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一项长达10余年的跟踪调查显示,近期“社会公平”被关注的程度已超过了“腐败”问题,而“教育公平”正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每个国家在制定教育政策的时候都秉承这样的理念:普及、民主、科学、公平。1995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公平指涉的两个方面——有毫不含糊的法条保证;而在现实中,教育的不公又切切实实地存在着,存在于城市与农村之间、中西部不同区域之间、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不同阶层之间、重点与非重点之间……教育本应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重要工具,如果教育本身也成为加剧社会不公的帮凶,那么,人民还能从教育中期待什么?在追求和谐社会的今天,决策者应把教育不公平现象作为常鸣的警钟。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的话题一直都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虽然我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事业,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公平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有学上",而是向"上什么学"方面发展。本文以吉林省长春市某乡镇中小学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旨在为促进乡镇中小学长远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探寻方法。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体现,教育是一个国家是否繁荣的象征,教育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发展规律,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教育公平,保障社会公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2003年以来,在建设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新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发展观、教育领域公共政策的转变终于出现;与此同时,教育公平的问题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公平的最直接体现。文章基于柯林斯冲突理论视角,揭示了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以及出现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不公平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是人类古老的理念,也是教育现代化的理想。我国义务教育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存在较大的地区、城乡、学校差距,发展极不均衡,农村义务教育显失公平,体现在一是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二是江西作为欠发达地区.经费的供给与教育均衡发展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整体素质偏低;四是教育公平理念的缺失,教育政策方面重城市、轻农村。要促进江西省义务教育公平,应做到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探索城乡统筹的新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完善基础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解决好教育公平问题对推进我国教育民主化、大众化、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至关重要。对西安市中小学教育公平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出发,对存在的学校布点不合理、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配套资源紧缺、"名校"教育垄断等突出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提升教育公平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7.
窦连清 《职业时空》2009,5(5):133-134
在社会学视野中,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折射,也是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和延伸,它蕴涵着社会对个人的关怀,是人类文明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公平。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本文主要基于伯尔尼和斯蒂弗尔框架的分析,对我国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财政公平进行了分析,并在几个层面分别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好坏影响社会流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科技实力显著提升,各行各业均迅猛发展。同样的,我国的教育也得到显著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弊端也随之出现,其中较为严重的弊端是教育不公平。教育公平是维护社会平稳,建立现代和谐社会有效方法。目前我国教育事业正在处于转型中,导致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实施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监督上还存在弊端。  相似文献   

10.
实现社会性别平等与公平,是一个世界性议题。中国政府承诺: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要体现男女平等原则,将妇女教育的主要目标纳入国家的教育规划。《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明确规定,在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教师培训课程。但是,尽管在大多数地区男女之间的政治和法律平等已取得进展,要改变人们的性别价值观和信仰仍需努力和恒心。作为一个教育研究工作者,我建议加强中小学校的性别平等教育。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就明确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温家宝总理也曾强调,"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实现教育公平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的  相似文献   

12.
《职业》2007,(4)
公平是人类最古老的概念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概念之一。在我国,公平已经渗透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成为影响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不仅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会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及价值观的演变,对教育公平的理论界定和政策实践也一直在不断发展。国外教育公平研究的新进展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以个人权利和福利为中心的教育公平,强调制度公正的教育公平,从重能力向重选择转变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一直存在于我国社会的伦理思想和行为规范之中。感恩是社会文明的精神体现,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然而,社会生活的现实中,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视社会的资助、家长的养育、学校的扶持为理所当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道德真空",学生的这种冷漠、自私的现象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试图从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感恩思想切入,在充分挖掘我国古代感恩思想内涵及其积极作用的前提下,呼吁社会、学校、家庭对感恩及对感恩教育的重视,并试图为学校有效实施感恩教育提出相应建议,以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学生的感恩行为。  相似文献   

15.
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坚定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观念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还能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价值观以及群众观点,这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有效道路。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要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预防腐败的功能,增强社会反腐意识和反腐能力。本文主要是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预防腐败的功能及思想政治教育预防腐败功能的主要体现为基础进行研究,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防腐败功能的对策进行分析,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预防社会腐败现象的滋生,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育,这一被公认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武器’,正在成为扩大社会不公平的加速器。”这一令人担忧的论断使得教育公平性问题近期以来不断升温。其中,高校资源分布不均,高校招生腐败,高考招生政策包括考试方法和标准、录取分数线的划定、考生资格的规定、收费等影响人们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问题,成为各大媒体质疑和批评的焦点。然而,教育公平是贯穿整个教育体系的系统性问题。现实存在的各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距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整个教育体系结构性不均等的一部分,在相当程度上是高中教育阶段机会不均等的一种累积和延续。  相似文献   

17.
浅析教育公平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继彬 《职业时空》2008,4(5):15-15
教育公平是指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年限均等、享受教育资源均衡,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国家教育制度。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还只是处于追求阶段,不是教育公平可望不可及,而是需要有一个实现过程。目前,各国推进教育公平基础不一、步伐不齐,有的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为十二年,我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确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相似文献   

18.
纪姝 《职业》2010,(36)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各个方面,面向各个阶层,面向每个人的." 一、"区域内职教资源均衡"等相关概念的内涵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种体现,是社会给予全体受教育者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当时、当地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的一种教育发展状态. "区域"一词存辞海中的解释为:"与周围或邻近部分有一定界限的地方或范畴."本文中所有涉及到的"区域内"指的是"××市"范围内,是指该市所辖制的包括区在内的狭义范围,不包括所辖制的下级县及县级市的广义范围.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理想状态,课程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泰勒原理的四个方面,即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进行评价等方面探讨课程公平,以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受学术界和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往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多是在"城市"和"乡村"二元格局的宏观层面进行考察,鲜有从"县域社会"这一层面进行探讨.深度访谈发现,在家庭教育方面,县城儿童和村庄儿童具有异质性的家庭文化资本,具体体现在父母的文化教育程度、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态度和动机、父母的教育期望、父母自身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时间和金钱)、父母与子女的代际互动以及父母与学校教育的互动等方面;在"影子教育"方面,县城儿童是"圈养"和"规训"的童年,而村庄儿童是"散养"和"游戏"的童年,体现的是区隔的课余生活世界.县城儿童和村庄儿童不平等的"双重"文化再生产机制阻碍了县域社会内良性、有序的阶层流动,使得县域内的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