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米红  贾宁 《人口研究》2016,(1):22-37
以往文献对中国1958~1961年"大跃进"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的估计缺乏深入、微观的研究.文章基于改进的Lee-Carter死亡率预测模型,以官方统计的分年龄别死亡率数据为基础进行回推,重构"大跃进"时期我国历年单岁组死亡率,并逆向预测估算在假定没有饥荒的情况下,"大跃进"时期正常状态死亡人口数量.继而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当时总死亡人口的估计,对因饥荒而导致的"大跃进"时期的非正常死亡人口进行比较客观准确的评估性研究.结果表明,"大跃进"时期人口非正常死亡现象主要发生在1958~1961年间,如果不发生饥荒,则4年正常死亡人口介于4339 ~4385万人.由于饥荒的发生,非正常死亡人口介于1624 ~2337万人.评估分析表明,"大跃进"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估算中值不会高于1980万人.  相似文献   

2.
三年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我国非正常死亡3000万人是个值得商榷的观点,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考量和原因分析.文章以1955 ~1957年平均死亡人口作为基准,结合1953~1964年死亡漏报及其纠正的状况,可以估算出三年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约为400 ~ 500万人.非正常死亡人口在分布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结构、年龄结构以及性别结构上的差异.此外,造成大量非正常死亡的原因非常复杂,难以从单一的因果关系中寻求答案.但种种迹象表明:这批非正常死亡人口是以饥饿死亡类型为主、其他死亡类型为次;以抗灾能力不强引起为主、以地方救灾失误引起为次.尽管非正常死亡几百万人的教训值得反思,但不能抹杀中国政府应对饥荒所做的努力及其取得的成效,更不能借此上纲上线,意图否定新中国前30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文指出,关于1959-1961年人口死亡规模的争议,源于国家统计局1983年公布的历史人口数据的缺陷。论文验证了国家统计局关于数据来源于公安部门的说明,指出1983年公布的数据就是当年的统计数。论文利用公安系统1957年的大规模分年龄人口和分年龄死亡人口的统计,建构了分年龄人口在1953-1964年间的生存率。根据1953年人口普查分年龄人口与生存率,计算了1964年的预期人口,比较了其与1964年人口普查时实际的分年龄人口,证实了当年确实有大量的人口损失存在。  相似文献   

4.
陈文清  韦薇 《南方人口》2004,19(4):52-56
文章以实际调查的 4 40例农村人口非正常死亡数据为依据 ,分析了农村人口非正常死亡的主要方式和原因 ,非正常死亡人群的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特征。意在探讨建立有效机制 ,遏止不断上升的农村人口非正常死亡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对广西10个县新修地方志中的人口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以1959~1961年的人口数据为分析重点,结果发现,两套县级人口数据资料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工”,其意为以数据处理的方式来降低这3年的灾情。  相似文献   

6.
李若建 《南方人口》2007,22(4):19-24
论文提出"非正常死亡"概念是难以操作化的,同时中国20世纪50-60年代的人口数据质量并不太高,影响了对大跃进与困难时期的人口研究,因此当前对当年的人口损失研究是无法精确化的.  相似文献   

7.
1958~1962年四川省人口死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运用人口普查资料及新修地方志所载数据,对1958-1962年间四川省各地人口的非正常死亡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在这几年中,四川全省非正常死亡人口多达940万,占灾前全省人口总数的13%。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中国未建立完善的生命统计制度,以致分年龄死亡率资料很不健全,更无从对历史上中国人口寿命水平作出准确计算。为了填补40年来历史数据之不全,本文将根据中国妇女生育节育抽样调查的有关死亡资料,试对中国人口40年来分年龄死亡率与平均期望寿命及其变动趋势作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 三、加速我国人口再生产现代化的途径为什么我国人口再生产的现代化大大落后于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还不理想,特别是在二十年中就有两次大起大落,这必然会给人口再生产以决定性的影响。比如,受1958年开始的三年国民经济“大跃退”的影响,人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都满足不了,因而人口的再生产,不仅质量低劣,数量也急骤下降,造成了非正常的人口大量死亡。1961年是我国解放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一年,我省为-2‰。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由于国民经济走向崩溃边缘,造成我国人口再生产现代化的全面倒退。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再生产现代化水平所以落后,也是由于人口数量的盲目高速增长,使其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所致。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失踪女性"数量的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持续升高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和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女孩死亡水平偏高导致失踪女性现象严重,使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文章使用全国5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对普查数据修正的基础上,分时期估计了1900~2000年中国失踪女性的数量和比例,研究各时期失踪女性的特征和主要原因,并讨论了估计结果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