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秽与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秽与貊都是族系称谓。秽系民族一直生活在东北东部地区。貊系民族散居蒙古草原,自西周中、后期,部分迁入东北东部,与秽系民族杂居。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过程,最终形成高句丽、秽貊、夫余等民族。秽貊一词最初是指居住于秽地的貊族,而后则成为新兴各族的通称。貊系民族受秽系民族影响,由畜牧民族变为农耕民族。  相似文献   

2.
高夷是高句丽的先祖。论文就“高夷流动说”、高夷即“稿离”、高夷属“秽貊”等问题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3.
高句丽的民族构成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在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貊、高句丽、秽、夫余、沸流、沃沮、荇、汉、百济、新罗、契丹、突厥、肃慎、倭等民族构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秦汉时代的文献,把居住在朝鲜半岛北部的朝鲜先民称为“秽貊”,萝貉"、"溜貂"。《汉书·食货志》作"秽貂":"彭吴穿秽貂、朝鲜,置苍海郡。"《汉书·夏侯胜传》作"梦貉":汉武帝"东定萝貉、朝鲜,廊地斥境,立郡县。"张晏注:"萝也,貉也,在辽东之东。"  相似文献   

5.
高句丽人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后迁居朝鲜半岛中段及其以北立国。从高丽史书《三国史记》的地名表来看,高句丽统治时期的朝鲜半岛中段及其以北,大量地名所包含的词汇语义同满—通古斯语及日本语相通,而和韩语关系相对疏远。因此它们很可能来自上古时期就已存在于东北腹地和朝鲜半岛北半部、占高句丽人口绝大多数的土著民族秽人的语言,而原居我国东北地区西部、后东迁与众多秽系部落融合的貊人可能是上古时期来自草原东部和辽西一带的原蒙古人。  相似文献   

6.
高句丽“三貊”是指在历史上曾融入高句丽族的三个貊族部落 ,即大水貊、小水貊和梁貊。本文在指出“三貊”系古貊人残部的基础之上 ,详述了“三貊”的一些具体情况 ,以此辨明了某些有关“三貊”问题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7.
三国文化遗存既包括三国时期的历史遗存,也包括带有浓厚三国文化因素的其他历史时期遗存。川西南—滇北地区的三国文化遗存以对应三国故事和传说的附会类遗存为主,其中"营盘文化"类和"打箭岩"类为最主要形式。结合川滇两地三国文化遗存的类型和分布,本区三国文化遗存正体现出文化过渡地带的类型和面貌特征。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区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核心区域,分布着大量的三国文化遗存。2011年起,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启动"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项目,首先对四川地区现存的三国文化遗存进行了实地调查。经整理,发现这些遗存可划分为遗迹类、祠庙类、碑刻类、墓葬类、城址类5种类型,并根据遗存所反映出的特点将其划分为两个大区。  相似文献   

9.
根据目前发表的材料,鄂西峡江地区三星堆文化时期早期阶段的遗存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楠木园遗存,另一类为朝天嘴文化.这两类遗存均与三星堆文化差别较大,无法将其纳入三星堆文化范畴内.  相似文献   

10.
曲刃青铜短剑发现的历史,迄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从空间看,曲刃青铜短剑分布地域相当广阔,大约从北纬34°30’到44°,东经115°到128°之间,包括了我国内蒙古东南部、冀北、辽宁、吉林和朝鲜半岛等地;从时间看,约从西周中晚期即已出现,一直延续到秦汉之际或西汉初,经历了七、八个世纪的发展过程。综观各地含曲刃青铜短剑的文化遗存,内涵不尽相同,所关涉的问题较为复杂。长期以来,考古学界对于这些文化遗存所属文化系统、起源地和创造者等问题,都没有分辨和考察清楚。譬如,对其所属系统即有很大分岐意见:在国外有属于古朝鲜的主张;在国内和部分日本学者中,有属于东胡,或濊貊,或燕文化因素诸说。有鉴于此,本文的任务是:对含曲刃青铜短剑的文化遗存,作全面的、综合性的考察与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气象档案遗存及其科技文化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气象档案形成时代久远,以直接遗存和间接遗存两种形式被保存下来。本文对这两类气象档案遗存情况进行了阐述,并对它们在科技文化方面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古代战争遗存丰富,包括了古战场遗存、军事指挥遗存、战争遗尸遗存、兵器遗存、出土文献等。相关考古工作已有丰富收获,尤其对于战争起源、古战场遗存、兵器遗存等认识日益深入,但系统性研究仍较为欠缺,亟需加以重视。应采用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思路,并注重推进军事文化遗存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依军事后勤保障的内涵以及目前考古认知,军事后勤保障遗存主要包含了军械生产遗存、兵器存储遗存、军畜放养遗存、军粮储备遗存、军事通信遗存、军事交通遗存、军事训练遗存以及与后勤保障相关的出土文献等内容。军事后勤保障遗存的考古学研究立足于田野考古,遵循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践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并且注重"长时段"的分析研究,尽可能地完成对古代人类军事活动的可靠解释。  相似文献   

14.
寒食不入日本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是中国民俗传播日本的重要时期,寒食节当时已为遣唐的日本人所知,但有意识未导入日本。其原因在于寒食与日本的本土文化不相容,在于日本人关于秽的观念。在唐朝做为寒食重要内容的皇帝赐火,因为秽的妨碍,在日本很难出现;在中国给寒食带来强大生命力的扫墓之风,因与秽的观念相矛盾,同样无法影响及日本。  相似文献   

15.
辽北地区是辽东山地相对独立的次一级区域,其石构墓葬以清河、寇河流域为核心分布区,并有比较复杂的考古学文化层面的更替与变化。在辽北地区青铜时代石构墓葬分区、分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剖析石构墓葬发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对石构墓葬的源流、与相关遗存的关系和族属等问题进行的探讨,取得的主要认识有:辽北地区石构墓葬是在青铜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自西周早期一直延续到西汉初期,在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中,地上式和地下式墓葬并存,多种石构墓葬形态并存,随葬以弦纹壶和素面壶为代表的遗物,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被认为是貊人集团的遗留。辽北地区与周邻地区的石构墓葬之间存在频繁的交流与互动,本地区传统因素表现出持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延边位于吉林省的东北部。这里山多林密,河流众多,主要的河流有图们江、嘎呀河、海兰江、布尔哈通河.在河流的两岸分布着众多的原始文化遗存。一、典型遗址及其文化特征目前,这一地区可确定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十几处之多,这些遗存经科学发掘的有:龙井金谷早期遗存,珲春南团山早期遗存,和龙兴城早期遗存.此外,未经发掘的遗址还有:图们岐新村早期遗存,龙井大苏早期遗存,龙井三合邮局遗址,汪清复  相似文献   

17.
也谈大熊猫之今古称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大熊猫一名的由来,指出“熊猫称panda(潘达)也不是洋名”一说断难成立;确认它是“舶来品”,并无损于我国国宝的固有光辉;论证我国古籍中大熊猫的确切称呼是猛、貘、貊,而貘与貊由猛的声转而来,实际上只有一个即猛;考察熊猫产地的两个民间称呼:白熊与花熊,指出法国人戴维之所以将发现于四川穆坪的奇兽定名为黑白熊,正是受到此类称呼的影响。较为系统地考察大熊猫的今称、古称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民间称呼,有助于我国大熊猫文化的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正>彝族毕摩经典是毕摩文化的载体,包括彝文典籍和口传彝语祭经、创世史诗、英雄史诗、叙事长诗等,种类繁多,卷帙浩繁。综观滇、川、黔、桂四省(区)现存书目和流传的口碑文献,其包罗的内容可概略分为如下类别:1、原始宗教类,包括祭祖经、殡葬祭经、祭神经、招魂经、祈福纳祥经、消灾除秽经、驱邪送鬼经、诅咒盟誓经、占卜经、祭祀神座图谱等10种;2、历史类;3、谱牒类;4、哲学类;5、伦理类;6、天文历律类;7、地理类;8、文学类;9、艺术类;10、医  相似文献   

19.
韩国学者周采赫于 1 995年 8月 2日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召开的“蒙韩千年纪年学术会议”上发表《兴安岭地区的室韦和貊》一文 ,提出了“蒙Gooli”、“貊Gooli”都与豁里人有深刻渊源关系的观点 ,并认为蒙古族和韩民族在族源上具有同一性。此观点较新颖 ,文章论述也有一定学术性和趣味性 ,对研究蒙古族及韩民族起源有一定参考或借鉴作用。后作者将其文章作了进一步整理 ,用汉文投稿于本刊。现予刊出。本刊发表此文的目的 ,只是将文章介绍给学术界以资学术研究参考 ,文中的观点、说法既非本刊主张 ,亦不能用作其它用途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北首岭遗址早期遗存的发现是北首岭遗址发掘最大的收获.对其进行的讨论和研究持续至今.通过对北首岭早期遗存的文化特征和属性进行梳理,与周边地区前仰韶文化遗存对比分析,能认识前仰韶文化的发展脉络.将北首岭早期遗存与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存进行对比分析,能进一步认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起源.北首岭早期遗存属于前仰韶文化北首岭类型,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主要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