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是社会现象。教育的起源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了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和人类社会一同产生,一同发展。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社会,也创造了教育,人类以自己的有意识的劳动积极地改造自然。逐渐地认识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人和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自然现象的背后隐含着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水患和水土流失与黄河中游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黄土高原古代有森林生长,曾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周秦时期过度的耕垦和砍伐造成了目前地表支流破碎、沟壑纵横难以治理的景观.沙漠化这一自然现象也是社会现象,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的结果.森林的人为破坏是造成降雨量减少的重要原因.环境史研究应立足于纵观人类与自然的角度,去探索自然现象背后的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的语言,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各种语言在交往中相互借用词语的现象,是必然产生的自然现象。汉语在与各种外语的接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借用了不少的外语词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中的各兄弟民族的语言之间的借用现象,不言而喻,自然是更为平常的现象了。仅就维吾尔族语言而言,现代汉语就已借用了它的一些具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主体、客体及二者相互关系的问题,是在实践中发生的问题。主客体问题本质上是个实践的问题。主、客体及二者的关系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实践.主体客体只存在于社会实践中,社会实践是主客体相互关系的现实载体。一、主体、客体及主客体关系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实践在人类产生以前,既没有什么主体,也没有什么客体。那时的自然界就是整个世界,各种现象都是自然的、自在的。即是说,各种现象及其变化、发展,只受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即自然的规律支配,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在起作用,绝无意识性、目的性。种种现象的相互联系、相…  相似文献   

5.
生物美学的产生自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姆嘉通主张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以来,中经康德、谢林、黑格尔。由于他们都忽视物质实践的伟大作用,一直把人们周围物质世界中的审美活动排斥在美学大门之外,把美学的研究范围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研究艺术的本质特征,创造规律,这种现象延伸了150年之久。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革命正以出乎人类自已预料的速度向微观和宏观领域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和实践,引起人类基本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直接地冲击人们对美学的认识和实践,一些未知或未被掌握的进步成了人们认识、…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历史现象,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并影响着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诸如艺术、法律、道德、社会生活方式、政治、经济等领域。思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由于自然压迫和社会力量的压迫,宗教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虚幻、荒诞的反映,按照人类的现实生活加以想象而构成,表现为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主宰着自然与社会的力…  相似文献   

7.
鬼神是自然界的人类异已力量的代表,当人们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解释或无法把握时.很容易把它归结为某种超现实力量的存在,从而产生对天地自然和人身的崇拜,同时,在无力和自然、社会的压迫相抗衡时,为了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与依托,人们便想象、创造出鬼神并崇拜鬼神,获得他们生存所必需的东西。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当社会动乱、政治黑暗、阶级压迫加剧时,现实的苦难往往促使人们将目光转向种灵、期望神灵拯救。另外.科学水平和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以及小农经济对自然征服能力的低下,致使鬼神崇拜观念,灾祥说、阴阳五行说、五…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自改革开放.尤其是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以来,整个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变动时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无论社会结构、组织和个人的观念与心理部经历了并仍在经受着空前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一方面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方面,则对原有的各种社会控制机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使其防范功能受到削弱.在新的有效的各种社会控制机制还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社会的无组织化或无序、失范状态.这主要表现为: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各种违法犯罪现象大量增加.特别是…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处于蒙昧时期的古代,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的发生及其规律性虽然知之甚少,但古人对自然界的各种气象现象早就有所关注。仅从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来看,对诸如天气或气候演变等种种自然现象和经验性规律的描述,在不少典籍中几乎都有所反映。这些经验性记载或文学性描述,尽管并未揭示出具有普遍规律的自然奥秘,也不能与现代科学相提并论,但充分反映出古代先哲们对大自然充满无限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差别是男女两性的差别,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语言。由于语言,特别是做为语言一个层次的语义与外界及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这种差别自然会在语言中留下它的痕迹。自从人类社会从母系社会逐渐过渡到父系社会以来,由于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社会赋予他们的社会角色也不同,并且期望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准则,这种社会现实自然又会在词汇中得到反映,并对造词及人们的语言交际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性别的人,在  相似文献   

11.
生态建筑和生态环境设计的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人类诞生之后,就存在着人与环境,特别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感兴趣的问题,历史学家及人类学家的研究都表明,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从事向自然索取的活动,在自然界留下了自己的烙印,只不过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时代,人类的这种烙印——侵犯活动尚未产生太大的不良后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天的人类早已开始用各种  相似文献   

12.
经过极其漫长而又艰难的进化,人类祖先终于从自然界的野蛮状态中摆脱出来,逐渐走向文明的轨道。然而,严酷的自然条件和极为低下的生产力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各种自然现象和人自身的生理心理现象如生、死、梦等,又给人类心灵造成种种困扰,同时也给世界蒙上了一屋神秘的外纱,人们开始相信超自然力和灵魂的存在。在自然的淫威面前,人类感到恐惧,产生敬畏乃至崇拜心理并不停地祈祷、献祭,试图寻找能够依托的力量,保佑他们去战胜无法预料而又无法抵御的灾祸。从此,人类开始在一种浓郁的原始宗教氛围中生存。这种结果虽然是由于人类…  相似文献   

13.
洪水神话作为原始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早期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理解。从历史学、神话学、民俗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等角度入手, 对本世纪以来, 我国众多学者有关洪水神话的不同观点作一综述,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禹治水在我国洪水神话中处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舞蹈民俗学——舞蹈学的新兴支学纪兰慰一、民间舞蹈的基本属性和文化特征舞蹈(dance)这门古老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自它诞生以来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足迹发展传衍至今。舞蹈是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感情来表现社会生活的人体动态文化,通过人体的形态和...  相似文献   

15.
秦可卿名姓的内涵一直是《红楼梦》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小说问世以来秦可卿命名阐释史作详细梳理,以期探究各种阅读与阐释背后蕴藏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6.
论美国文学中回归自然的倾向洪增流,尚晓进关键词美国文学,回归自然,浪漫主义,超验主义自从人类文明开始以来,人类便向自然展示着作为征服者的伟力与骄傲。然而,文明社会又给人以种种压抑和束缚。在文明的枷锁中.人类渴望着重归自然.寻回那片自由而纯净的天空。这...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油开发源于陕北,并与当地乃至中国革命的发展轨迹构成双轨共演现象。通过对自然资源区域与社会发展区域重合互动现象的历史考察与重构,可以揭示这种貌似巧合背后蕴藏着的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包括石油在内的自然资源是陕北地质变迁的宝贵遗产,为地表人类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活动于地表的人类社会与地质共演共进,建构了独特的陕北历史。陕北石油从发现到开发,再到发展壮大,与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共轨共鸣、共同进步的现象,不仅演绎了自然界的螺旋上升趋势,也演绎了自然与人类社会进程中高度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18.
《庄子》内篇阴阳理念独树一帜,有别于先秦典籍。《庄子》内篇阴阳观与医家意旨相似,把阴阳由自然天象引向人体并藉此阐释疾患,具有特殊之处。《庄子》内篇主张维系阴阳乖戾,这种态度昭著了其借助不平衡、不和谐的现象来实现超越的理念,目的在于超越不平衡的现象而达致自然“至境”。  相似文献   

19.
在宇宙的大千世界中,全部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存在着自身的发展运动规律。作为人类社会“全部历史的基础”的生产力当然也是如此。那么,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是什么呢?或者说,生产力的发展条件,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基础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社会现象。语言的本质属性是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作为社会现象对社会有依赖性,它是为了满足社会的文际需要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人类思维的进步,都必然促使语言发展、变化,促使语言日益丰富,日益精密和完善。在语言发展变化的进程中,词汇中的一般词汇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关系最为密切。一般词汇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最为敏感.不夸张地说,它几乎天天都在变,而这种变化完全是由于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如文革期间的政治用语“红卫兵”、“牛鬼蛇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