳对爱米丽式的人物的迷恋与惋惜等复杂情愫 ,反映了他内心深层对业已湮灭的某些“东西”的追怀。  相似文献   

8.
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里,福克纳创造了一个令人怜悯的美国南方淑女形象。从对“玫瑰”意象的理解出发。采用格雷马斯矩阵分析爱米丽的“自我实现”及其悲剧,并借用赵毅衡的“全否定”性符号学矩阵来分析爱米丽和南方传统之间的“占有”和“抛弃”、“非占有”和“非抛弃”以及四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叙事的多层否定使爱米丽的“自我实现”显得更加悲壮,值得献上一朵玫瑰花。  相似文献   

9.
细读戏剧《我如何学会驾驶》,可以发现此剧实质是隐喻恋童案的受害者,丽尔碧特学习如何掌控自我人生的的剧本。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可以发现,伦理身份的复杂其实一直是困,扰丽尔碧特,令其迷惘并无法决然拒绝派克叔叔的猥亵。而走出伦理身份的困惑是解决这一困惑的唯一途径。按照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伦理规范,丽尔碧特只有做出正确的伦理选择,才能自我拯救,重新回归人生。  相似文献   

10.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讲述了南方没落贵族小姐爱米丽的悲剧生活。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自我防御机制为出发点探讨爱米丽的人格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爱米丽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包袱,在新旧观念对抗中艰难前行,成为了南方没落贵族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对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零聚焦、内聚焦的叙事视角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其在表达人物内心世界、扩展小说的审美纬度和突出主题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效果。  相似文献   

12.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写作手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福克纳的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该篇小说运用了非传统的写作手法,使故事更具神秘性与吸引力。这种非传统的写作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独特的叙事角度、经典的时序倒错法和浓重的象征色彩。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文学大师,鲁迅与福克纳以犀利的批判性眼光,对故乡大地一贯被视作弱势群体的女性形象,进行了饱满而鲜活的塑造与再现.他们的作品不但丰富了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女性形象,而且引发出关于社会与人关系的思考与探讨.主要就他们创作的短篇小说《祝福》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女性形象--祥林嫂与爱米丽,从文学审美角度比较两位女性悲剧性命运,探讨她们存在的文学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身份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福克纳的著名短篇《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入手,论证了主人公在自我身份探寻中的悲剧性迷失,其实也是美国内战后南方人心态的真实写照,更是整个西方社会在经历一战、陷入精神荒原后的普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威廉·福克纳生活在美国南方向现代化迈进的转型期 ,面对北方工商势力及其价值观念的南侵 ,目睹清教主义思想和某些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摧残与压迫 ,他痛心地感到现代社会正在用各种方式“剥夺”人的个性 ,于是他提出了“个人主义”,甚至表示自己要做个人主义的“传道者”。在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中 ,主人公爱米丽公开对整个社区的反抗虽然体现的是一种消极的个主义 ,但对今天的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女主人公爱米丽是一位与世隔绝、不顾现实变迁而一味坚持自己独有生活方式的人.她倨傲高贵,又充满了对负心爱人的无情报复.结合美国内战之后美国南方重建的历史事实,爱米丽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牺牲品,是一个已经异化的边缘人形象,而且她还是一个生活在过去的囚徒.  相似文献   

18.
爱始于差异性,而非同一性。现代性伦理从主体性出发,寻求清晰性与自由,将爱的内在矛盾性视作一种疾病,采用"固定"和"漂流"的策略去克服它,以规则与自由取代情感冲动与责任,最终却将真正的爱导向死亡。以列维纳斯为代表的后现代伦理学家从他者的绝对异质性出发,强调爱的非对等性和责任。他者的外在性是伦理的源头,外在性的进入使得主体自身性被打破,爱才得以可能;对他者的欢迎是去质问我的自由。真正的爱是一种自我的让位,是由"以自我为中心"走向"以他人为中心",是"成为他人的人质"。列维纳斯的爱的伦理是现代性原始情感和责任缺失的背景下的一种回归,它试图探寻在主体性、理性和自由这些概念之前人类原初的伦理经验。这种"伦理的伦理"构成了罗尔斯和哈贝马斯这类伦理"立法者"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语篇分析不仅要揭示语篇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且还有考虑到语篇的情景语境,探究语篇与情景语境中的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语境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将采用功能语言学家马丁关于语境与语言关系的观点,将对《献》评价系统中的态度和介入资源的分析统计结果(微观结构)放在情景语境的层面上(宏观结构)进行考量,目的是探究评价资源的具体语言形式的选择是如何受到作者及其所处社会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所影响的。  相似文献   

20.
《献给爱米丽一朵玫瑰》的情节建构和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在《献给爱米丽一朵玫瑰》一文中,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布局,以一种全新的时空分割、细碎事件的巧妙组合、悬念的设置等手法给全篇定格,向读者展示了爱米丽小姐的怪诞性格,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性格形成的原因,使作者的创作意图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