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汉强制迁徙之特点赵玉洁强制迁徙是指统治者出于某种目的,利用政权的力量,强迫某些人徙往指定地点。历史上的迁徙,可谓形形色色。秦汉时期的迁徙,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次数上讲,强制性迁徙都占主导地位。关于秦汉移民问题,在有些专著和论文中作过论述,但对于秦汉强制...  相似文献   

2.
曹操、李世民、毛泽东这三位独领风骚的政治家、军事家都曾“东临碣石有遗篇”。“碣石情结”使伟人们在跨越历史时空中发生了共鸣 ,“碣石”也成为一个纵贯历史长河的审美观照。它观照了伟人们深层心理共同潜有的君临天下的快感 ,对有为帝王的崇拜、挑战和超越的企图以及“三不朽”的价值观。“碣石情结” ,成为一种人生的注解和表达 ,其根源既是个性心理的 ,也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相似文献   

3.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浪淘沙·北戴河》词中提到“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个碣石在那里?许多有关碣石的注释都认为早已沉沦于大海,实际是沿袭过去的通说之一。谭其骧先生在《碣石考》中以充分的论据驳了沦海说,指出魏武东临的碣石即今昌黎县境之大碣石山。对此,个人拟提出另一地点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4.
碣石新考     
碣石是我国古代的名胜之地,两千多年来史不绝书,各个时期的记载各有特色,所说的位置有很多不同。战国至三国时期,对于碣石的指认是一致的。战国时,“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①说太行山恒山“至于”碣石,就是太行山恒山东北的余脉到碣石为尽头,碣石是太行山恒山东北余脉的端点,大致位置在今渤海北。“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②这里并未明言碣石与黄河入海口的距离,不得拘泥于碣石一定在黄河入海口附近。此碣石实是东北岛夷入贡冀州所经在今渤海北者,与前所言为同一个碣石。秦时,秦始皇三十二年  相似文献   

5.
秦汉时代,中华帝国掀起开发经营东北的历史浪潮。辽西联接中原、东北,在双方交往中扮演重要角色。曹操征乌桓是中国古代北疆社会大事。关于进军路线,后学对相关秦汉辽西史地问题理解不同,多有分歧。参诸家考论,梳理文献、考古资料,能进一步明晰该问题。以今日地理论,曹军由潘家口出古卢龙塞,沿瀑河北进,经宽城附近之汉白檀县,抵冀蒙辽交界(汉平刚境),沿凌源南大河东行,达大凌河两源汇流之大城子一带(汉白狼县),逆大凌河干流西南行至凌源、喀左南境,登连绵相接之大阳山、窟窿山(古白狼山)望敌,在古凡城一带与敌交战,后沿大凌河干流东北行,抵朝阳(汉柳城)。以进军路线为切入,考察相关秦汉辽西史地问题,有助秦汉辽西交通、民族、社会史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讲课的文采(一)文采斑斓大业盛世文采斑斓是中国历代学者治史讲学、著书上说的特色,也是无数前贤后哲躬身厉行的大业盛世.就历史教学而言,历史是以情感人、以理喻人、以文陶冶人的三棱镜,正衣冠、论得失、知兴衰、古为今用,是其教育之目的.讲课有文采,就能充分发挥历史“以文陶冶人”的思想教育作用,诚如“东临碉石,以观沧海”,能够引发出曹孟德“老骥伏权,志在千里”;而井底之蛙,坐并观天,所见不大,决不会引发出曹氏那种“振长策而御字内”统一天下的千里志向.可见,“碣石”、“沧海”的自然景观所构筑的文采,对于…  相似文献   

7.
齐文化与鲁文化之比较邱文山齐鲁,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为学慕齐鲁”之誉。齐、鲁文化以其不同的形态,对我国古代社会各个方面都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秦汉以后,随着国家的大一统,齐、鲁文化逐渐整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关于齐、鲁文化的...  相似文献   

8.
惊人相似的历史局面──兼论秦、隋速亡及汉、唐长久兴盛的原因高凯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历史中,有许许多多相同或相似的历史片断存在着,其中秦汉、隋唐四个朝代的更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秦始皇结束六国分裂局面,“一海内之政,坏诸侯之城,销其兵铸以为钟,示...  相似文献   

9.
秦汉时期的币制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其成功与失败的历史经验教训,对后世的社会经济生活和货币制度产生过重大影响,对这个时期的币制改革一直不乏有人论及,近几年史家对此时期币制改革仍有歧异之见。因此,本文也拟对秦汉时期币制改革的演变及其利弊得失再陈浅见,错误之处,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历史上人们在生产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土地面积和其载荷的人口数量之间要有一个最佳的比例关系,只有如此,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制土分民思想产生萌芽于夏、商、周时期;发展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广泛推行于秦汉时期,它有力地促进了秦汉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繁荣.直到今天,古代的制土分民思想及其内容,仍有深入探讨之必要和参考借鉴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林保虔 《源流》2023,(2):56-57
<正>“团团圆圆”是海陆丰地区对甲子鱼丸的爱称。作为世界非遗的妈祖信俗,处于碣石湾的陆丰佳肴的这道精致贡品,时逢妈祖文化庆典上的奉祀筵桌,传习近千年如此“任性”,皆因其间沉淀着厚重历史文化,蕴含着民众祈愿万事顺遂,团圆满福深意。  相似文献   

12.
大射礼是秦汉之前规格最高的古代射礼,以择士为目的、以容体仪节合于礼乐为标准、以太学为举行场所是其基本特征。秦汉以后,大射礼的这些特征渐为消亡,并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属性。在对历代大射礼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还原了秦汉之后大射礼属性嬗变的历史脉络。研究结果表明,大射礼在秦汉之后与宾射、燕射逐渐融合,虽有“大射”之名,但其本质属性已消失殆尽,更多地呈现出尙武或欢娱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统思想是中国古代衡量某一政权是否合法的政治思想,又是一种反思政权更替与历史演进的历史哲学思想。秦汉是正统思想形成时期。正统思想与秦汉政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汉代史学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论秦汉齐学的内容丁冠之蔡德贵秦汉时期的齐学,是在春秋战国期间齐学基础上形成的。它既有对春秋战国齐学的继承,又有自己的创新,其创新的内容是根据秦汉时期的政治需要和时代变化而形成的,主要是阴阳五行、黄老思想、方术之学、今文经学和谶纬。一、阴阳五行梁启超...  相似文献   

15.
试论刘徽在国际上的影响孙永旺刘徽是三国时代魏国数学家,临淄人。这位在齐文化沃土上成长起来的科学家,是我国古代数学理论的奠基人。出现在秦汉之际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专著,它总结了秦汉之前我国数学领域中的成就,采用问题集的形式编写而成的。全书分为九章,...  相似文献   

16.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秦汉文史研究”栏目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区域历史文化研究的窗口。在秦汉文史研究方面披露了相当多有深度、有见解的研究成果。对传承历史文化,凸现地方特色,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秦汉时期西南区域开发的差异与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开发,历经数次高潮,秦汉奠其基础。秦汉西南开发,形成先北后南,从北向南分区推移的开发格局。与之相应,西南区域发展不平衡,北部、南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甚大,北、中、南地区间,呈现梯度下降、依序递减的区域性差异。秦汉开发形成的北南走向的开发格局,影响深远,成为宋代以前西南开发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的陶俑艺术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探究秦汉陶俑艺术发展的历史文化动因,可以从其文化源头、艺术风格形成的社会背景等方面作考察,还可以从审美结构的视角,考察秦汉时期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基此看秦汉时期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其形成是一个由理性化为感性、由社会化为个体、由历史化为心理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时代是四川历史上第一个经济高涨期.秦代移民入蜀之后,四川主要农业区的农业文化固然受到中原文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周边各族地区的农牧渔猎经济,也在四川社会历史中有其独特、重要的地位.两者互相影响,共同构造了秦汉时代四川农业面貌.本文即试图从历史农业地理角度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战争准备和战争实施理论与方法的兵学 ,在秦汉得到了空前的升华。秦汉兵学是先秦兵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总结、继承和发展。秦汉兵学是为秦汉大一统时代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服务的 ,从理论上回答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如何维护统一、建设军队、巩固国防、克敌制胜等重大问题。秦汉兵学还是秦汉整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学旨趣由“取天下”向“安天下”、“治天下”的转变 ,学术兼容与兵儒合流是秦汉兵学文化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