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重点精品工程项目《中国回族文学通史》(四卷五册),2014年12月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出版。《中国回族文学通史》由回族文学评论家、回族文化学者杨继国担任主编,自治区内外回族文学、回族文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由中国作协《民族文学》、《人民文学》杂志社、浙江省象山县及国家民委《中国民族》杂志联袂主办的"象山杯·我与奥运"全国有奖征文颁奖仪式暨中国民族文学传媒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为收获的季节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文化大餐。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  相似文献   

3.
增林 《中国民族》2007,(6):14-14
5月29日上午,由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和国家民委民族团结杂志社(《中国民族》)联合举办的旨在培养少数民族文学新人、推动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发展、促进和谐文化建设的“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作家研讨班”,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4.
《湖南文学史》的姊妹篇《湖南少数民族文学史》一书,经我省各民族专家学者历时2年的辛勤笔耕,已于今年4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以33万字篇幅,将全省土家、苗、侗、瑶、回、白、壮和维吾尔等8个世居民族的各类文学样式分民族分类别展现其中,  相似文献   

5.
《回族研究》2012,(4):50
由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王平博士著的《临夏八坊:一个传统与现代回族社区的建构》一书,于2012年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的研究基点在于增进传统与现代之间,民族与国家以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对话和理解以及由此基  相似文献   

6.
动态     
《中国民族》2013,(2):74-74
《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1月11日,由国家民委文宣司和辽宁出版集团共同主办的《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是一套大型民族知识宣传普及读物,旨在进一步宣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将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从多个视角予以展现,进而达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作用。(国家民委网站)  相似文献   

7.
聂茂 《民族论坛》2014,(2):60-64
2013年11月18日,由《文艺报》、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创作与评论》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瑶族作家陈茂智长篇小说《归隐者》研讨会"在江华瑶族自治县举行。来自文学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对陈茂智这部长篇小说处女作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深入的交流。陈茂智,男,瑶族,江华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大学文化,已在《民族文学》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戏剧作品300余件,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静静的大瑶河》,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江华瑶族自治县作家协会主席、《瑶族文学》主编。其长篇小说《归隐者》于2012年10月由线装书局出版,书中描写一个身患绝症、逃离官场的官员的隐居生活,作品以清新、淡雅的笔调,展示了南方山林香草溪的生态之美、景色之新和人文之奇,犹如湘南大瑶山徐徐展开的一幅民俗风情画卷,被誉为"现代版的《桃花源记》"。《文艺报》副总编辑、著名评论家王山,《民族文学》资深编辑、评论家哈闻,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阎真,湖南省文联原党组成员、作家管群华等6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回族研究》2012,(4):90
《回族文学》是中国唯一以"回族"命名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学双月刊。该刊具有鲜明的民族风貌,文学性与文化性并重,并开辟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栏目。如推介优秀回族作家的"回族作家之窗",转载国内回族及有关作家和学者优秀作品的"佳作选萃",介绍知名回族人物的"回族人物",深入反映回族历史与文  相似文献   

9.
《中国回族百科全书》是2005年由宁夏社会科学院牵头组织、自治区政府立项的重大民族文化工程。项目启动以来,进展顺利,目前第一部分辞条已经交稿,进入征求意见、修改阶段。为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从这一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刊出一些重要的、综合性辞条,以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为早日完成这项对回族学学科建设起承前启后作用的世纪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中国民族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历史回顾与发展研究》由中国少数民族读物的权威出版机构——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历史和发展进行了全面回顾及系统梳理,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1.
古代南方文学关系的结晶——《赤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被誉为明代《山海经》的《赤雅》 ,其主体是先秦至明代中原各史书所载南方各族神话、传说、故事以及与南方民族风物相关的中原古籍及名士的诗词、典故、题词、摩崖石刻、引言和邝露个人受广西壮瑶民族风情激发而创作的散文、诗词 ,它是古代壮瑶等南方民族民间文学之集大成 ,在中原产生不小影响 ,说明民族文学具有很强的辐射力。此书又是民族文学与汉文学之合璧 ,足见我国南方各民族间关系之密切  相似文献   

12.
回族文学评论家杨继国的评论集《回族文学与回族文化》一书,列入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编辑的系列回族文学研究丛书《回族文学论丛》第3辑,将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部评论集收入杨继国近年来撰写,发表的学术论文18篇,20余万字。全书内容翔实,  相似文献   

13.
魏清光  李跃平  周绪琳 《民族学刊》2021,12(6):19-26, 117
结合经验材料梳理“少数民族文学”概念范畴下对少数民族文学独特性、差异性的强化以及由此形成的隔阂与不调适,分析“多民族文学”实践与理论探索的新拓展。指出“多民族文学”的命名是对“少数民族文学”概念的超越,在思维方式上体现了由二元对立向多元一体的转变,在心理认知上体现了由民族视野向国家视野的转变,这一转变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14.
回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不仅仅是在作家和作品数量的增加上,更表现在文学与文化结构的扩展和增添。回族作家和学者不但促进了中国文学文体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引进了人类另一重要的文明成果——阿拉伯和伊斯兰文化及文学,从而对中国文学起到了有力的丰富、补充和拓展作用。回族作家的创作实践表明,他们始终将民族与国家、民族性与人类性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无疑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6年年会论文中,有关西北民族文学研究的部分可以用古代文学研究、现当代作家文学研究及民族民间文学研究三类专题进行分类述评。其中所涉之文无不以西北之地域、民族、乡土、民俗等地理环境与文化背景作为研究与探讨之出发或旨归,体现出文学与文化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西北民族文学的深刻植根性。此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亦应成为西北民族文学探讨的重要理论支点,对于民族文学的理解更不能离开这一基本语境。  相似文献   

16.
罗贤佑 《民族研究》2012,(3):101-103
郝时远研究员的新著《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民族问题》于2011年7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以学术姿态总结了党所经历的解决民族问题的辉煌之路,并且针对现实情况与未来态势提出了一些鲜明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本书开篇要言不烦、开宗明义地说:"观察中国的民族问题、评价中国解决民族问题之路,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历史国情和现实国情,也必须把握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中国作为一个历  相似文献   

17.
民族资讯     
《中国民族》2012,(7):72
第十四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2012年5月17~19日,由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中国翻译协会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四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举行。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郭晓勇,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民族文学》杂志主编叶梅,以及国际学术界著名学者耿世民教授、降边嘉措教授等专家出席了开幕式。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和  相似文献   

18.
刘铁军 《中国民族》2010,(10):53-55
作为甘肃省人口较少民族东乡族的第一位女作家,冯岩不仅对民族文化情有独钟,还对中国“花儿”格外关注,同时对“办报育人”倾心倾力。冯岩的文学成就曾得到省内外许多知名评论家、文学前辈们的褒奖和肯定,她与汪玉良、马自祥三人一起被称为“东乡族文学的三驾马车”。不久前,她的散文集《西部之恋》荣获甘肃少数民族文学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华涛  翟桂叶 《民族研究》2012,(1):12-24,108
现有研究表明,中国讲汉语的回回在晚明已经形成为一个具有共同祖先认同的独特的族类群体(民族),但是到晚清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出现回回学者关于"回族界说"的争议,而且大多数回回精英都不主张回族是一个独立的"民族",也不赞成使用"回族"的称呼。本文认为回回精英的这种立场,主要是因为从西方传入的"民族"概念蕴含"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意义,而中国的回回用"争教不争国"表达了在政治上认同中国的生存策略。这种生存策略的确定,不仅与清代后期的民族压迫有关,而且也受到民国期间中国大社会(国民党和大多数主流学者)的"民族"理论和方针的影响。反观中国共产党的《回回民族问题》(1941年),一方面尊重学理,没有否认中国多民族国家中存在汉族以外的"民族";另一方面修正了少数民族"民族自决"的主张,改为民族平等下的"民族自治"。其在学理上确立了多民族国家中真正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回回民族指明了不需要否认自己民族身份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德喜 《中国民族》2014,(3):58-60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文学也是以汉族文学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学,不仅从古到今始终客观存在,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和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