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考察变态心理在女性创作中的表现,发现无论弑父、自恋还是同性恋都表现了女性对男性的失望和抗拒.由于女性作家历史上就没有自由书写的权利,当她们用文学来反观自身时,更容易通过变态心理的揭示,对压抑女性的男性中心话语方式予以反抗,因而,女性创作中充斥着大量恋父-弑父情结、自恋-同性之恋等深层心理经验,形成独特的潜意识的书写模式,这为研究者观察女性文本、触摸女性思维提供了独特视觉.  相似文献   

2.
日本近代作家志贺直哉的文学创作中涉及父子关系题材的作品众多.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志贺用文本中的“渎父”、“弑父”情节表达了对专制父权的不满,同时又怀着对家族亲情的眷恋和对新型父亲形象的向往进行了“寻父”的探索.其“审父”意识的表露同时兼具东西方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鲁敏有多篇小说涉及父女关系,这既与作者难忘的切肤之痛相关,也是对个体经验的普泛化书写。这些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多不称职,女儿对父亲的感情也不同于常人,这种情感态度可归纳为怨父、恋父、审父。鲁敏小说的父女关系书写,凸显了现代社会的人际隔膜与个体孤独,蕴含着个体现代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庐山恋":旅行、景观与电影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片<庐山恋>的文本及其影院放映实践是中国现代电影史的特殊个案.影片文本经由叙事中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呈现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文化与意识形态变迁相关,其在特定影院的放映历史也关涉到中国影院史的若干问题.在这一个案中,文化研究者可探究自然景观、现代旅行、<庐山恋>影片及其影院放映活动之间的文化关联.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了北村小说<施洗的河>中的父子关系,运用心理分析理论,对小说人物的"恋母弑父"情结,以及围绕父子关系所产生的道路和命运选择的重复性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在<倾城之恋>中,自流苏与范柳原的情感纠葛反映出张爱玲对于爱情的矛盾和其内心的分裂,一方面她嘲笑和否定爱情,对人生抱一种虚无、怀疑的看法;另一方面她又渴望爱情的出现,希望获得男女之爱.<倾城之恋>中范柳原的失败,也就代表着张爱玲理想的爱情与人间有爱的看法的破灭.  相似文献   

7.
“弑父”主题在西方文学中源远流长。本文从叙述学、心理学、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了在父系文化的不同历史阶段、在不同性别的作家笔下,“弑父”主题的不同表现。指出西方父系文化中“父”与“子”、“弑父”与“崇父”、民主与专制相互斗争又并存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一段名文,被众多<古代汉语>教材选用.其中有一句"姜氏何厌之有?"<古代汉语>用的是繁体字,故"厌"也用的是繁体"厥".将"厥"注为"满足",各家皆同.但对"厥"字为何具有"满足"义却说法不同.参考各大教材和教参用书,主要有以下说法:一是注为通假.如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注:"厥"通"猒(饜)",满足.一是注明"厭"是"饜"的古字.如胡培俊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辅导及习题集>认为:"厭"、"饜"古今字.  相似文献   

9.
<易·蒙>是专讲教育之卦,其中蕴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与传统师道有着紧密的联系.<蒙>卦不但强调了教育、教化的重要性,指出无师之"困"与"吝",更是突出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尊师以诚、事师如父,同时<蒙>卦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即有德有才者方可为师.  相似文献   

10.
<笠翁传奇十种>是李渔流传至今的传奇作品合集,以往史家和李渔研究者对其评价不一,有一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在内)评价较低,有的过低,有失公正.现在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评价.<怜香伴>是<笠翁传奇十种>之首篇,也可能是他的第一部传奇.此剧写了一个十分特殊的题材--女同性恋.这大概是中国古典戏曲中惟一写女同性恋的一部,因此格外值得关注.我在许多专家和朋友的帮助下,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康熙刻<笠翁十种曲>本并参照国家图书馆藏本,对<怜香伴>进行了校注.此<怜香伴>校注本大概是大陆对它进行的首次校注.  相似文献   

11.
洛尼山探究     
彝族<洪水泛滥>、<洪水与笃米>和<西南彝志>等典籍中阿普笃慕(即彝族共祖)避洪水的洛尼山,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典籍中均提到此山.那么洛尼山究竟在哪里?有的说是云南东川洛衣山,有的说在会泽的乐业山,有的说在乌蒙山,有的说在巧家,有的说在禄劝的洛尼山,有的说在易门县境内,还有的说在四川.张纯德先生在<洛尼山新考>一文中认为笃慕避洪水的洛尼山应是禄劝县云龙乡境的洛尼白山(汉语又称幸邱山,火期山).笔者经过十余年的考察和研究,认为洛尼山即乐业山,在会泽县境内.  相似文献   

12.
明代以来时有学者疑<卜居><渔父>非屈原所作,以为篇首作"屈原既放",不合古人自称不称字之习俗,其中叙事也有同当时历史不合之处.其实<史记>中"屈原者名平","名"乃"字"之误;屈原名原字平,南北朝以前人以至唐代一些人尚如此认识.此两篇也非顷襄王朝放于江南所作,而是怀王时被放汉北时所作.如此,则一些疑窦均可消除.至于有的学者以为此两篇中表现了道家思想,乃未能弄清文意所致,不可信.  相似文献   

13.
明清家族小说的审父母题一方面基于父辈的忧思,肯定传统父性文明的正面价值,呈现颂父倾向;另一方面,以子辈的叛逆视角将父亲隐退或是正面作用弱化,甚至审丑化处理,在父子冲突中呈现渎父倾向。这种颂父与渎父并非二元对立的形态,而是父与子的对视、"他审"和"自审"的互审式结构形态,在否定中的肯定和肯定中的否定的过程中重构理想和希望。  相似文献   

14.
萑、(萑)、(萑)本是形体与意义完全不同的三个字,萑字从(火),隹声,<说文>训为草多貌.(萑)字从(丫)隹,<说文>训为鸱属,即今之猫头鹰.(萑)字从(火),(萑)声,<说文>训为薍,本是一种获类植物.三字形体有别,意义更不相同.但由于楷书字形相似,古籍中的(萑)、萑常常被误写成萑.宋以前的字书或韵书中这三个字是分列字头的,分别甚明.宋代的<集韵>才将(萑)看作是(萑)字的异体,至元代的<古今韵会举要>,这三字的写法已经混而不分,至清代的<康熙字典>更是将(萑)的音义归入萑字下.  相似文献   

15.
瞿佑创作于明初的<剪灯新话>,是中国历史上在东亚最具有跨国界影响力的古典小说集之一.它从15世纪起就开始风行于韩国,后来也一直在日本、越南盛传,惟独在中国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趋淹没.<剪灯新话>多以元明之际的战乱纪实、文人罹祸和儿女情恋(人鬼恋)为主题,这类主题使它在韩国、日本与越南得到令人惊异的接受:那里的读者普遍欣赏瞿佑的"故事"情节和"话语"方式,许多作家因此受到启发而把<剪灯新话>视为小说创作的最高典范,更为重要的是,它流行于这些国家正处于内战或这样的黑暗时代之后.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及其特殊的文学风格与时代潮流相背离,<剪灯新话>在中国却经历了长期被禁的命运.审视<剪灯新话>在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极为不同的接受史,可以了解文学作品的独特命运与其作者遭遇、政治涵义的关联,并进一步意识到"跨国界"文学史的多层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乾隆晚期和珅、庄存与关系的重新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来在研究庄存与和和珅的问题时,大家多关注<清实录>的资料.由于庄存与的和<春秋>相关的手稿是乾隆中期写成的,学者们便怀疑庄存与的<公羊学>写于和珅案子之前,<公羊学>的复兴与和珅时代无关.然而,为什么庄存与的<春秋>学直到道光时代才以<味经斋遗书>之文集出版呢?为什么至今仍未找到任何与庄存与的<春秋>学相关的手稿? 这些问题颇引人思考.通过考证大量资料来丰富对和珅时代的理解,作者认为,不但道光版本的<春秋>学是重要的依据,士大夫的作品也同样值得作具体分析,比如汪喜荀的<且住庵文集>和<谭献日记>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庄存与和和珅的冲突是1780年左右(乾隆晚期)爆发的.魏源在未发表的<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文稿中也提到了这一冲突,却以庄存与的<易学>来作掩盖.同时,庄存与的经学融汇了西汉经学,尤其是<春秋>、<尚书>、<毛诗>、<易经>和<周礼>.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女性作家中,陈染以先锋的姿态开创了私语创作,"个人经验"和"躯体写作"成为她执拗地述说方式。十余年来,她一直在中国文学主流之外的边缘小道上吃力地行走:固执地坚守自己的性别身份。以一个女性的绝对身份宣称:我们首先是人,我们又是女人。该文力图通过对陈染文本中"恋父与弑父"、"异性恋与同性恋"、"自恋与自强"之间的矛盾关系,进一步揭示陈染女性文本实验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发表了不少的评价意见,有肯定也有批评.有的学者认为课程目标体系更加严谨完整,表述更加完善.而有的学者认为需要进一步讨论,尤其是在必修课和选修课方面.  相似文献   

19.
薛涛史料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有关蜚声中唐的女诗人薛诗的史科逐一进行了详细的考辨,其分别有:费著薛涛享年七十三岁说有误;<万首唐人绝句>薛涛<送郑资州>诗题有误、涛父薛郧宦蜀的历史背景考察、薛涛家乡应在眉州;广宣曾为两朝供奉说有误以及薛涛<罚赴边上武相公>诗题不误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诗歌是文聚社成就最高的创作.在文聚社刊物上发表诗歌的作者有冯至、卞之琳、李广田、程鹤西、杨刚、姚奔、李慧中、赵令仪、穆旦、杜运燮、罗寄一、陈时、许若摩等,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称为20世纪中国文学代表作的有<十四行六首>、<诗八首>、<赞美>、<滇缅公路>等.由于论题和篇幅所限,本文选取文聚社社员的代表作品<赞美>、<诗八首>、<滇缅公路>、<诗六首>等进行分析,所得观点多为新论,有的则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