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如何进行有效阅读?不难发现,现在,很多老师会以一种简单化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摘录读书笔记。我们暂且称之为“阅读摘记”。语文老师,常给学生布置“摘录好词好句”的作业。边阅读边摘记一些优美的词句、片断、篇章,能够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提高语文素养,它确实让我们品尝语文园地里那淳美的芳香。然而,不难发现,关于阅读摘记,也存在着很多误区: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看出,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老师怕教作文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怕批改。一则批改量大,任务重,二则老师认真批了,学生看一下了事。老师感觉费劲不小,可是付出远远小于收获。这一直是很多语文老师的一个困惑。笔者以为,如果老师在评改技巧上下点功夫,也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人最悲哀的是,他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过我东西。其实从生你养你的父母到带给你快乐的宠物,从花草树木到阳光雨露,都给了我们很多,只是你一直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罢了。仔细一想,还真要感谢他们,所以说这个题目在审题上根本没有给学生设置任何障碍,给学生的立意和构思空间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4.
作文在语文考试中的分数几乎占“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们很多同学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表现为选材陈旧,内容过时;或矫揉造作,空洞无物;或机械模仿,人云亦云;或文笔不顺,毫无品味。令阅卷老师“恹恹欲睡”。其实作文是一种独立性很强的创造性劳动,极富有个性,一千个作者应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文在整个语文试卷中最有意思、最有味道、最有情趣,它能与阅卷老师进行零距离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初中语文老师却感到有些无所适从。听一两回专家讲座,看几节观摩课,回来就“依葫芦画瓢”,操作起来了,课堂场面轰轰烈烈,结果却“画虎不成反类犬”。很显然,高位理念和低位实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语文教学到了这个份上,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悲哀!  相似文献   

6.
他人的评价     
薛老师是因为爱孩子而做教师的,薛老师是因为爱读书而教孩子读书的。或许,我们很多人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特级教师、名师,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像薛瑞萍老师那样的—“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  相似文献   

7.
很多语文教师常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语文课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缺少吸引力.于是老师感慨语文难教,学生抱怨语文难学.那么,如何来改变这种现象呢?首先要针对学习的主体一学生,在课堂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会全情投入,积极配合教师讲课,使课堂活跃起来,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呢?  相似文献   

8.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漪老师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将阅读单纯地理解为语文的阅读教学.在语文课上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中心。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而这样的教学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讨厌语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意识到这样的做法.非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语文阅读教学课无不渗透着作文教学,有心的同学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自身作文水平的。但时至高三,仍有学生抱怨:“我们的老师以前很少讲作文”,“我们写不好作文”,“我们没有材料可写”,“我们语言太贫乏”,“一提到作文就头痛”……听到这么多的抱怨不得不令我们教育工作者反思:学生作文写不好是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一、体验式作文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普遍存在这样问题:学生怕作文,大多数学生写作文都不是出于情感表达需要,而是为了完成老师家长的任务。以往我在作文教学时,总要花大量的时间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反映一个人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古到今,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的老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教作文,学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学作文,结果呢.收效甚微。据有关专家调查,大部分老师怕教作文,总感到“不知从何处下手”:我们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有的甚至于“谈文色变”。这样一种心态.怎能搞好我们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思维的催化剂,文章是情感的自然结晶。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而当前的小学生作文最缺乏的就是“情动”和“人情”。学生以漠然的心态奉命作文,胡乱地编一篇虚假的空话和套话应付交差,缺失了真情的作文,就缺失了灵魂,缺失了神韵,变成了没血没肉的作文“标本”和“空壳”。这是我们语文教师最大的悲哀。  相似文献   

13.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最头疼的是作文.学生习作时,有的叫苦连天,一个劲儿地喊:“写什么呀?怎么写呀?”然后,抓耳挠腮,写写停停,那样子简直痛苦之至;有的则敷衍了事,草草开头,然后胡乱编造一通,交差完事:还有的虽下笔流畅,好词佳句贯穿全篇,可读起来假情假意。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对我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和老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学生的观察力即捕捉素材的能力差;二是学生参与的活动和社会实践少,即挖掘素材的范围小。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可能都碰到学生提这样一类的问题:“语文应当怎么学?学些什么?”有些时候,甚至老师也会产生这样的困惑:“语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教些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得过多,教师的“教”取代了学生的“学”。因为“教”得过多,学生只需机械地记忆老师上课讲授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误解,认为学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记记,课后读读背背,用不到多思考,这样自然就会出现学生不知道语文如何学、学什么的难题;老师由于过多地包办,一轮一轮,反反复复,也容易形成一种固…  相似文献   

15.
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选材构思、思维逻辑等的综合训练。因此,它最能集中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水平。可以说,写作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可是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写作一直是老师头疼的大事,尽管花费了大力气,却总是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究其原因,我们的写作教学肯定存在着某些失误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顾振彪先生在一次报告会上曾说过:语文教师是最辛苦、最无奈、最不被理解、最劳而无功的人。我们是教语文的,听后觉得顾老的话一语中的,感同身受。事实也是这样,我们劲不少费,功夫不少下,而学生语文成绩却提高不大。尤其是作文,写也写了,练也练了。总觉得学生习作水平提高不快。更令人头痛的是作文的批改,上次作文还没有批改出来,下次作文又交上来了,压的教师喘不过气来。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学生习作水平的高低也体现了他的语文素养。从教十年,体会最深的就是学生怕习作,老师怕指导。因此,我常常在思索:如何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难心理?如何在习作上体现以人为本?适逢新学期担任一年级的教学,于是,我采取了最常见的练笔形式——日记,准备从一年级开始渗透学生的习作意识,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县高三语文研讨会有幸放在了我们二中。研讨课上,一中的严老师正在给高三(2)班的学生上“现代文阅读——鉴赏表达技巧”。鉴赏表达技巧这一考点应该说是我们现代文阅读中能力层级最高的考点。高三(2)班是我任教的实验班,但是和重点中学一中的学生比起来基础肯定差多了。尽管事先我已发学习资料给他们预习了,由于这一考点比较难,再加上后面听课的老师又多,  相似文献   

19.
马登明 《新天地》2011,(5):36-36
说起批改作文,很多语文老师就感到颇伤脑筋,特别是在写作文评语时,我们往往轻率为之,三言两语,以“见红”为原则;或者套话连篇、空洞无物;或者用写鉴定、做总结的语言,严肃而呆板,学生读起来索然无味,评语的教育功能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我认为,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笔上交谈的有力工具,是沟通师生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作文课上,我们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扳手劲比赛。起初,同学们疑惑不解地望着语文老师,心里也一直在嘀咕:扳手劲?这是体育课上的项目呀!怎么语文老师也要我们玩这样的游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