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流动有助于降低健康不平等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健康不平等现象主要存在两种理论解释,即社会因果论和健康选择论。以往研究主要通过追踪数据来检验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本研究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5),从社会流动的角度分析中国民众的健康不平等状况及其产生机制,并从侧面比较了这两种理论的解释力。本研究强调健康不平等是社会阶层地位不平等的再生产,而社会流动是降低社会阶层地位不平等的重要途径。因而,本研究假设,是否发生社会流动对于改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上向(下向)流动能够促进(降低)人们的健康水平,并且有助于降低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健康梯度。分析发现,社会流动(方向和距离)对人们的健康水平有显著作用,但只有长距离的社会流动才对人们的健康水平有明显的提升(或抑制)作用。从总体上看,在当前中国背景下,社会因果论的解释力强于健康选择论。社会流动在健康不平等的产生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混合作用,有助于降低健康不平等水平。  相似文献   

2.
郭静 《现代交际》2010,(4):64-64,6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与兼容性,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对比,指出在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中所蕴含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3.
4.
中国民众如何看待当前的社会不平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大众对于当前中国不平等的状况和趋势的不满程度如何?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和一些中国政府官员都提出,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市场改革造成的不平等状况不断加剧,普通民众对资源分配的不公非常不满、甚至愤懑。通常认为,那些从改革中获益甚微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民,应该对当前的不平等心存怨怒。为了考察这些看法是否属实,我们对一项于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首先,尽管中国受访者对当前不平等的一些方面确有微词,但是他们总体上仍倾向于认为,目前产生各种社会不平等的资源分配模式是比较公平的,尤其是在社区内部。其次,与其他一些国家的类似调查结果的比较发现,中国受访者相对而言对社会不平等批评较少,同时更容易对个人通过教育、天分和勤奋努力来实现向上流动的机会持乐观态度。再次,总体而言,农村居民受访者,尤其是从事农业的农民,相对于城市居民和职业地位较高的受访群体,反而对社会不平等状况的反应要来得和缓,他们不太认为当前的情况是过分和不公平的。由此可见,民众的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并不一定能代表他们对社会不平等的主观态度,而仅仅知道基尼系数或其他一些衡量收入分配的指标,也未必就能预测社会大众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基于这些发现,本文在结论部分讨论了中国今后在社会稳定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是始终存在的。任何形式的不平等都是表现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其实,不平等是很有限的.可是我们感觉到的不平等却要严重得多,因为那往往是被自己反复咀嚼,无限放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期,中国的女性也正面临着自身的角色转变,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正在被逐步打破。  相似文献   

7.
曾磊 《职业》2013,(25):36-37
进展缓慢的销售工作
  在同事和领导的眼里,小慧是一个很适合做销售的职场新人,因为她很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跟谁都能很快熟悉起来。现如今,她来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已经两个多月了,这段时间,经理为她划分了所负责的区域,并且把该区域过去的一些可以继续跟进的客户资料转交给她,期待她促成一些新的项目。  相似文献   

8.
9.
目前,一般的老百姓每当提起身边的朋友或家人生病,除了担心病情之外,更会牵出一连串对医疗体系的怨言。医院诊所拥挤,设备不足,信息混乱,假若所属单位可以报销诊治费用还可以,若要自付,费用一次比一次高,就让许多人吃不消。“因病致贫”说了多年,对没有医疗保障的人士,情况没有改善多少,尽管已有众多专家、学者在做研究,各级政府也不时表态,承诺要想办法改善,但医疗体系问题多,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卢梭与洛克、霍布斯并称为近代社会契约论三大理论奠基人,但他们对于所谓的原始状态的描述却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同。相比霍布斯来说,卢梭所描述的原始状态与洛克更加相近,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卢梭也多次否定了霍布斯的假想。研究《社会契约论》,必须参考作者在出版著作之前完成的此篇论文,而卢梭所假想的原始状态则正是其理论体系的一个基础,因此在参考之前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卢梭此篇论文的内涵进行再次挖掘,试图通过时间发展的这一线索来重新评析其所假想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11.
教育扩张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但它能否使教育机会分配变得更加平等,这一直是引发论争的问题。1999-2002年期间,中国政府采取了大学扩招政策,导致大学生数量和高等教育机会成倍增长。关于这项政策的实施对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化所产生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还未取得确定的结论。本文基于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一个次级数据集,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大学扩招对不同阶层、不同户口身份、不同民族和性别之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并同时检验MMI假设、EMI假设和理性选择理论在中国社会的有效性。本文的结论是:大学扩招没有减少阶层、民族和性别之间的教育机会差距,反而导致了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上升。  相似文献   

12.
权衡  孙亮 《科学发展》2009,(10):104-113
相较于以往单纯从增长及分配层面对不平等问题的考查,当今理论界已将视角延伸至人类发展领域。与国内学者普遍将视野集中于单一指标人类发展指数(HDI)的研究不同,本文通过构建包括HDI、健康与营养、能源与环境、性别平等以及社会公平度等相关扩展指数在内的全新人类发展水平分析框架,以综合评估当前中印两国的发展不平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两国指数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并能科学反映人类发展水平程度的差异指标体系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14.
尊敬的Bok校长……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有一句话我等了30年,现在终于可以说了:“老爸,我总是跟你说,我会回来拿到我的学位的!”  相似文献   

15.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是卢梭1753年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所撰写的,他创造性地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视作进步与退化的矛盾统一体。本文通过回顾卢梭在此书中的论述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展开关于自然法、自由、人的发展与人类不平等的关系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是启蒙思想大师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有奖征文而作的一篇论文。文中,通过对人类"自然状态"的遐思和推测,卢梭系统地阐述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思想,并开出了两剂医治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药方,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数字不平等研究需要超越互联网使用频率和技能等关注维度,聚焦分析在线政治参与不平等。对一个全国性的大学生样本的分析发现,在线政治参与可分为网络政治表达与在线资源链接行动,且它们具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其中,网络政治表达在较大程度上受制于大学生的家庭经济地位,而在线资源链接行动的积极性与大学生的培养层次、发展效能感均呈现出负向关系。这些发现表明,取决于在线政治参与的形式,社会化媒体的发展既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线下政治参与的状况,同时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新的参与渠道,扮演了均衡器的角色。此外,成长于东北和西部地区的大学生网民尚未充分利用互联网来表达政治或获取支持。  相似文献   

18.
去年以来,东亚安全局势有三个新看点:其一,中国继续强势崛起,中美在黄海和南海权益问题上明显冲撞;其二,朝鲜半岛局势激荡,中朝关系趋近;其三,美国加强了与韩日的同盟关系。上述情形,是否有新冷战上演之势?一段时间以来,学界在热议中国该如何避免陷入东亚新冷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20.
输在起跑线——再议中国社会的教育不平等(1978-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俊超 《社会学研究》2015,(3):123-145,244
本文关注教育不平等状况在不同入学阶段的变化。本文认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文化背景对教育获得的影响将随着入学阶段(小升初阶段、中考阶段、高考阶段)的上升而降低,而学校等级的影响将升高,这是差异选拔、个体生命历程发展及早期异质教育三大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采用CGSS2008数据,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了上述假设,结果显示:小升初阶段的不平等最为严重,随着入学阶段的提升,即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升学过程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文化背景的影响逐渐被学校等级所取代。早期教育的公平问题必须得到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