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瑶族石牌制与农村社区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牌制是瑶族历史上形成的一种法律制度和社会组织,同时也是一种社区管理制度,它在管理农村社区中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石牌制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通过引导还可以为现代农村社区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石牌制在瑶族传统社会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本调研报告从瑶族石牌这一传统社会组织在农村可持续生计中的作用和影响的角度 ,进行田野考察和研究 ,认为石牌在维持社区生产制度、维护社区安全、保护和延续瑶族传统文化等方面均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自称“拉珈”的瑶族,曾流传一种民间文学形式——“石牌话,”或称“石牌料话”。石牌话类似自由体歌谣,它着重于讲述和解释石牌制度所制定的条规——“石牌律”。具有文学和科学的双重价值。本文拟从它的产生、形式内容、艺术特点及社会价值等方面,作初步的探析。一、石牌话的产生石牌话是为石牌制度服务的一种文学形式。所谓石牌制度,就是1942年国民党反动势力血腥统治大瑶山前,存在于大瑶山范围内的一种带有原始民主残余的社会政治制度。它把有关维护生产、治安、保障社会秩  相似文献   

4.
瑶族作为我国南方一个以刀耕火种而闻名的山地民族,历史上历经磨难、几经迁徙,最终在今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海南等省区定居下来;基于不同地区的政治生态,他们架构了别具瑶族特色的社会组织形式,诸如瑶老制、石牌制、油锅制、密诺制以及村老制等,作为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服务的组织平台.进入近代以来,随着中央政府对瑶族政治统治的强化,相继在瑶族地区设立了若干层级的统治机构.即便如此,瑶族传统的社会组织形式仍程度不同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瑶族石牌制及其在南方民族习惯法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瑶山瑶族石牌制度形成于明代,有明显的形成、发展、衰落、废止的发展过程.石牌制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基层的是小石牌、中石牌,高层的是大石牌.最大的石牌是"三十六瑶七十二村大石牌",管辖面几乎覆盖整个大瑶山,其法律条文具有大瑶山"宪法"的性质.上下大小石牌之间有一定的约束关系和责、权、利关系,它们组成了倒"金字塔"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6.
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范围内,于旧时代产生和存在大约三四百年之久的“石牌制”,是一种很独特的历史产物。一般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带有原始民主残余、维护社会秩序的政治组织和它的法律表现形式。但笔者对现在能见到的廿九件石牌律抄本(计二个族系以上联立的九件,茶山瑶十三件,花蓝瑶二件,坳瑶二件,盘瑶三件)进行研读,又觉得它蕴藏的内容很丰富、复杂,各自反映出来的主观意志和客观效果都不尽相同,似乎对金秀瑶族  相似文献   

7.
石牌习惯法是大瑶山瑶族主要的社会制度 ,新发现的两件石牌习惯法加深了人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瑶族崇拜社王,有较悠久的"做社"(祭社)历史."做社"是一种民间宗教仪式,同时也是宣讲习惯法的一种方式.广西金秀郎庞瑶族在20世纪50年代停止举行"做社",至80年代末恢复.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做社"活动的描述,讨论现代化进程中瑶族习惯法的保留与变迁,分析现代化对瑶族习惯法的具体影响,探讨现代化变迁中瑶族习惯法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大瑶山的族际通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地方文献和访谈资料的分析 ,认为在民国时期 ,大瑶山地区的《过山榜》及石牌制度对汉瑶两族通婚的限制 ,在瑶族五个族系中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相对而言 ,茶山瑶对族际通婚的限制最为严格 ,而其他四个族系则较为宽松。此外 ,大瑶山的通婚禁忌不仅存在于汉瑶两个民族之间 ,而且还存在于瑶族内部的“山主”与“山丁”之间  相似文献   

10.
黄孝纪 《民族论坛》2010,(11):56-57
<正>相传,瑶族的祖先是盘王,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盘王节。旧时,每年农历十月到十二月,瑶族民间通常会举行最盛大的祭祀礼仪—"还盘王愿"。由于时代的变迁,自上世纪中叶以来,"还  相似文献   

11.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2.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论近代中国海关缉私制度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海关行政管理权也落入代表外国侵略势力的外籍税务司手中,致使海关不能独立自主地行使缉私权.20世纪20年代,随着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趁机收回部分海关主权,整顿加强海关缉私工作,逐步确立了近代中国的海关缉私制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