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内化的实质是德育内、外因相互作用的正方发展,是学生内在思想转化过程与外部环境制约过程的辩证统一.强调用德育外因的积极因素作用于内因,并强化内因的积极因素,消除、削弱或转化德育内因的消极因素,顺利实现德育内化.  相似文献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现代信息加工学派的认知心理研究与社会认知心理研究试图揭示人类认知的心理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应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深入研究人类认知发展阶段和过程,并按照认知发展阶段和过程来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帮助人们优化认知图式,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正> 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期把社会意识与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从而培养和造就出教育者所企望的具有先进的思想、高尚的德性和积极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动的道德行为主体。这种“转化”工作,是将外界的教育影响内化为只有主动性的个体的精神财富的一个复杂的教育和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包括反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思想和道德,与一切腐朽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为此要培养学生道德思维、道德评价能力,以识别、抵制各种腐朽的思想影响。”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可塑性大,在良好  相似文献   

4.
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还是师生间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更是学生体验爱的过程。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学校教育阶段,生理、心理上都面临着一系列的转变。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过于强调发展学生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往往使学生满足于认识课本上的单词和句子,  相似文献   

5.
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以多民族大学生为教育对象,以探索各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及行为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目标,对各民族大学生展开、运行、延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它既遵循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又在机构要素、矛盾形式、过程模式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独特的情感方式、情感逻辑指向以及情感逻辑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德育不仅是知识教育,更应该从大学生内在的情感逻辑出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指导人们思想品德发展的教育活动,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实现德育的人本性。因此,从情感逻辑出发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就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提高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实效性的意义重大,非常必要.高校应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心理状态的调查研究,找准教育的突破口和立足点;二是科学区分和定位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提高教育对策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三是运用多种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实施有效教学,强化大学生的理论认知和实践体验;四是制定“学生本位”的教育目标,注重个体的成长、发展需要和幸福需求.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学生政治的、思想的和道德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活动课就是对学生德育过程施加外在影响,使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课程。在思想政治课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略陈管见于下:一、重视学生的精神需求,努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即心理的能动状态,来源于学生的心理需...  相似文献   

10.
梁玉山 《新天地》2011,(12):242-242
学生的品德形成,不是靠一种教导,而是靠一种熏染,是通过体验来感悟和内化,从而进行道德认知和践行的。作为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创新,从而走好人生之路。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践价值,就应该体现在“引领”和“体验”上。下面围绕“引领”和“体验”,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亦称德育教育,是指一定阶级或社会,根据一定的目的、有组织的对人施加系统的思想道德影响,使其形成相应的思想品德的整个过程。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只有遵循有效的教育原则,将外在的“施加力”和内在的“相应力”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与教学过程是学生心理成长的过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本质特点所决定的,是数学活动的内在要求。两者是一个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关系。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了解学生的背景材料;二、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三、运用独特的授课方式,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心理素质训练;四、注重各种因素的影响;五、课堂教学渗透心理教育还应把握住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科学思想理论体系通过个体内化为日常生活的意识、观念与语言的认知过程。缜察其过程机理,它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工具和教育方式等基本要素有机匹配与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过程。认同的内化机制是受教育者通过显性的学习、实践、体验和内在的思辨、选择、融合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精髓逐步融入自身价值观并不断固化的运行方式之总和。它主要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解读机制,价值理论学习与价值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联动机制,从教化、体验到体认、固化的过程机制。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依据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规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对学生起正面的直接的教育作用。但是,许多学生并不喜欢上这门课,究其根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老师把思想品德课上成说教课,或是  相似文献   

15.
多元文化音乐审美与文化认知教育理念应贯穿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个教育过程;它既是培养学生审美感觉力的需要,也是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伴随着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产生的。情感是在人的认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反过来又影响制约着人的认知过程的发展。情感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对人的行为动机起着重要的作用。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日益清楚地表明:教育过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越来越富有情感性。政治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知识信息交流、学生认知转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信息交流、促进认知转化进程的过程。白居易说:“感人心  相似文献   

17.
根据艺术专业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李文清养成教育是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亦即在学生心理发展变化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和管理方法,使之形成内在素质和外在行为特征的教育方法。它又是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参与各种...  相似文献   

18.
表扬和批评是思想品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 ,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有效手段。该方法常常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 ,却都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使表扬和批评成为一种艺术。一、表 扬表扬是班主任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某些思想和行为进行的肯定性评价 ,以鼓励学生向着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可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思想品德中的优点 ,对学生具有激励作用 ,产生愉悦的情感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 ,增强自信心 ,激发内驱力 ,促使学生向着更高层次迈进。因此 ,班主任必须很好地研究并应用表扬的…  相似文献   

19.
贫困生自尊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的理论模型由其自尊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和提高其自尊水平的教育对策三个部分组成。贫困生会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及自我评价,形成自我认知体验和看法,如自信自强或自卑虚荣。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教养方式、学校资助和社会支持作为外因对贫困生自尊程度有明显的影响,心理认知、个人定位、社交能力和学业水平等则是影响其自尊程度的内因。以适当的经济资助、加强家校沟通、改进资助方式、建立朋辈互助等方式构建外力援助体系,以自强教育、自信培养、社交训练、动力激发等方式构建心理干预机制,两种教育对策相辅相成,有助于提高贫困生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20.
社会心理学应着力于社会行为心理的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行为的内在体验和外在表现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整合科学。社会心理的外在行为律与社会行为的内在心理律是整合的关节点;社会行为的热点问题是整合的切入点;而聚群心理的外在行为律与聚群行为的内在心理律是优化整合的着力点;交互点是个人、群体、社会几个层面的交叉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