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双版纳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小乘佛教与傣族社会联系极为密切.小乘佛教在保持傣族传统文化、维持伦理道德、和谐的生态环境、促进对外交流、救灾济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存在境外宗教势力渗透、佛寺自养能力低等问题,因此,要采取相关对策,促进宗教与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即墨故城     
张从军 《社区》2008,(14):35-36
即墨故城位于今平度市古岘镇东南7公里处,西北距平度市区25公里。故城北依龙虎山,东濒小沽河,南瞰胶州湾,西临洗心河。因洗心河水色近墨。而被称为“即墨”。即墨城所处的位置,正好是古代东去胶东半岛南路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风水理论在郑韩故城的军事防御中得到了充分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蕴含聚气与辟邪理论的城址设计;可以对敌人产生精神震慑的庙宇建筑;为了求得自然神和祖先神的庇佑而进行的社稷祭祀。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城内居民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4.
小佛寺重见天日在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乡东南约7公垦处,有一个被称为托普鲁充墩(维吾尔语意为“许多土堆”)的地方。2000年3月,这里发现一个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佛寺的遗址。当时,当地一个年轻的牧羊人,在达玛沟一棵倒下的胡杨树下的沙堆包上挖取红柳根,不经意间发现一尊残佛像上部。  相似文献   

5.
唐时长安因地处京城,不仅城内佛寺数量众多,而且因不少佛寺的创建多与帝王或达官显贵相关涉,因而其规模也非外州所能比。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中曾说,“长安城里坊内佛堂三百余所,佛像、经楼等庄严如法,尽是名工所作,一个佛堂院,敌外州大寺。”那么,长安佛寺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又以何者为最?如就现在所见资料来看,则章敬、西明、慈恩三寺最为瞩目。章敬寺,宋敏求《长安志》云其“总四千一百三十余间,四十八院。内侍鱼朝恩请以通化门外庄为章敬皇后立寺,故以章敬为名。……是庄连城对郭,林沼台榭,形胜第一。鱼朝恩初欲得之,及是建寺…  相似文献   

6.
从民国初年开始,内地佛教界为推动僧伽制度的改革,积极开展了汉藏佛教界之间的文化交流。这不仅缘起于佛教界自身发展所承载的文化交流使命,而且与宗教文化所赖以存在和交往的政治形势息息相关。此时,西藏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不仅推动并加强了藏传佛教研究,而且也增进了汉藏僧人的相互了解和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繁荣期,也是中国佛教寺院建设的兴盛期。唐都长安城佛教寺院规模宏大、数量众多,主要分布在长安城西市和东市周围以及城东南隅和城东北隅,呈现出西密东疏、北密南疏的特点。唐都长安佛教寺院主院不建佛塔始于唐高宗初年,到了唐高宗后期,建塔于别院的新式布局即成为佛教寺院流行的规制。唐都长安城这种以佛殿为中心的佛教寺院,有单院式佛寺和多院式佛寺两种基本类型。无论多院式佛寺,抑或单院式佛寺,唐都长安佛教寺院都以佛殿(堂)为中心,佛塔建在寺侧、寺后或别院,甚或不建塔,这是唐都长安城佛教寺院建筑在平面布局上的突出特点。唐都长安佛教寺院建筑革故鼎新,平面布局以佛殿为中心,是中国佛教寺院建筑的重大转折点,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8.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宁波和温州又是浙江的先锋.该文研究了宁波和温州两地商帮发展的过程,比较了他们在文化上具有的共性,以及起点、发展过程和产业方向上的差异.宁波商帮依托集体经济,起点较高,重视实业,对外经济活动活跃;温州商帮依托专业市场,偏重流通环节,对外经济活动被动.宁波商帮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温州商帮借鉴.  相似文献   

9.
麟州故城为唐宋边关古城,其遗址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保存良好,对研究古代政治、军事及民族关系史有着重要的价值。麟州故城城墙遗址为少数现存唐宋城墙.其保存的完整性,为我们研究古代夯土城墙和展现我国古代军事提供了重要依据。麟州故城古城墙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做好古城墙的保护,不仅是对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对中华精神文化的保护和继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对外交流将成为产业部门间公务和商务经常性的活动 ,同时外国企业及其生产设备进入我国的数量和规模将不断扩大 ,参与对外交流 ,认识和使用国外设备等都要求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具有良好的外语素质。因此 ,提高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外语水平 ,成为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世界文化大都市,已经成为近年来西安文化建设中引人关注的议题;在中国佛教史上,西安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直是中国佛教研习和弘传的中心;西安市区佛教寺院众多,不仅是都市佛教文化建设的重镇,而且在当代中国佛教文化建设中产生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如何发挥这些寺院在都市文化建设的作用,形成佛教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和谐互动关系,对于推动社会进步,有一定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2.
徐州位于黄淮海平原,自古经济发达,交通便捷,文化兴盛。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土后,逐渐在神州大地传播开来。徐州作为中国古代多种宗教汇集之地,这里佛刹林立,高僧云集,为当时佛教重镇,在汉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传播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克孜尔石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佛教石窟寺遗址,其壁画以大量的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为主。对其进行分析,可以探讨克孜尔壁画的意义。古龟兹地区与新疆以东的中原地区及以西的犍陀罗等区域内的佛传故事有差异,差异的原因有地域的差异,亦有历史和民族的差异以及和佛教的传播和流行的佛教宗派有关。  相似文献   

14.
唐代佛教兴盛,佛寺众多为其显著标识。但因朝代更迭及战乱兵燹等原因,其兴废变迁、榜额改易等极为寻常,而后世史籍、志乘所载,或以讹致误,或疏漏简略,或抵牾多歧,常滋淆乱。文章结合相关文史文献及佛教僧传相关之材料,围绕创建、沿革、处所等要素,对唐代二十余寺作了辑述与考辨,纠正了一些文献记载的讹误,补充了一些文献记载的阙失。  相似文献   

15.
黄河、汾河孕育的河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根基和核心之一。河汾文化主要包括河东根祖文化,晋商文化,宗教文化和河汾主体文化。它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文化根基。根据河汾文化的分布特点,可将山西全境划分为:河东根祖文化旅游带、黄河河域文化旅游带、晋商文化旅游带、汾河河域文化旅游带、五台山恒山宗教文化旅游带、雁门大同历史文化旅游带、太行历史风光文化旅游带。要把山西建成旅游文化、经济大省,必须作深度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6.
龟兹是古代西域佛教较兴盛的地方 ,开凿石窟是龟兹佛教艺术的重要形式。龟兹佛教石窟有其主要内容和特点 ,阿艾石窟则表现出深受中原佛教艺术的影响 ,是这一时期龟兹地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相似文献   

17.
民国初年,汉藏佛教界在佛教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认识上不断切近,汉地僧人开始集体或单独前往西藏求法,藏传佛教僧人亦躬身达至内地阐发藏传佛教的教义及修行次第。亲至内地初传佛法的藏传佛教著名僧人白普仁喇嘛与多杰觉拔格西,作为扣连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人物,跨越汉藏过往的沟坎与现实局势的困境,凭依宗教领域内的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诠释,阐明佛教与社会、佛教与人生等佛教现世价值观,与汉地佛教界人士共同弘传佛教文化,赋予佛教新的解释现代社会的阐发理论和切入模式,力行书写了民国时期汉藏文化交流的现代进程。  相似文献   

18.
宋代杭州,佛教繁荣,寺院众多,因受历史条件、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经济状况、交通条件诸因素的共同影响,寺院分布呈现出总体密集,不同区域略有差异的特点。城内因面积所限,绝对数量相对较少;城外西湖和州城南北两端数量较多,府城东郊次之,西湖西岸最少。城内外寺院分布较之辖县明显稠密,诸县除临安县略多,昌化县略少外,总体平衡。  相似文献   

19.
藏传佛教是黑龙江蒙古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蒙古族医药发展、蒙文传播、文学艺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黑龙江很多藏传佛教寺庙与其他地方寺庙诵读藏文经卷不同,其日常课诵是以蒙文经卷为主,因而喇嘛成为传统蒙古社会的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阶层。直至今天,藏传佛教仍在黑龙江蒙古族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这种延续的信仰依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