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线性序列“数词‘一’+动词‘面’和“数词‘一’+量词‘面’”的共同作用下,宋代产生了副词“一面”,相当于“径直、直接”;后来演变出时间副词,相当于“立即、马上”。由于两者与时间范畴都有关,语义上出现了交叉。随着“立即”、“马上”的出现,时间副词“一面”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
李沅 《金陵瞭望》2007,(2):28-30
“如果说去年是‘五个中心,建设的发动部署年,今年就是落实推进年。”1月11日下午,在市委、市政府召开南京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科教中心”推进会上,市委书记罗志军说,“‘全国重要科教中心’是‘五个中心’中最具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的一个,今年要在建设中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张义荣 《社区》2010,(1):29-29
“爱心驿站、爱心特教站、爱心超市、爱心门铃、爱心家报……南京市白下区7个街道都有一个响当当的‘爱心品牌’,这已成为该区和谐社区建设的一大特色亮点。”2009年11月13日,南京市白下区为全区十大“爱心品牌”举行授牌仪式,并颁发资格认证书。  相似文献   

4.
“隐含”浅议竹钧所谓“隐含”,指句子的一种语义解释。①“在‘他要求参加’和‘他要求放他走’里边,可以说‘参加,前边隐含着‘他’,‘放’前边隐含着‘别人’,但是不能说省略了‘他’和‘别人’,因为实际上这两个词不可能出现。”②这是吕叔湘先生对“隐含”这个...  相似文献   

5.
说“诗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一提起“诗眼”、“词眼”就会使人想起那些几经锤炼,在诗、词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字眼。这是不错的。但如果我们进一步作些考察,就会发现这样的理解还是不够全面的。“诗眼”、“词眼”这些概念的出现,并不太早。一般只能追溯到宋、元。如有人曾指出:“‘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范成大也在诗中写到‘诗眼’:‘道眼已空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范温的诗话更以‘诗眼’为名,题为《潜溪诗眼》。‘词眼’一词,首见于元代陆友仁的《词旨》。《词旨》分八部分,其六专论‘词眼’。虽然‘诗…  相似文献   

6.
“何……为”句中的“为”是句尾语气词,还是其他别的什么词?这历来是有争议的。吕叔湘先生在《笔记文选读》一书中注释“何以车为?”②一句时说:“‘何为’等于‘做什么’,照文言的习惯,拆在两处。同样的句法如‘何以家为?’、‘丈夫死耳,何以泣为?”王力先生在分析这件句子结构时,则说得更为清楚,他认为:“这件句子实际上是动词‘为’的疑问代同,宾语‘何’放在作状语的介词结构前面了,意思是‘用……做什么’。……在‘何以……为’这个格式里,“何’字可以用别的疑问问如”奚’、‘恶’、‘安’等来替换。”“最近,朱运…  相似文献   

7.
竞争上岗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突破,但多年实践也证明竞争上岗制度还有局限性,存在“一竞定终身”的弊病。如何消除这一弊病呢?“‘任期制’正是对竞争上岗机制的深化和完善。”下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黎辉对记者如是说。  相似文献   

8.
对语气词“呢”、“哩”的来源,吕叔湘先生和太田辰夫先生均作过考察。吕先生的意见是:“‘呢’即‘哩’之变形,而‘哩’又源于‘在裏’”,“此一语助词,当以‘在裏’为最完具之形式,唐人多单言‘在’,以‘在’概‘裏’;宋人多单言‘裏’,以‘裏’概‘在’,‘裏’字俗出多简作‘里’。本义既湮,遂更着‘口’。传世宋代话本,率已作‘哩’,或宋世已然,或后人改写,殆未易定。”按照吕先生意见,“呢”的来源大体如下所示:  相似文献   

9.
“三个有利于”标准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徐仲伟一九九二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  相似文献   

10.
对高师院校科研工作“稳”与“放”的认识陈家诗,王仁蓉1993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接见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的与会代表时强调:“我非常赞成在科技的发展上实行‘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稳住一头,放开一片’这句话所表示的辩证关系,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是我国科...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在纪念陶行知诞辰95周年的大会上说:“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热情赞扬他“怀着‘教育为公’、‘甘当骆驼’的精神,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努力发展人民教育,为整个民族的利益造就人才,作出了永远值得后世纪念的贡献。”陶行知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是他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台湾得名始于明朝万历年间。一九七八年,周维衍同志在《历史研究》第十期中撰文认为“早期台湾的名称最先是‘岛夷’,尔后则为‘雕题’、‘东鯷’;再由‘东鳀’演化成‘夷洲’。前三者音近意通,是以‘人’为本义;‘夷洲’则指‘地’而言,都是今天的台湾。”我以为三者都非台湾早期之名称。《禹贡》的“岛夷”不是台湾,亦非指岛居的夷人最早提到“岛夷”的是《禹贡》,有两处提及:一在冀州,“岛夷皮服”;一在扬州,  相似文献   

13.
姬建民 《中华魂》2013,(21):33-33
有位老同志说:“共产党的干部尤其领导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守住‘底线’、不越‘红线’、树牢‘天线’……。”一经细想,确有告诫意味。  相似文献   

14.
沈小平 《中华魂》2013,(3):23-24
“领导干部是在‘聚光灯’和‘放大镜’下工作的,要时刻想着有无数双眼盯着自己,一言一行都不能有丝毫闪失、不能出任何差错。”一位领导干部的从政心得颇耐人手喙。  相似文献   

15.
林玉山同志的《汉语语法学史》一书在评价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时,有这样一段话: “另外,对‘词结’的说法也不严密,他在前面(见《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56年8月修订版,页23)说词结是主语和谓语的结合,在后面(同上,见页85)又把偏正关系看成是‘组合性词结’或‘结合性词组’,把‘盲者之为盲’,‘师之出’,都看成是‘词结’,实在是理论不周、概念混乱,这样组合性和结合关系简直没有什  相似文献   

16.
关于《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中的“可以”,有同志认为“‘以’在这里成为难点,一是由于‘可’和‘以’连用,容易与现代汉语中的‘可以’混同起来,二是由于‘以’字后边有省略成分,不把省略成分补出来,信口讲为‘学习不可以停止’,和文义是不符的.”“‘学不可以巳’中的‘可以’,‘可’可译为‘可以’;‘以’,是介词,可译为‘因’,‘以’字后边省略了‘之’字,这个‘之’字,可指代‘任何情况’或‘任何缘故’等。全句可译为‘学习不可以因为任何缘故而停止。’”  相似文献   

17.
‘は’和‘が’在日语中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助词,副助词‘は’标示主题,格助词‘が’标示主语。单句中的‘は“が’的区别在于:(1)是一般性陈述还是一次性陈述;(2)是表示事物的状态、性质还是表示事态的发生;(3)是否眼前发生的;(4)是已知信息还是未知信息;(5)是否表示对比含义。副助词‘は’的主要用法是:(1)提示主题(2)表示限定否定范围。格助词‘が’的主要用法为:(1)表示存现句的主语(2)表示新信息(3)表示从句中的主语。  相似文献   

18.
“正名”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相当的地位。孔子为了维护贵贱有等的社会制度提出“正名”的思想。鲁哀公七年,孔子和子路有一段对话:“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  相似文献   

19.
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农民思想家吴仁宝,在与记者谈到本村的新农村建设时,深有感触地说: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不仅要‘口袋’富,还要‘脑袋’富,只有‘口袋’、‘脑袋’一起富,才能在社会主义小  相似文献   

20.
汪金友 《中华魂》2008,(10):41-41
河南省郑州市邙山区老鸦陈镇原党委书记兼镇长金秋贵,最近因诈骗、贪污和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在总结自己的教训时,他说:"我吃亏就吃在‘说一不二’。把人民赋予集体领导的权力,变成了‘一言堂’和‘一支笔’。因为‘说一不二’,乱拍板、乱报销、乱拨款、乱谋私、乱照顾亲友,都没有人反对。"什么叫"说一不二"?说得俗一点,叫"吐口唾沫就是钉子"。在一个单位或在一个地方,居高临下,大权独揽,一呼百应,一言九鼎。我说一,就是一;我说二,就是二。我说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