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漫谈芦笙     
我国南方的苗、侗、水、仡佬、彝、佤、景颇、拉祜等少数民族都喜爱吹奏一种多管乐器——芦笙.在苗族人民中,芦笙的群众性尤为广泛,以致人们一提起芦笙就会联想到苗族.居住在贵州、广西、云南、四川的苗族人民,都喜欢吹芦笙,跳芦笙舞.苗族聚居的村寨,大多数都有芦笙乐队,并且专为吹芦笙、跳芦笙舞开辟活动场所——芦笙场或芦笙坡.农闲季节,青年人几乎手不离笙.  相似文献   

2.
芦笙是苗、侗、水、瑶、伝佬等少数民族常用的一种单簧气鸣乐器,主要流行于贵州、广西、云南、四川等地区。芦笙形制不一,其音响效果独特,演奏形式多样,曲调优美动听。它在贵州诸多少数民族中流行了上千年,历史悠久,与少数民族的伦理观念、道德风尚、生活习俗息息相关。苗族芦笙不是单纯以一件乐器的形式孤存于世,而是集舞蹈、乐曲、词(歌)等文化形式于一体,成为记录苗族苦难历史、彰显苗族独特文化和张扬苗族豪迈、隐忍性格的活化载体,甚或扮演着文化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融合的特殊角色。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前行,芦笙形制也不断改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贵州省一批芦笙爱好者与当地的民间芦笙制作师傅们一起研究试制,把民间传统的六管芦笙改良成十五管、十八管、二十八管等,突破了传统芦笙不能演奏歌曲、不能转调的局限,甚至还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半音阶芦笙。这些改良芦笙的特点是易于转调、移调,较之原来的民间传统芦笙的演奏来说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它除了能自如地演奏民间芦笙乐曲外,还可以演奏较复杂的芦笙乐曲,以及一些外国名曲。由于改良芦笙的成功,使芦笙爱好者们创作出了一些独奏、合奏、重奏等形式的芦笙乐曲。随着芦笙的改良、乐曲的丰...  相似文献   

3.
广西柳州地区歌舞剧团来京演出舞剧《灯花》。在记者招待会上,柳州地区文化局副局长的话音刚落,悠扬的芦笙响了起来。一位身着棕色中山装的老人,双手捧着一把芦笙,一根长长的漂亮的羽毛飘拂着。他边吹边舞,声声传出动人的情韵。副局长说,这是我们苗族欢迎客人的一种方式。记者们高兴地鼓起掌来。这个老人就是广西著名的苗族民间艺术家、《灯花》编导之一龙老太。二十八岁进舞校 1954年,龙老太离开广西苗山,来到北京城。舞蹈学校的考  相似文献   

4.
芦笙,是苗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乐器。每当苗寨欢庆佳节的时侯,由几十支、几百支芦笙组成的笙乐队,吹奏起各种乐曲,盛装打扮的苗家姑娘们围着芦笙队翩翩起舞。芦笙和着姑娘们优美的舞步,给苗家的节日增添了无比欢乐的气氛。我国西南的瑶、侗、土家、彝、侃、怒、傣、拉祜、纳西、傈僳等族及苦聪人一也喜欢吹芦笙。  相似文献   

5.
知识荟萃     
你知道苗族的芦笙吗?芦笙,是苗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乐器。每当苗寨欢庆佳节的时候,由几十支、几百支芦笙组成的笙乐队,吹奏起各种乐曲,盛装打扮得苗家姑娘们  相似文献   

6.
芦笙与芦笙场文化高守信芦笙是一种许多少数民族认同的乐器。除苗族外,瑶、侗、水、布依、拉枯等民族都把芦笙视为本民族的固有乐器。特别是在贵州的苗族民间,甚至把芦笙看做是自己民族的代表。芦笙和古代的竿同属一类乐器。在民间传说中,甚至认为芦笙最早出现于仰韶文...  相似文献   

7.
芦笙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苗族人民会在他们劳动之余,吹起芦笙,以歌会友,以舞传情,悠扬的芦笙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本文主要分析了苗族芦笙艺术的发展演变,总结了苗族芦笙艺术的表现形态及社会功能,指出了苗族芦笙艺术的发展和保护中的不足,并在最后提出了保护和发展苗族芦笙艺术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8.
芦笙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苗族人民会在他们劳动之余,吹起芦笙,以歌会友,以舞传情,悠扬的芦笙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本文主要分析了苗族芦笙艺术的发展演变,总结了苗族芦笙艺术的表现形态及社会功能,指出了苗族芦笙艺术的发展和保护中的不足,并在最后提出了保护和发展苗族芦笙艺术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9.
雨中跳花     
在霏霏相雨中你们的芦笙更清丽了舞步象泪泪的山泉远山渐渐地模栩姑娘们美丽的笑脸川水荷花一般鲜艳跳花的圈子忽松忽紧象起伏飘浮的波纹歌声的翅膀忽上忽下象春天的一群飞燕每一根竹管土都跳着欢乐眼睛在探问美好的瞬间水珠在银项练上滚动一串串透明美丽的梦春天伴着跳花的男女起舞竹笋在无声地拔尖啊,爱情喜欢明朗的晴天爱情在雨天也有自己的美丽跳吧,哪怕浑身都琳得透湿播种吧,这青春的记忆 注.跳花也叫跳场或踩花山,是苗族青年男女求爱寻友的一种歌舞活动,多在夏历正月间举行,人数多到成百上千。雨中跳花@刘湛秋 ~~  相似文献   

10.
李菁 《民族论坛》2009,(11):52-53
在苗族聚居区,自古以来就盛行着原始的巫术巫风,因为巫与舞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苗族舞蹈蕴含着浓厚的巫文化,苗族芦笙舞就是重要的体现,同时它也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之一。本文通过苗族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巫文化现象的阐释,论述巫文化对苗族芦笙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独具特色的苗族乐器——芦笙黄正彪芦笙是苗族人民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苗语称芦笙为“给”、“嘎”或“杆”。其制作工艺十分考究。一般的芦笙,都有一个木制的音斗(笙身),在音斗内插有数根长短不一而粗细大体相同(有的不同)的竹管(一般有6管,多的有12管,...  相似文献   

12.
当你走近大寨时,会有一群姑娘将你拦在寨前,递上一杯杯热情的“拦门酒”;喝过“拦门酒”,就会有年轻小伙吹奏着欢快的芦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带领着出来迎接客人。客人们一边喝着香喷喷的油茶,一边欣赏着姑娘小伙子们表演的歌舞,身后是距今1600多年的东晋占杉群随风轻摆……这就是“醉寨”——城步苗族自冶县长安营乡大寨村。  相似文献   

13.
新光村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凯里市舟溪镇,在凯里市南15公里处,离舟溪镇2公里,新光村聚居着138户潘姓苗族居民,计570多人。这里山青水秀,景色秀丽,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芦笙文化的滋润,使这里的苗族群众敦厚淳朴,勤劳诚实,能歌善舞。是远近闻名的“芦笙村”。州人民政府把新光列为全州100个民族民间文化村寨之一;省文化厅命名新光为“芦笙制作艺术之乡”。  相似文献   

14.
一踏进圆明园,我的心醉了,“中华民俗风情百乐艺术节”使这块堆积着残垣断壁的古老土地喧腾了! 我走进一带碧水环绕着的侗家村寨。迎面是一个小木牌楼,上面挂着色彩斑斓的荷包、珠子、羽毛等。据说,这是侗家人为了迎宾而挂上的吉祥物。木屋前的大树下,一群身着民族服装的侗家青年正跳着欢快的舞蹈。打花伞的侗家少女和几个小伙子,围着吹笙手翩翩起舞。游人们也和着乐点不断为之击节。这便是《芦笙踩塘舞》。休息时,我问一位吹笙的小伙子,“你们对歌时是用芦笙伴奏吧?”他回眸一笑,  相似文献   

15.
<正> 芦笙是我国苗、侗等民族所喜爱的吹管乐器,在苗岭侗乡广泛流传,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芦笙由六支竹管组成,大的长至一、二丈、小的只有八、九寸。各地的芦竹在构造和调音上有显著差异,但都声音悠扬悦耳。其伴奏的莽筒,大有八、九寸直径,用树干挖空而成,内安一支有簧塞的竹管,用时两人抬一人吹,声音低沉而雄浑。侗族的传说认为:是苗族和侗族的祖先共同吹响了芦笙,使两个民族世代友好相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因此,苗岭侗乡的村村寨寨都有芦笙队,每年农闲时便举行“跳  相似文献   

16.
唐方科 《民族论坛》2004,(11):30-30
鼓舞是流行于湘西苗族地区的一种独特舞蹈艺术,也是湘西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盛行于湘西自治州吉首、凤凰、花垣、保靖、古丈县境内,多在庆年或请神时表演。庆年时表演的鼓舞俗称年鼓,一般从正月初四至正月十五时间内表演;请神时表演的鼓舞俗称神鼓,大多于秋冬时节椎牛、椎猪隆重举行祭祀活动时表演。苗族鼓舞表演奇特,风格独具,在国内外具有很大影响。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商周时期,其文化就已发展到相当程度。据《战国策·魏策》记载,“延敷文德,舞于羽于两阶”。据传该时期就已产生了苗族鼓舞,并有了传…  相似文献   

17.
侗族大歌:行云流水的和谐之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旭昉 《民族论坛》2008,(6):12-12,16
<正>到过侗乡的人,都知道侗乡是"歌的海洋,舞的家乡"。无论你走进哪个寨子,处处都能感受到侗族音乐的魅力与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通道侗族自治县的侗家山寨,更是歌声飞扬,芦笙嘹亮。小伙子吹着悠扬的芦笙,姑娘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于鼓楼前翩翩起舞,甜美的笑容在歌声里显得格外灿烂。这祥和喜庆的氛围使人似乎进入了一片歌舞升平的桃源圣地。  相似文献   

18.
<正> (一) 苗族是一个酷爱自由的民族。苗族婚俗,处处闪耀着婚姻自由自主的光彩。“跳月”是苗族最古老的一种传统的社交活动,起源于母系社会。《续文献通考》载。“苗人仲春刻木为马,祭以牛酒,老人并马箕踞;未婚男女吹芦笙以和歌词,谓之跳月”。《黔南职方纪略》亦载:“蚩尤代炎帝为政。尚利好杀不耻淫奔。民间化之,于是跳月”之风起矣”。蚩尤即苗族先祖,可见,兴起于上古时代的“跳月”活动,从诞生之日起就闪耀着自由的光彩。苗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赶秋”、“芦笙歌会”等、许多都成了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盛大节目。《荆南茁俗记》对“三月三”有较详尽的记载,亦可见一斑:“未婚者悉盛妆往野外,环山距坐,男女各成行,更番歌。截竹以筒,吹以和,音动山谷,女先唱以诱马郎。‘马郎’苗未婚号也。歌毕,  相似文献   

19.
<正> 湖南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民族舞蹈异彩纷呈。土家族的摆手舞、苗族的猴儿鼓舞、侗族的芦笙舞、瑶族的长鼓舞,各具特色,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是少数民族欢庆传统节日的重要活动。土家族的“调年令”、苗族的“赶秋”、侗  相似文献   

20.
正苗族锉花,是以独特的工具和加工工艺在纸上锉出具有纹样图案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是不同于汉族民间剪纸的独特艺术样式,它是用凿刀锉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剪纸艺术。苗族锉花的出现不仅成为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而且成为苗族文化传承和传播最直观的物象媒介。湘西苗族锉花,传承着苗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示着锉刀下的湘西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