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妇女参政一直是制约世界各国妇女发展的瓶颈,然而妇女参政又是妇女参与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各项活动的助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五十多年来,由于法律制度的保障和妇女组织的努力,韩国妇女参政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与世界其它妇女参政发展较快的国家相比,还是居于比较落后的位置.儒家文化的束缚、法律政策机制的不健全、对妇女政治文化教育的空缺、女性有限的经济地位和家庭地位以及女性主体意识不够,是阻碍韩国女性参政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与云南少数民族妇女参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参政是指妇女参与政治决策和政务管理的活动,即:妇女参政一方面是指妇女和男子享有同等的权利,并共同行使公民民主的权利的活动,另一方面是指妇女在各级党的机关、各级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马克思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可以从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的衡量。”妇女参政是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所以,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其中最重要的是包括男女平等地参政议政,尤其是少数民族妇女的参政议政,民族地区才能与全国同步平等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了实现男女平等,赋予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为妇女参政给予了法律保障。从此,妇女的参政活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妇女参政权利的实现,在妇女自身争取的同时,还需借取社会各方面的扶助力量,建立健全妇女参政的保障机制。前者属于内因,是推动妇女参政的决定性力量,后者是外因,但它是推进妇女参政不可或缺的因素。全面推进中国妇女的参政活动,这两方面都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完善立法 健全机制 切实保障妇女参政的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参政是衡量男女平等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是妇女解放在政治领域中的具体实现,也是历史的必然.要切实保障妇女参政权利的实现,就需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完善妇女参政的法律,努力营造一个性别平等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的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意识透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纵观世纪之交的今日全球,妇女参政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国际社会日益趋向一个共识:妇女参政的水平,不仅集中标志着一个国家妇女所处的地位,而且体现着该国乃至人类的文明程度。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2000年大趋势》一书中把妇女走上领导岗位,作为21世纪十大趋势之一,他认为作为领导人,妇女同男人一样能干,妇女终将跻身于往日不准她们涉足的领导层。中国是世界上妇女最多的国家。如何顺应妇女参政这一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是一项十分严峻,并需着力解决的课题。 值得提出的是,走向新世纪的当代中国妇女应当具有鲜明的政治参与意识,这是有效行使妇女权利,实现男女平等,共享政治决策权力的内在基础和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参政妇女代表和反映女性群体的利益和呼声,是妇女参政的意义之所在,也是推动更多妇女进入政治领域的主要诉求之一。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显示,从对传统性别分工和性别角色定型的认识、对男性中心社会传统价值观的看法以及对中国男女平等现状和实现途径的认知等指标来看,与普通妇女和参政男性相比,参政妇女具有更强的社会性别意识,对于妇女参政的态度也更为积极。这一发现反驳了认为参政妇女不能代表妇女群体的利益,是“穿裙子的男人”等观点。  相似文献   

7.
殖民时代和丛林开发时期的澳大利亚妇女一直处于不平等受歧视的地位.20世纪初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建立,于1902年在法律中规定妇女拥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成为世界上最早实施妇女选举权的国家之一.随后澳大利亚又制定了一系列妇女权益保护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妇女的地位,使越来越多的妇女出现在过去只有男子的岗位上,为澳大利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一股不可替代的力量.澳大利亚赋予女性各种权利、提高其社会地位,是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妇女权利的保障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尺,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一直处于受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她们在思想上屈服于“三从四德”的桎梏,文化上极少有受教育的机会,经济上沦为男子的附属品,婚姻上没有自主权,政治上更无参政权。在陕甘宁地区,中共中央十分重视保障妇女的权利,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政策,从而保障了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家庭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权利。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她们在价值观念、参政意识、思维方式、情感意向、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实现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妇女的政治参与状况与其家庭及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参政妇女在家庭中的资源拥有、权力享有和责任承担状况,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妇女的家庭地位与妇女参政的关系.通过对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与男性相比,参政妇女拥有的家庭资源较少、享有的家庭权力较低,承担的家庭责任较重,传统的家庭性别分工依然没有打破.但是,与普通妇女相比,参政妇女拥有家庭财产资源的比例更高、家庭事务决策权更大、承担的家务劳动负担相对较轻、获得配偶支持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0.
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和社会进步之重要标志。文章以妇女参政为视角剖析了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处于弱势地位及边缘化状态之诸多因素:性别中立立法、选举程序欠规范和公正、女性政治参与意识不强、性别文化歧视、传统制度惯性及惰性等。为保障农村妇女参政权益,应完善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妇女候选人及妇女委员的具体比例。  相似文献   

11.
女性文摘     
贾春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1):15-15,46,72,84
王瑞芹在2005年第4期《妇女研究论丛》上撰文《妇女参政行为与政治行为文明》中指出,政治文明不是停留在深层的政治意识文明层面,也不是停留在政治制度文明层面,最终是要通过政治文明来体现,它是行为政治文明的外化。以往的政治行为文明主要是对男性政治权力的展现,近代以来,妇女参政行为的出现,对以父权为核心的政治行为文明将产生根本性的变革。所谓妇女参政,简单地说,就是妇女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管理活动中的一种参与和发展的状态,是具体包括妇女参政意识、妇女参政制度、妇女参政组织和和妇女参政行为的一种复合存在形式,是以上…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确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宏伟目标,开辟了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纪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蕴含着多方面建设任务、需要作出长期努力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女性参政的状况与程度,不啻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一贯认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政治文明建设是进步人们在实现物质解放与精神解放的基础上一种更高层次的自我解放.在这样一场伟大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解放中,作为社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民主参政,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说,都不可忽视,理应引起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研究视角的高度关注.过去长期间,关于妇女参政的理论研究著作所见不多.令人欣慰的是,梁旭光教授主编的<民主政治进程与妇女参政>(以下简称<妇女参政>,济南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一书,适应了民主理论实践的需要,开辟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3.
女子参政是指妇女走进政治或管理领域,通过对社会管理和参与领导来体现妇女的地位.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广大妇女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但在辛亥革命时期曾一度出现了女子参政风潮.本文试对这个时期的妇女参政运动的形成、实践及失败之因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一、妇女政治生活提出的背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世界工业革命的开始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使广大妇女冲破了家庭的束缚,走向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当时“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启迪和影响下,广大妇女产生了争取自身政治权利的强烈愿望,女性开始在社会上展开了与男子争取权力的斗争。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妇女政治生活更鲜明地提出来。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使妇女参政问题日渐突出,当时英国、美国、法国等国的广大妇女积极参与了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革命胜利后…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后,我们的党和政府领导人十分重视提高妇女的法律地位,先后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对妇女的各种权利、义务、利益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我国妇女获得了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并分阶段地参与到国家事务管理当中,这是我国妇女参政上的一个突破。介绍了建国后我国妇女参政的历程,分析了当前我国妇女参政的现状及原因。应完善目前相关体制,提高我国女性参政比例及参政能力。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动,开始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这种近代化的转型不仅体现在政治变革层面,同样也体现在妇女解放方面。中国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妇女参政运动应始于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后。这个时期兴起了以实现男女平权、争取妇女参政为主要目的的妇女参政运动。同时,因为处在辛亥革命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这一运动注定打下深深的时代烙印。这种烙印也一直影响着中国以后的妇女参政运动。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与妇女参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参政是民主政治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广大农村实行的村民自治为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提供了机遇,但也存在着参政比例不高、深度和广度不够以及立法不完善等问题,阻碍了妇女民主参政的进程。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传统观念和封建思想的约束,使得人们包括妇女本身对妇女参政的意识不强。提出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提高农村妇女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等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妇女参政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政治进程在最终的意义上是有利于妇女参政的,只有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才有参政中的真正男女平等.但是,在现阶段,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由于妇女的生育价值还没有得到合理的社会补偿,因此在妇女参政问题上,一方面要通过公平竞争使有真才实学的优秀女性走上领导岗位,另一方面还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两晋南北朝妇女的参政活动,比三国时期有所增加。其中宫廷妇女参政机会较多,士族妇女可以有机会参政,庶族妇女在特殊情况下也能参政。研究这一比较突出的现象,对于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的嬗变可以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印度妇女自古地位低下,在政治上更是处于边缘状态。1992年印度通过第73次宪法修正案,规定在潘查亚特中为妇女保留三分之一的席位,这为基层妇女参政带来了重大转机,主要表现为大量妇女当选潘查亚特代表,落后种姓妇女较以往更多地参与政治,妇女的参政意识受到激发。但是在男性占主导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参政能力较弱的妇女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处处受到制约,要让妇女在基层政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还需要进一步保障潘查亚特中妇女代表的权力,并且对妇女代表进行系统而有效的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