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粟迎春 《理论界》2007,2(7):7-8
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体的主流意识形态和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并存的复杂格局长期存在。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虽然不居于社会主导地位,但是在开放的多元社会中,也会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推动或抑制作用。必须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加强非主流意识形态管理,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2.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性功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和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其必然选择;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其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从而实现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当从打牢利益基础、提升引领能力、拓展方法途径、强化主体建设等方面,加强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建设,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各种社会思潮和经济全球化冲击带来的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严峻挑战。在多元思想文化的相互交织和碰撞中,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面临着被动摇、被弱化的挑战。因此,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切实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阵地的占领地位对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一、全球化已不可避免,主流意识形态角力加剧 任何社会都有它的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一个社会精神文化的中枢与灵魂.在我国封建社会,儒家文化就是它的主流意识形态.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就是它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无疑占有主导地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决定着中国话语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中国话语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最重要的是大力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刘明君 《江汉论坛》2006,4(7):73-75
多元文化样式的相互冲突以及多元价值谱系的相互激荡,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无庸置疑,但近年来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认同危机。个中因由很多,而我们过去在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方式上过分强化政治权威,而忽视理性权威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应该根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身的科学性,在主导方式上避免纯政治化的方式,强化其理性权威的建构,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真正成为中国民众的社会共识和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利用一切手段对我国展开意识形态攻势,不断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分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全球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加深,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多维场域环境的挑战。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中面临话语主体呈现“一元主导”下的“多元参与”共生、话语载体呈现“再中心化”的多向互动、话语内容的大众化以及话语传播的自由开放等新变化。在当代语境中,要牢牢把握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为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提供有力支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引领群众、赢得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中的作用,以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我们党面对形势的复杂变化,坚持问题导向,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这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凝聚价值共识、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琼州学院学报》2017,(6):112-116
自媒体的出现,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有了更高要求。自媒体因其开放性、碎片化、娱乐性等特征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造成一定的困境。同时,也因其传播主体的广泛性、资源共享性等有别于传统媒体的特征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机遇。从中把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传统文化的融合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着重点,以便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做现实的铺垫。如何做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工作,这是当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实现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性嬗变与创造性重构,并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必须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坚决抵制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不断夯实意识形态建设的物质基础,切实增强与不同意识形态的对话能力.  相似文献   

11.
潘晓燕 《南方论刊》2012,(10):46-48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肩负着民族的希望,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意识形态”转换和社会转型,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我国现代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我国现代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主流的认同,始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认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不断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在一起,不断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罗国杰伦理思想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罗国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传统,以高度的使命感将伦理学学科的建设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对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伦理学学科,夯实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道德基础;密切联系现实,推动实践伦理学和道德教育的发展,扩大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唐晓燕 《理论界》2011,(11):1-4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澄清意识形态理解分歧、辨明意识形态实质、成功实践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化的指针。转型期的特殊情境对主流意识形态重塑批判与建构功能、合法化功能、整合功能提出了强烈诉求。转型期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务之急在于创新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与形式,塑造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网络,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宣教方式,优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环境。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日趋多样化,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多方面的挑战,我们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国、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以便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蒙云龙 《北方论丛》2015,(4):142-145
生态、潮流、反恐、普世等问题已异化为西方意识形态扩张的现代性路径;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弱化、新媒体发展和普及等方面着力分析西方意识形态扩张现代性路径的诸多原因,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交往的主动权和影响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惠民建设等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传导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成败关系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成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基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基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之间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永贵教授申报课题“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被批准为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课题研究将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石,以全球化发展进程为时代背景,以党中央的有关精神为指导,从科学社会主义视角出发,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调研与分析相衔接,系统研究我国意识形态的建设问题。主要研究内容为:1、深化对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指导地位研究,明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  相似文献   

18.
马克斯.韦伯曾说过一句精辟的话:一个国家现代化的程度,取决于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程度。多元化的边缘意识形态和权威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互动整合是文化现代化的标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它必将经历一个与各种边缘意识形态的扬弃与整合过程中实现自身与时俱进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与各种边缘意识形态的不断扬弃与整合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自觉性的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问题日益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行动指南和价值取向,构成了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基础和社会思想文化的中枢.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既是应对经济全球化与西方错误思潮挑战的现实需要,又是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制度保障,也是坚持正确发展道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在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切实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筑坚持正确导向的意识形态网络阵地,持续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60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问题关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新中国60年来,我们党始终掌握着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在推进意识形态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坚持正确方向,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意识形态建设;把握舆论动向,以适时开展两条战线思想交锋掌控意识形态建设;创新方法机制,以符合国情的多种手段和载体推进意识形态建设;注重科学发展,以协调好各方面重要关系支撑意识形态建设.这为现阶段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