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让糖尿病患者带糖就是为了防止低血糖发生,特别是那些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他们很担心糖尿病合并各种病症,对于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一点都不敢马虎,又是吃药,又是控制饮食,还得每天按时接点运动。虽然这些做法非常符合糖尿病的治疗宗旨,但是,也有发生低血糖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李艳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4,(12):16-17
我患糖尿病已有10个年头了。10年来,我一直都是自己在药店买点降糖药来对付,这样的结果导致血糖一直没有控制好。今年四月,我的空腹血糖居然跃到了将近20毫摩尔/升,家人将我强行送到医院。医生立即要我住院治疗。医生每天给我注射50个单位的胰岛素,我的血糖开始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5.
三合面面条:黄豆粉100克,小米面150克,小麦面粉50克。将黄豆粉、小米面及面粉一起混和拌匀,加入适量清水和成面团,擀成面条或用挂面机制成面,置于沸水锅中煮熟即成。配上自己喜爱的面卤即可食用。 相似文献
6.
7.
8.
9.
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毫摩尔/升就可诊断为低血糖。不论是哪一类型的糖尿病人,都有发生低血糖的可能。尤其是Ⅰ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脆性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似乎是很平常的事,而做胰岛素强化治疗时,也很容易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10.
11.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可能会时不时地遭遇一些小伤口,在受伤之后,创可贴成了很多人的首选。使用创可贴可以起到暂时止血、保护创面的作用。但应该注意的是,使用创可贴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两天。如果过久地使用它,由于创可贴外层的胶布不透空气,便会使伤口和伤口周围的皮肤发白、变软,常用的创可贴本身是达不到无菌标准的,也不能起到灭菌的作用,从而容易导致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2.
李大爷今年74岁了,患糖尿病多年,由于一直仗着自己身板硬朗,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治疗。有一天在散步时,脚底不幸被铁钉扎伤,李大爷只在就近的诊所进行了简单的包扎。但时隔不久,被扎的脚便出现了严重的感染,并逐渐发展到脚趾坏死。由于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李大爷被送往医院后,不得不采取了患足截除术。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0月,民政部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第一次明确了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并将社工岗位作为民政事业单位的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对于已经出现多年,但一直没有“名分”的社工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福音,由此对它寄予厚望;对于正日益走向职业化.专业化的中国社会工作来说,也是其发展史上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老年人常患的疾病。笔者就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老年人的临床饮食、营养,进行如下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平时并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啊,怎么就得了糖尿病呢?”对不少糖尿病患者来说,得病的过程就是这样不知不觉。那么,糖尿病真的会从天而降吗?其实,以下这些“信号”,已经在早早地提醒您了。 相似文献
16.
在很多人眼里,糖尿病就是“糖惹的祸”,因此“闻糖色变”,甚至有人说糖是“白色的魔鬼”。对这样的论调,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向红丁教授表示反对,他说:“糖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人离了糖活不了。” 相似文献
17.
勇于面对疾病当被确诊为糖尿病之后,会给人带来一系列情感上的影响,如恐惧、悲伤等。有些人可能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接受。糖尿病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也是能够治疗的疾病,对患者来说可能是伴随终身的挑战。许多患者试图掩盖自己的消极情绪,但实际上,悲伤、愤怒或失望等情绪是人之本性,谁也不可能只知道快乐而不知道忧伤。糖尿病人应努力去了解自己的各种感觉,并接受它们,一旦了解了各种消极的情绪并开始审视它们时.就会找出对付它们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为有效的药物。目前为止,患者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已在家庭中广泛使用。要让胰岛素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必须正确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技术、注射部位、剂量等方法。对于如何规范胰岛素注射,患者的认知尚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为了规范注射技术,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名目繁多的药物使不少老年糖尿病患者眼花缭乱,不知所措。有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渴望通过更换药物,寻找到灵丹妙药来根治糖尿病。结果愿望不但没有实现,还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0.
有位刘姓老人,今年65岁,被确诊为Ⅱ型糖尿病已有三年多了,一直服用降糖药,血糖控制得很好。但最近一个月他发现自己有些异样:每天早晨起床总觉得很疲劳,还有点儿头痛,有几次还发现上衣被汗水浸透了。他以为这是体虚的表现,便自作主张服用了一些中成药及降糖保健品进行调理。前天夜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