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布桑却丹是我国近代蒙古族的一位精通多种语言勇于探索真理并致力于社会改革的学者。 罗布桑却丹的名著《蒙古风俗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9月第一版,蒙文版。凡以下书中引文,只标页数),不只是一部内容浩繁的文献,而且较充分地体现了他的哲学及社会政治思想。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它进行挖掘、分析,批判地继承其积极的思想成果,这对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一、罗布桑却丹的生平与著作 罗布桑却丹,原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左旗(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人,生于清朝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卒年不详。 罗布桑却丹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里。他虽家境贫寒,无资入学,但自幼勤学好问,刻苦自学,终于精通蒙文,少出才名。在他十七岁(公元1890年,光绪十六年)时,作为寒门子  相似文献   

2.
明初建立的朵颜等三卫 ,在明宣德年间开始南迁 ,到了明废立的大宁都司地区。蒙古本部在明中后期时势力扩展到了整个辽东地区并控制了朵颜三卫 ,其中右翼喀喇沁人几乎控制了整个朵颜卫人。明末蒙古左右翼间的矛盾再次激化并发生内战 ,结果喀喇沁被左翼林丹汗打败 ,部众溃散 ,投奔了后金 ,被编入八旗军中 ;而喀喇沁统领下的朵颜人投靠后金时后金以喀喇沁的名义为他们设立了三个札萨克旗 ,驻牧在其原地上 ,即清朝卓索图盟喀喇沁三旗  相似文献   

3.
《蒙古世系谱》,又名《蒙古族谱》,亦称《蒙古博尔吉济忒氏族谱》,作者喀喇沁蒙古罗密,写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该书包括印度、西藏和蒙古史两大部。全书主要以世系谱体例编著。它是一部详载自成吉思汗至林丹汗的蒙古族通史,卷末特别记载蒙古各部各旗的关系及其世系,尤详成吉思汗世系、达延汗后裔世系。该书蒙文版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史研究所付研究员纳古单夫及阿尔达扎布同志合作校注整理出版。全书二十万  相似文献   

4.
罗布桑却丹(1874——?)是我国近代蒙古族进步的思想家、著名学者。他在自己的著作《蒙古风俗鉴》中,阐述了蒙古族兴衰演变的历史过程,揭露了清朝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民族分裂、民族压迫政策,表达了他主张民族团结、平等、互学互助、共昌共荣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卓越的出版家特睦格图、汉名汪睿昌,字印侯,留日时启用日本名古松,原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王爷府大西沟(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喀喇沁旗)人,一八八七年旧历十二月七日生于一个平民家庭。由于他从小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受到喀喇沁右旗亲王、蒙藏事物局(一九一四年改蒙藏院)首任总裁贡桑诺尔布(俗称贡王)的赏识,收为义子,并举荐到贡王在本旗创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995年以后的蒙古族民间传说研究情况做梳理。 一是蒙古族民间传说搜集整理方面。这项工作发轫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俄罗斯学者发表出版的早期成果为开端。国内学者的搜集整理工作应当以罗卜桑悫丹的《蒙古风俗鉴》为开端,发轫于1914—1918年间,真正意义上的规模性搜集整理工作则始于1949年后。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学者罗布桑却丹的《蒙古风俗鉴)被学术界誉为蒙古族的“百科全书”,吸引了中外学者品藻评骘。但是,长时间来对作者成书动因的考究却未予深化,罗布桑却丹所以能够囊括十六大类近六十个方面的知识,力著此书,其思想动因是很值得研究的,因为这既涉及到该书在蒙古族文化宝库中的历史地位,也涉及到如何历史地、全面地评价罗布桑却丹的思想成就。  相似文献   

8.
罗布桑却丹所著《蒙古风俗鉴》是蒙古族文化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民族文化特征的专著,它不仅结束了以往民间文献中文、史、哲浑然一体的古典文化形态,而且,由于运用科学的分类方法,较深入细致地记述并分析了民族文化特征,表现出较高的民族学资料价值.罗布桑却丹是蒙古族思想家中的先进代表,他在总结民族文化优秀遗产的过程中,汲取了西方社会思潮中的进化论、社会地理学、民族学等思想养分,建构起反帝、反封建、反喇嘛教的民族民主主义思想体系,其中,建立在唯物主义反映论基础上的本体论、进化论的思  相似文献   

9.
贡桑诺尔布,字乐亭,1871年6月26日生于内蒙占卓索图盟喀喇沁右翼旗蒙古贵族家庭。清朝历封头等塔布囊、辅国公、喀喇沁郡王、卓索图盟盟长,民国历任蒙藏事务局(院)总裁、国民党理事会理事、蒙藏学校校长。1931年1月14日,因病于北平住宅去逝。其思想以政治理论为主,所著文稿多有散失。 贡桑诺尔布思想的历史价值,在于独到而深刻地体现了内蒙古改良主义思潮的运动轨迹。共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成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根据罗布桑却丹《蒙古风俗鉴》这一民俗学专著,应该将我国民俗学趋向广义的时间,由“30年代”改为“20年代”。民俗学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分支科学。它是研究最广泛的人民传承文化事项的科学。它的研究范围与其它科学一样,有着从狭义到广义的发展过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89年第2期发表了笔者拙文《起辇谷纵横探》之后,喀喇沁夫同志写了《释“斡脱克”》一文(见《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89年第3期),文中就“大鄂托克”一地提出异议,并表示愿意和笔者讨论。笔者读后受益匪浅,同时有几点看法,提出来,与喀喇沁夫同志讨论。  相似文献   

12.
清对蒙古的封禁,是按不同的封禁范围,分层次进行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一)在蒙古各旗之间的封禁;(二)在蒙古各部之间的封禁;(三)在蒙古与其它备族之间的封禁;(四)在蒙古与俄国之间的封禁。兹就《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和几种《理藩院则例》及有关史料,对这几个层次分别加以叙述,以期说明清封禁蒙古的基本目的。 (一)在蒙古各旗之间的封禁。清在蒙古各旗之间的封禁,是清封禁蒙古的第一个层次,  相似文献   

13.
阿拉坦汗(1507—1581)是呼和浩特的奠基者,是呼和浩特·土默特(俗称西土默特)和喀喇沁·土默特(俗称东土默特)的一位最杰出的首领,也是继达延汗之后蒙古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军事家。阿拉坦汗在十六世纪蒙古历史舞台上的重要活动,早已被世界蒙古学界所注目,今天成为他们研究的重大课题。随着人们对阿拉坦汗业绩的深入研究,亦对标志他的历史功绩的尊号,尤其对他的汗号作了种种解释,甚而对他的取  相似文献   

14.
史论摘编     
贡桑诺尔布在喀喇沁地区的改革 李风在《内蒙古社联》1985年第10期撰文认为:成吉思汗功臣者勒蔑的二十五代孙、喀喇沁右旗札萨克世袭亲王、卓索图盟盟长贡桑诺尔布,参加过同盟会,曾与孙中山有过交往。在孙中山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于本世纪初在喀喇沁地区改革旧弊,推行新政。贡王的新政体现在:破除奴隶阶级制度,编奴隶为平民;成立崇德学社,研容“参佐制度”,培养年青地方行政人员;开工厂、办商店、设邮政,兴办实业发展经济;建学堂,搞扫盲,抓教育,育人才;破除旧的婚丧礼仪,提倡精神文明等等。贡桑诺尔布的改革,是孙中山旧民主革命理论的具体实践,也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的改革对振兴蒙古民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俺答汗(1507—1583)亦译称阿勒坦汗(Altan khan),是蒙古著名的中兴之主达延汗的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的次子。巴尔斯博罗特在达延汗统一漠南、漠北以后掌管着右翼三部,即鄂尔多斯、土默特、喀喇沁三部。他死后,其长于衮必里克(《明史·鞑靼传》称吉囊)“与其弟阿勒坦汗二人为首,率右翼三万人”。嘉靖初年衮必里克(1506—1550)到了河套地区(包括现今陕西北部),成为鄂尔多斯部的领袖。此后不久,俺答汗离开了河套地区,移居到现今呼和浩特一带,成为土默特部的领袖。在衮必里克死后的嘉靖二十一、二年前后,是俺答汗威势煊赫时期。他北征大漠,西蹂青海,东蹠察哈尔,南迫长城,控制了蒙古右翼地区。  相似文献   

16.
《黄金数珠》,原名《善说蒙古地区政教,明慧青年之音,净光黄金数珠》/Q出产娜》严趾严叫出产ir恤l叫A0厶勺 吨x尸 沁血。尸沪std鲈ld出气/Q山吗学界通称其为《黄金数珠》恤卜,护/o [作者]漠南锡林郭勒盟阿巴哈纳尔左翼旗纳塔。蒙古人民共和国学者舍·毕拉指出,“纳塔”这个名字,是梵语NATHA,藏文译为mgon-po(此云怙主),蒙古人叫作“衮布”(《蒙古人民共和国历史,文化与历史编纂学的有关问题》,乌兰巴托,1977年,第105页)。笔者据有关资料考证、这个“衮布”很可能是阿巴哈纳尔左翼旗第五代扎萨克固山贝子衮布旺札勒。  相似文献   

17.
清格尔泰,蒙古族,1924年6月出生于内蒙古昭乌达盟喀喇沁中旗(今赤蜂市宁城县)。1938年小学毕业质,考入呼和浩特蒙古学院,1941年东渡日本,先后在日本东京善邻高等商业学校、东京工业大学和东北帝国大学理学部学习。1945年回国,次年参加革命。1946——49年在内蒙古自治学院和齐齐哈尔军政大学任宣教科长,蒙文研究室主任。1949——1956年任中共中央内蒙古(蒙绥)分局秘书,宣传部编译科科长,语文工作处处  相似文献   

18.
乾隆二十五年(1760)清政府置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驻伊犁八旗军形成了独特的"旗屯"体制,而各"旗屯"中又以锡伯营为典型。嘉庆前期,锡伯营自建了一套完备的农田水利体系,形成了适应于旗屯体制和当地环境的水利社会秩序。这套秩序完善了锡伯族群的社会功能,由此大大提高了锡伯营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稳定边防能力。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后,在国家重建西北边防体系的迫切需要下,锡伯模式一度扩展到锡伯营以外地区。辛亥革命后,锡伯社会内的恶性土地私有化动摇了传统水利秩序,营旗体制又阻碍了近代水利因素的进入,使得旗屯水利社会陷入瓦解的境地。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蒙古民歌是蒙古族人民生活斗争的反映和智慧的结晶,正如罗卜桑却丹所述,“世人欲察夷族风俗人情,率先细究其歌曲唱词,便可知其人其性。”歌词虽微,其意颇远,故有详加探讨之必要。 先后登上蒙古高原这一历史舞台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等许多游牧部族中都盛行歌舞。蒙古族先辈与这些游牧部族很早以前就有来往、杂居、互为统属,有的与蒙古族共出一源,有的被蒙古族所融化。因此无疑会影响到蒙古族文化艺术、歌舞等方面。 世界民族之林中无论哪一个民族,其历史文化都在上古时期就已基本形成。但由于社会、历史的诸种原因,有些民族早期文化遗产为人所知甚少。要准确阐述蒙古族早期文化、曲艺全貌,尚缺乏必要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当时蒙古族人民演唱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礼乐,极为珍贵,难以找到。蒙古歌曲,是由歌词与歌谱组成的统一体。经漫长历史岁月,  相似文献   

20.
清代外旗人在扎赉特旗经济演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扎赉特旗的外旗人以喀喇沁、土默特地区的蒙古农民为主,他们是与扎赉特旗的开垦历史密切相关的群体。外旗人以交纳租子的形式体现对土地的使用权和在当地的生活权,并以"蒙古人的农业"文化载体者的形象与汉农民相区别。外旗人给扎赉特旗的经济、文化带来了一系列变化。研究外旗人,对于了解20世纪上半叶的扎赉特旗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