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重阳节,上海师范大学的退休教职工发起了"银龄互助义工"活动,一批相对低龄的健康老人有组织地行动起来,通过结对子、慰问、交流等方式,"以老助老",将关爱送到更需要帮助的高龄老人心中。"以老助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同时也早已出现在我们  相似文献   

2.
正在欧洲,德国堪称最"老"的国家,65岁以上的老人已有近1900万人,只有70多万老人在养老院生活,平均也只住3年。从本世纪开始,德国逐渐出现了一种新的养老模式,一些志趣相投的老人,特别是那些已经丧偶的独居老人,便三五人一起,开始了"拼团"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浙江嘉善的志愿者按照一周一看望,半月一聊天,一月一清洁,一季度一评比的方式,给结对的独居老人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今年初,上海浦东新区妇联家庭志愿者协会发起了"关爱独居老人陪聊服务",通过社区内"小老人"关爱"老老人",定时上门陪老人聊聊天,和老人一起回忆美好的往事,给独居老人以精神上的慰藉。  相似文献   

4.
各地动态     
温州托老事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温州悄然出现众多的托老机构。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敬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201个,收养老人近2000人。 温州托老机构有三种形式:一种是集体居住式的敬老院,入住老人一般生活尚能自理。另一种是老人公寓,形式  相似文献   

5.
彭书会 《社区》2012,(7):39
人常说:"家有老,是一宝",作为一名社区民政专职工作者,面对占社区人口1/3的老人们,我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社会资源的宝藏库。社区是个大家庭,我戏称我们社区的老人为"社区宝"。在与老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常常被社区老人们发挥余热的事迹和精神感动,其中有几件小事,总是让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6.
六十岁真好     
江峰青 《老友》2008,(3):43-43
六十岁好什么?古话说:"人到六十万事休。"可如今不同了,有一首"老年谣"唱道:"六十老人比较小,七十老人满街跑,八十老人不算老,九十老人随便找,百岁老人精神好得不得了!"听了这歌谣,确实让人信心百倍,精神抖擞。想想也是,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生活  相似文献   

7.
《山西老年》2013,(9):12-13
在许多城市,都有这么一群老人,他们从家乡"漂"到儿女身边,有的是为了和儿女团聚,有的是为了减轻儿女负担、照看孙儿孙女。这些老人,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老漂族"。随着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老漂族"成员会越来越多,正在成为一个日渐被关注的社会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8.
留守的孤独     
正人老了之后最害怕的是什么?答案是孤独。人一旦老了,最害怕的不是死,因为死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自然规律,所以人老了最害怕的是孤独。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背井离乡进城务工,留下了一个个孤独的老人留守家园,这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被人们称为"留守老人"。随着时间的逝去,山西省泽州县赵良村的"留守老人"们逐渐减少,"留守老人"不仅要劳作于田间地头,有的还要承担起抚养孙子孙女的重任。老人们在默默操劳的同时,还带着对儿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赵良村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改革开放后,  相似文献   

9.
《新天地》2007,(7)
日前,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家事如天》里,老演员柏青扮演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叹"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好母亲。很多观众感叹:这位"老妈妈"绝对是个"老人精"——她聪明也很大气,在农村的时候就是人人  相似文献   

10.
王九月  黄凯 《新天地》2015,(4):44-45
老北漂、老南漂,老洋漂、老乡漂……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老漂族"到异乡过新日子,环境变了,却享受新鲜,体验了一把美好生活……从"被迫漂来"到爱上"迁徙"儿女忙于工作,无心照顾孩子,老人们来到陌生城市帮助照顾儿孙,这样的老漂族为数不少。谭阿姨就是这种"被迫"漂来的老漂族,每天负责买菜做饭、接送孙女上学。老漂族来到陌生城市,一口方言的谭阿姨遭遇交流  相似文献   

11.
正去南半球养老定居,说容易也容易——赤道如同一道坎,乘飞机一下子就过去了;说不容易也不容易——那毕竟是另一种国度,风俗习惯语言都不同。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特别是跨出国门的老人,由于方方面面的不便和种种不习惯,往往有一种"月亮还是故乡的圆"的思乡心态。笔者在澳大利亚期间,通过与旅澳的老人接触,对他们的处境和心境做了些了解,发现多数老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河东区广泛开展帮老扶老助老活动,全区共有近五万名志愿者活跃在每个社区、居民楼,为困难老人尤其是孤寡独居和"空巢"老人提供"一对一"助老服务。该区文明办还为全区12个街道100户孤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上流传着的不少俗语,如:"腰带宽,寿命短"、"胖人气虚"、"千金难买老来瘦"等等,似乎都对胖人有"成见"。那么人胖了真的比瘦了容易患病吗?老人是否应该越瘦越好呢?医学专家认为,这些俗话有一定道理,但并非完全确实。俗语中的道理与误区"老张你又长肉了?小心患‘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哦。""人老了还是瘦点好,那样身体会轻便些,也不  相似文献   

14.
老龄化、城镇化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我国农村地区产生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如何让这些留守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宝鸡地区464位农村留守老人的调查分析,针对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与困境,提出了构建与完善农村留守老人全方位、多元化养老保障体系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马卫东 《社区》2013,(7):51
"这里的下水道可能堵了,得赶紧找人来疏通一下。"1月18日上午,笔者见到汪世隆老人时,他正戴着红袖标和几名老党员在露采新村巡逻,看到小区通道上有不少积水,汪世隆便提醒大家尽快反馈给社区。现年80岁的汪世隆老人是一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区露采社区"红袖标"治安巡逻护卫队的"铁杆"队员,自该治安  相似文献   

16.
冬去春来,经过一冬天室内生活的老人,到室外活动的多了,此时是防腿老的最佳时机,所以要多活动腿。俗话说:"人老腿先老"。指的是一进入老年,腿部的运动较之手臂运动器官早衰,常表现为腿的行为不便,发软无力,因为腿对  相似文献   

17.
张紫钰 《社区》2013,(8):29
"心悦聊吧"正式成立,对江苏省无锡市黄巷街道龙塘家园第一社区的老年人来说,是件大事。自"老帮老"公益项目开展以来,一对一的上门聊天形式已满足不了那些独居老人了,他们有个共同的心愿——需要一个沟通的平台,听听他们的心声、了解更多的信息,让心灵不再空虚,生活不再寂寞。老帮老志愿者们经过商榷,一致同意成立"心悦聊吧",由社区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自死窑的田野调查和传承人的采访,结合历史文献和经典民俗学理论的研究表明,老人脱皮神话、食老传说、老人自死传说三种文本具有本土文化的根源性,其内涵具有时间上的先后承继性。老人自死传说中,猫鼠相斗的核心情节及其反映的民族冲突具有历史线索和民族情感的依据,是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本土民间文学创造的产物。来自印度佛经的"弃老"故事与受其影响形成的文本,与本土产生的口传文本处于共存状态,但成型较晚的老人自死传说逐渐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版本。  相似文献   

19.
陆建新 《老友》2008,(3):41-41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把家中"宝"当做免费保姆,把理应承担的义务转移到家中老人身上。我们并不反对当年轻人为工作忙碌而无暇照料家庭和孩子时,老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一把儿女,我们知道隔代亲会给老人带来天伦之乐,我们也理解老人"快乐"付出的宽容与无私,但我们更期待做儿女的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亲爱的读者朋友,看了本期特别策划,您有什么感想?抑或有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来函,我们热切期盼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20.
蒋秋生 《老友》2008,(3):40-40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把家中"宝"当做免费保姆,把理应承担的义务转移到家中老人身上。我们并不反对当年轻人为工作忙碌而无暇照料家庭和孩子时,老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一把儿女,我们知道隔代亲会给老人带来天伦之乐,我们也理解老人"快乐"付出的宽容与无私,但我们更期待做儿女的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亲爱的读者朋友,看了本期特别策划,您有什么感想?抑或有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来函,我们热切期盼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