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小朋友,你们看过动画片《猫和老鼠》吗?你喜欢其中的猫,还是那只机灵的老鼠呢?你希望自己成为猫和老鼠的朋友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十分有趣的游戏——猫捉老鼠。活动的准备很简单,猫头饰一只,老鼠头饰若干。这个游戏适合多人玩。推选出一个人当“猫”,四个人当“老鼠”。大家围成一个圈当围墙。接着在围墙内摆四个铁球当“粮仓”,布口袋做“粮食”,摆四个垒球,“当老鼠”的家。如果老鼠偷到粮食必须把“粮食”夹在腿中间跳回自己的“家”。途中要“被猫”抓住,就得把粮食还给猫。如果“老鼠”“把粮食”偷光,猫就要受到惩罚。听完游戏的介绍,你们一定是跃跃欲试了吧。那好,我们现在就走进游戏现场。  相似文献   

2.
《新少年》2009,(11):42-43
猫是老鼠的天敌,它以捕食老鼠而闻名,可是现在猫却不捉老鼠了。这是为什么?请看大家的奇思妙想吧!  相似文献   

3.
报载,天津闽侯路一位臧姓女士家中,一日发现一只“又凶又贼”的老鼠,打既打不着,捉又不敢捉,于是灵机一动,把另一房间的一只猫抱来,扔在老鼠面前。谁知猫竟“嗷”地一声惨叫,被老鼠吓昏过去。惊叹之余联想颇多。 从尧爷那时候起,猫就以善捕鼠而为人所知、为人所重了。《札记·郊特牲》记载着:“天子大腊八,伊耆氏始为腊,腊之祭也,迎猫,为其食田鼠也”。周秦以前,猫  相似文献   

4.
老鼠,这个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同居者和危险的敌人,出现在世界上已经有四五千万年的历史了。但人们对老鼠危害性的认识并与之斗争的历史只有几千年。猫是专捉老鼠的,人们常说"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但由于老鼠有极高的繁殖率,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度的适应能力。因此,使人类在这场延续了几千年的人鼠之战中至今未能取胜。根据  相似文献   

5.
猫和老鼠原来是一对好朋友。一天,小老鼠去大花猫家做客。它们俩说说笑笑地一直到了深夜。大花猫便留小老鼠住在了自己家。第二天早上醒来,小老鼠听到“啪”的一声,一个盒子从枕头底下掉了出来。它连忙把盒子拣起来一打开,发现里面有许多珍贵的珠宝,照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小老鼠一向视财如命,现在看到眼前有这么多珠宝,口水都流了下来。顿时,小老鼠起了私心,决定杀害大花猫,自己独霸大花猫的家财。小老鼠回家后,想着那些金闪闪的珠宝睡不着觉了。它一天到晚都在想着怎么对付大花猫。风和日丽的一天,大花猫约了许多好朋友去郊外野炊。当然,…  相似文献   

6.
张兴江 《今日南国》2006,(17):76-78
“它是一个工作狂,没有犯罪前科,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不喜欢参加派对,也没有卷入任何性丑闻,它是一个杀戮机器,逮过无数老鼠……”猫捉老鼠本来天经地义,也是猫的习性。但英国有一只捉老鼠的猫只因身在“名门”,其影响力似乎不亚于任何一位政府高官:它不仅捉鼠本领超强,并且能搅动英国的政治风波,就连首相托尼·布莱尔也不敢怠慢这只猫。2006年3月17日,这只名为“汉佛莱”的黑白猫病逝,竟使英伦三岛举国“哀悼”,英国媒体也大肆渲染这一“不幸”事件。这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猫呢?  相似文献   

7.
酒这杯中之物,不仅人类对它情有独钟,它对不少动物和生物也有诱惑力。猫捉老鼠创记录苏格兰一家酒店的老板饲养的一只猫,以酒为主要饮料。这只猫喝酒之后,既不发酒疯,也不去睡觉,而是精神抖擞地捉老鼠。据酒店老板说,它酒后捉鼠已有2万多  相似文献   

8.
世上的人都知道老鼠是怕猫的,有人用民间故事来描述老鼠为什么怕猫,同样在我们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学生最怕的人是老师,所以常有人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形容为猫和老鼠的关系.这个比喻把传统的师生关系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我们无法否认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把老师的角色理想化了,主观化了.老师始终被确立为“尊”的地位,而学生必定为“从”,将师生置于尊与从的不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9.
常言,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能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中国自古以农立国,种有五谷,饲有六畜。猫虽不在古人所谓的六畜之列,然而距今大约三千年前,成书于孔子时代的《礼记》,其中记载着每年岁末天子必备牲礼迎猫祭祀,以答谢猫咪们捕食田鼠,保护农产作物的例行公事。上古中国的人们虽然不像古埃及人一样赋予猫神性,但是因为猫儿们能捉老鼠护口有功,所以每年都接受专门仪式答谢的猫咪,地位确实比其它的家禽家畜略略高出一点。最初猫之所以会在人类社会中占得一席之地,乃是根源于猫儿们擅长捕鼠的实用价值。传说在中国古代的东汉年间,明帝刘庄笃信佛教,为保护中国史上翻译的第一部佛经《四十二章经》免于鼠啮,不惜远道自印度迎猫来白马寺。宋代文人黄庭坚、陆游、罗大经等也因为养猫以杜绝鼠患肆虐,留有咏猫诗文传世。除了以猫制鼠的功能层面外,温柔轻巧、善解人意又爱干净的猫咪也是很受女性喜爱的闰中宠物。文献记载后唐时的琼花公主养了两只猫儿,一只白毛,嘴巴有毛纹形状如花,取名"衔蝉奴";另一只黑色而白尾,名叫"昆仑妲已"。  相似文献   

10.
正狗是人类的忠实朋友,在许多方面的表现很是奇特。在戊戍狗年到来之际,我们不妨对这些"奇狗"做一个小盘点吧。狗捉老鼠俗话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但江西金溪县崇麓乡蓝邓村的邓梅生家有一只小黄狗,它体小灵敏,每天就爱捉老鼠,平均每天可捉鼠5只以上,成为当地有名的"捉鼠大王"。  相似文献   

11.
波斯猫:人缘最好的猫咪之一,恬静可爱、乐观向上、对人诚实、举止优雅,还特别善于捉老鼠(如果你家有的话)。喜玛拉雅猫:善良乐观、热情大方、顽皮可爱、心地宽容,不跟其他猫打架,叫起来像唱歌。  相似文献   

12.
正猫乖巧可爱,又能防鼠,是颇受欢迎的宠物,据《尔雅翼》说,猫是玄奘法师去天竺取经时带回中土的,为了防止老鼠啃坏佛经,所以蓄猫防鼠。这是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实际上,猫在玄奘之前就已有了。恰在唐代,猫日渐成为贵族宠物。电影《妖猫传》改编自日本作家梦枕貘的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故事发生在唐代,其中出现了猫妖,又称猫鬼。在中国古代,猫成为妖孽作怪的故事颇多,  相似文献   

13.
亚洲猫经过多年刻苦学习,掌握了鼠的习性,经过长期不懈地练习,练出一套好身手,抓鼠百发百中,被人们称为"捕鼠能手"。这天,正听广播的猫,知道了在非洲的乌干达,有一种老鼠能吃猫。这种老鼠同普通家鼠差不多,只是嘴巴上多了一层壳,非常坚硬。这种老鼠能散发出浓烈的臭味,猫闻到后就浑身瘫软、发抖,动弹不得。然后,老鼠就跳过去,用锐利的牙齿咬断猫的喉管,把血吸尽,再把猫拖到隐蔽的地方,慢慢吃掉。  相似文献   

14.
最近,读了一篇故事:《老鼠的万全之策》,不禁发出会心的微笑。故事的意思是说,一群老鼠吃尽了猫的苦头,它们召开全体大会,商量对付猫的万全之策,争取解决事关大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有的提议培养猫吃鱼吃鸡的新习惯,有的提议加紧研制“毒猫药”,有的提议……最后,还是一个老奸巨滑的老老鼠出的主意,让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呼高明。那就是给猫的脖子上挂上个铃铛。只要猫一动,就有响声,大家就可事先得到警报,躲将起来。这一决议,被全票通过。但谁来执行这个决策?无论高薪奖励,或者颁发荣誉证书……都产生不出勇敢的执行者。至今它们还在为此…  相似文献   

15.
"不管白猫黑猫,能逮住老鼠的便是好猫".这个出自群众之口的比喻,符合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它不仅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人民群众之所以喜欢猫,要养猫,是因为它是老鼠的天敌;而那种饱食终日,专供过去小姐,太太们观赏和怀抱的"媚态的猫",于人类食、住、衣何益?"白猫黑猫"和"能逮住老鼠"的"好猫",前者是事物的现象,后者是事物的本质.这句话具体形象,通俗易懂,虽没有什么深奥的政治名词,却富于科学哲理和求实精神,深深地扎根于群众心中,成为脍炙人口的群众哲学,其威力胜于晨钟暮鼓,催人猛醒,区分优劣,决定取  相似文献   

16.
孔子说过一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我们少数干部身上,存在另一种状况,与孔子的话仅一字之差:身在其位,不谋其政.成语"尸位素餐"是指有职位不做事,白拿钱吃饭.一个干部,如果拿了人民的俸禄,而不为人民办好事,这也是一种"尸位素餐"的表现吧.民间有句俗话,"不管白猫黑猫,能逮住老鼠的便是好猫",也即是说,抓不到老鼠的猫决不是好猫.试问,一个猫不会抓老鼠,那它对人类还有什么贡献?人类又还有什么义务去供奉它?对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吃白相饭,已经是违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而对一  相似文献   

17.
鼠胆神威     
《鼠胆神威》是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谢利连摩·史提顿所著《老鼠记者丛书》中的一种, 这套丛书目前被翻译到中国的共有《预言鼠的神秘手稿》、《古堡鬼鼠》、《神勇鼠智胜海盗猫》等10部。《老鼠记者丛书》集幽默、搞笑、惊险、奇妙、悬疑、动感等多种元素于一体,以老鼠的视角描绘人间百态,面世后大受欢迎,在意大利国内其销量已突破500万册,世界各地 3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争相出版,并获得“安徒生奖”等国际殊荣。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     
《社区》2010,(5):34-34
很无奈 前段时间,儿子参加了全市的“儿童画作品大赛”.儿子的作品是《一只猫》,只是那只猫被他画得很糟糕,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老公看了很是恼火.恶狠狠地教训儿子:“你见过这么垂头丧气的猫吗?猫一见老鼠,眼睛就睁得圆圆的,精神着呢!你给我重画!”  相似文献   

19.
学会拒绝     
狗狗和猫猫都给老板狮子当保安,狗狗的任务是捉兔子,猫猫的任务是逮老鼠。但是狮子每天都习惯给狗狗和猫猫安排很多临时性工作。狗狗每天除了捉兔子,还要看家、买菜,甚至要帮猫猫逮老鼠,以致有几次因为逮老鼠太累而放跑了兔子,受到了老板的呵斥。猫猫则不然。每天认认真真地去捉老鼠,碰上狮子叫它干看家、买菜、捉兔子一类的活,猫猫总会把条件讲清楚,不能做的就向狮子提出。后来,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狮子提拔猫猫为领班,而狗狗则被辞退了。又后来,听说猫猫  相似文献   

20.
郑振铎的《猫》是一篇记叙性散文。题目是“猫”,通篇写的也是猫,不仅叙述了三只猫的故事,而且写出了不同的猫的形象。但是,《猫》又决非单纯的描摹之作,也不是茶后饭余的闲情小品,作者是有感而发,借猫抒怀的。《猫》的寓意究竟是什么?目前的看法不尽一致。只要紧紧抓住“我”对猫的不同态度的描写,特别是抓住“我”对第三只猫的情感的变化这个关键进行分析,那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作品是写猫,但又不仅仅是写猫。或者说,作者不是为写猫而写猫,而是意在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