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病因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对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查体中的受检对象进行CT或MRI检查,以发现确认陈旧性梗死灶,并询问病史以排除以往有症状性脑卒中,同时进行影像学分类及病因追查.结果影像学改变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占90.5%,另一类是无症状性小梗死,占9.5%.前者梗死部位多在基底节、内囊、脑干;后者多在脑叶.其病因主要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糖尿病及冠心病伴房颤等.结论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以腔隙性梗死为多,认为CT及MRI是确认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唯一检查方法.对高危因素的老年人进行普查和积极对因治疗对预防无症状性脑梗死或症状性脑梗死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脑血管性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改善患者愈后有很大的意义.CT检查为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法,且是无痛苦、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正确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新发静止性脑梗死(静止性脑梗死)患者初次CT检查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老年新发静止性脑梗死患者209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入住我院治疗的老年新发非静止性脑梗死患者285例。分析两组入选对象的首次颅脑CT检查资料。结果老年新发静止性脑梗死组的小面积病灶例数和多发性病灶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前者中大面积病灶例数和单发性病灶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1)。结论病灶面积小和数目多是鞍山地区老年新发静止性脑梗死患者首次颅脑CT检查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未经治疗的TIA约有1/3以上患者以后发展为脑梗死,在发病后最初7天发生脑梗死的危险高达10%以上[1]。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微血管栓塞或血流动力学异常,从而造成脑局部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动脉的脂质斑块形成情况。结果全部病历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硬化,其中粥样斑块形成占87.5%,常见部位依次是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受年龄增长及伴有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硬化程度加重。结论颈动脉硬化是老年人脑梗死的重要原因,老年人颈动脉检查应进一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鞍山地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CT检查影像学表现。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鞍山地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218例,对照组选择同期住我院治疗的成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95例。分析入选对象的首次颅脑CT检查的下列指标:病灶部位、病灶大小、病灶数目和是否腔隙。结果老年急性脑梗死组的大面积病灶例数、多发性病灶例数和腔隙性病灶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前者中小面积病灶例数、单发性病灶例数和非腔隙性病灶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1)。结论病灶面积大、数目多和腔隙性病灶多是鞍山地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颅脑CT检查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中风复发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对CT和/或MRI确诊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血球压迹、抽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等因素进行相关研究,并对复发脑梗死并发症及临床预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组脑梗死复发率为18.58%,其中1个月内复发占复发总数7.17%,3年内复发占87.25%,3年后为12.75%,复发年龄以60岁以上居多,占64.94%.腔隙性梗死复发率最高(25.98%),脑栓塞次之(20.97%),脑血栓形成再次之(13.51%).有23.98%出现并发症,其中复发脑梗死发生率为49.00%,首发脑梗死为15.51%.脑梗死总死亡率为2.66%,首发死亡率为1.18%,复发死亡率9.16%.复发性脑梗死98.01%伴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全部有颈脉粥样硬化斑.脑梗死复发和性别、抽烟未见有显著相关,P>0.05;血球压迹降低组脑梗死复发率高于血球压迹增高组,P<0.01;脑梗死复发和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糖尿病密切相关,P<0.01.结论高龄、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糖尿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是缺血性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是最重要危险因素,有血糖升高者脑梗死复发率增高,并发症增多和死亡率高.危险因素越多,并发症越多,脑梗死复发率和死亡率越高.强调对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给予积极治疗,对预防脑梗死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糖水平与其预测的关系.方法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h内空腹检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血糖升高两组.血糖升高组患者于急性期同时测定糖基血红蛋白,分析两组血糖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及死亡率的关系.结果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升高大部分发生于卒中后,其血糖升高多见于皮质梗死即累及主干支大灶性梗死,其神经功能缺损和临床疗效明显差于血糖正常组,而且死亡率高.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糖升高可加重脑梗死损害,严格检测和控制血糖有助于脑梗死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它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临床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以及腔隙性脑梗死等。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脑心通已证实对脑血管病具有较好疗效。本文拟对脑心通对脑梗死患者血脂、血糖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加以观察。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起病急,变化快,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本病属中医学中风范畴,主要病机为瘀血阻络。于2008年2月至2008年12月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5例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CT检查梗死病灶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288例,按有无卒中后抑郁分组,分析入选对象的首次颅脑CT检查资料。结果 288例老年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经HAMD量表确诊卒中后抑郁患者115例(39. 93%,老年卒中后抑郁组),无卒中后抑郁患者173例(60. 06%,对照组)。首次CT影像学特征比较中,老年卒中后抑郁组的前循环区域、左半球病灶、额及颞叶病灶、大面积病灶和多发性病灶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前者后循环区域、非左半球病灶、非额及颞叶病灶、小面积病灶和单发性病灶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1)。结论病灶在前循环区域、左半球、额及颞叶病灶、面积大和数目多是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首次颅脑CT检查常见特点。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上我们发现老年脑梗死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阳性率非常的高,本文对临床已经确诊的48例脑梗死患者做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旨在观察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患者致残率高,恢复期长,影响患者的躯体活动及语言功能等,如果采取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则利于降低病残率,使患者最大限度恢复生活及工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我科在近一年内对120例脑梗死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腔隙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在缺血性脑卒中占20%-78%,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是深穿支动脉的闭塞。随着CT、MRI等影像技术的普遍应用,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日趋增多,且发病年龄也出现年轻化。临床上经CT、MRI检查可确定梗死的范围和部位,但不能对脑血流动力进行测定。TCD检测灵敏度高,能发现脑血管功能异常。利用TCD观察腔隙性脑梗死的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与致死率的疾病,常因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导致局部脑细胞坏死,引发突然昏厥、失语与半身不遂等后遗症。加强早期预防干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防止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最大限度恢复与重建缺失功能,提升生活质量。笔者就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的意义与时机、心理护理、吞咽功能护理、语言护理、偏瘫护理、高压氧与中医针灸治疗进行了相关综述,旨在为临床早期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脑血栓形成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基础上,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动脉主干以及皮质支由于血管的管腔狭窄以及闭塞,导致血栓的产生,从而使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症状,病情恶化的患者甚至在脑局部供血区出现血流中断,导致继发软化坏死[1]。我院在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35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使用多普勒彩超技术对颈动脉内膜厚度(IMT)、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为脑梗死的复发提供监测及预防脑梗死的复发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10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初发脑梗死患者和复发脑梗死患者两组,使用多普勒彩超技术对颈动脉内膜厚度(IMT)、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质进行检测。结果初发组的IMT厚度为(0.95±0.19)mm,复发患者的厚度为(1.06±0.15)mm,复发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并且显著厚于初发组。同时复发组的斑块总例数、不稳定斑块例数以及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要显著高于初发组。结论通过多普勒彩超技术对颈动脉内膜厚度(IMT)、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进行监测,可以作为脑梗死复发的预报指标,是预防脑梗死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是引起患者智力障碍的常见临床疾病,其患病率非常高,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一般认为老年人脑梗死能引起的脑部缺血缺氧和组织坏死,能够引起智力衰退。很多血管性痴呆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血管性痴呆治疗原则常应用抗凝、促进脑循环代谢和营养神经,甚至降血压的药物。尼莫地平是常见的钙拮抗剂降血压药,临床常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于血管性痴呆治疗。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发生或脑梗死伴有糖尿病时,病情较严重,救治难度大,死亡率增加.良好的护理,可将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现将我科56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探头观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高频超声对125例脑梗死患者,观察其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的情况。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存在同侧相关性,软斑、混合斑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较硬斑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多(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性状与脑梗死的发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