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元是美国实力和地位的标志。美元霸权的根本在于支撑美国的全球霸权。美元指数在2007年中延续了2001年以来的下行走势,受美国经济衰退及次贷危机影响,目前再度大幅下跌。随着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美元跌势依旧,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正在遭受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最严峻的一场考验。尽管美元霸权地位短期内还不会终结,但种种潜流表明,其日渐式微的体系运转正在悄然敲响一个货币帝国时代的晚钟。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霸权兴衰问题时,西方主流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说正掌握着某种程度的“话语霸权”。但是,肇始于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的学说——新葛兰西学派对国际体系和霸权问题的研究正在获得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将首先梳理西方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关于霸权问题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阐述新葛兰西学派的学者所提到的“历史结构”、“文化领导权”和“制度性权力”等理念,然后结合战后美国霸权的兴衰变迁状况,分析新葛兰西学派对于解读霸权兴衰问题的作用,并揭示其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虽然是一个具有新教价值观的国家,但仍然是一个基督教国家。新教价值观的特性孕育了美国独特的民主、自由理念,同时基督教共同的伦理道德保障了美国的社会秩序。其中的诚信伦理是法制运行的基础,服从观念遏制了社会反叛行为,博爱伦理是社会关系的粘合剂和社会矛盾的缓冲器。  相似文献   

4.
霸权就是在全球政治中,国家以实力优势操纵或控制其他国际社会行为体的行为,其目的是构建一种以霸主为核心的等级体系,并用强制手段维持不等价交换。全球化时代的整体性发展趋势助长了全球霸权的发展,而权力流散却导致了霸权的困惑,经济全球化冲击着传统的政治、军事霸权,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给反霸浪潮增添了新的动力。美国霸权具有明显的双重性,一方面它追求“新帝国”,另一方面又标榜“仁慈霸权”;它不是简单的经济霸权,而是一种综合霸权。面对全球化时代的软制衡,美国选择做一个自私的大国,加速自身发展,同时采用新的联盟管理战略。美国学术界的软实力理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霸权的困惑。崛起的中国应该追求新型的国际治权,走和平发展道路,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  相似文献   

5.
美国介入台湾问题后,其在台海地区的政策和角色经过四个不同阶段的演变。国民党退守台湾后,杜鲁门政府开始介入台湾问题。20世纪50、60年代经过三次台海危机,美国在台海地区的角色得到巩固。70年代美国无意终结其在台海地区的均势——霸权角色。冷战后台海成为美国对华政策重要的砝码和操纵工具。进入21世纪,美国在台海地区的政策与角色面临新的转型。但不论政策和角色如何变化,美国在两岸推行均势谋求霸权的意图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6.
美国霸权在衰落。其衰落的起点是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其折射点是2010年美国安全战略的转变。美国的绝对实力仍无任何国家出其右,其霸权衰落是相对实力衰落的体现。美国霸权虽在衰落,但由于其绝对实力的强大,仍会延续数十年;虽在延续,但由于其剥削世界的本质和地区大国的崛起而不可避免终结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美国基督教(新教)是美国目前最大的教派。据1978年至1979年的《政治家年鉴》的统计,1977年美国共有教徒一亿二千九百多万名。其中基督教(新教)徒就有六千九百多万名,可见其在美国影响之大。为帮助英美文学爱好者扫除阅读原著的障碍,加深对美国社会的了解,本文就美国基督教(新教)的形成与发展谈一梗概,供读者参考。基督教(新教)(Protestantism)又称耶稣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并称为基督教的三大派别。基督教新教是十六世界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产生分化的新教派统称。基督教新教对罗马天主教持抗议态度,在西方一般称它为“抗罗宗”或“抗议宗”  相似文献   

8.
美国完了吗?受尊敬的公共知识分子、思想库理论家以及媒介精英成员似乎都这么认为。帕拉格·卡纳(Parag Khanna)最近在《纽约时报》杂志一篇题为《挥别霸权》的封面故事中以这个耸人听闻的大标题发问道:“是谁让这个超级大国退缩?”博学的作者们几乎天天在宣告美国时代的终结,正如查尔斯·库普坎(Charles Kupchan)2002年推出一书的标题所描述的,  相似文献   

9.
亚洲和中东的快速发展使许多人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经济霸权行将结束。现在有人也许会问,美国的教育霸权是否同样如此,因为亚洲和中东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10.
试析美洲殖民地时期天主教与新教不同的社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初期先后被移植到新大陆的天主教和新教给美洲有关地区抹上了不同的色彩:天主教将中世纪的封建残余成分带给了拉丁美洲,从而阻碍了那里的资本主义成长;而新教将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思想的混合物注入北美荒原,从而开辟了一条新型的社会经济发展道路。天主教和新教是造成近现代拉丁美洲与美国社会经济差别日益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马丁·路德是基督新教的创始人,美国文化源于清教文化,由清教徒移民时传入北美.在美国社会的形成过程中,清教主义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并由此奠定了美国人的性格特点,可以说美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与清教渊源甚深.本文试探讨马丁·路德的思想及教义对美国文化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初 ,美国霸权空前膨胀 ,这对美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美国对其传统盟国控制能力的下降已经不可避免 ;美军进驻中亚、南亚 ,既增加了其霸权的成本 ,又有可能为其霸权新增“掘墓人”;美国霸权的空前膨胀必然激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反感 ,以至使其霸权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国际关系学率先在美国成为一门社会科学。随着国际关系学的社会科学化,美国确立了它在国际关系学领域的知识霸权地位。国际关系学的美国知识霸权的生成是一系列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继续存在和维持也有着其独特的维持机制,并对国际关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国际关系学的美国知识霸权的生成机理既包括内在的知识机理,又包括外在的制度和社会机理,正是这种内外机理的结合生成了美国的知识霸权地位。国际关系学的美国知识霸权地位的维持同样需要内外机制的继续作用,但同时它又多了人为建构的因素的作用。国际关系学的美国知识霸权无论是对国际关系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学科发展,还是地区性发展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特朗普执政后,美国网络战略呈现出新动向,表现在策略上的单边主义、功能上的军事优先以及目标上的大国指向。这一动向是特朗普等美国战略决策者从地缘政治视角对当今国际格局及美国安全环境做出研判后调整战略的结果。特朗普力图通过网络来重塑美国的经济霸权、军事霸权和科技霸权,最终实现美国霸主地位的维护,因此,追求美国霸权稳固是主要驱动因素。美国新的网络战略将加剧大国战略互疑,妨碍网络空间的全球治理。如果任其发展,它将破坏全球战略平衡,令世界形成大国对峙格局。这一切将危及国际安全。对此,国际社会应当携手合作,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尽力抑制美国网络战略新动向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清末天主教和新教在华传教活动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法国和美国在中国的传教活动为例,选取几个不同角度考察了天主教和新教清末在华活动的异同,认为天主教和新教的历史渊源、社会背景所导致的不同属性是二者在华活动特点的最深刻导因。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是个多元宗教并存发展的社会,整个宗教种类繁多、宗派林立。但就其源流,多属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传统的犹太教和由基督教发展而来的天主教和新教,在这三大主流派系中,新教占主要优势。促成美国多元宗教并存发展的原因有三:美国民族多样性是客观条件,基督教思想是内在动力,而美国宪法是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美国霸权既是霸权谱系的自然延续,但又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霸权特征。冷战后的国际环境已不复存在霸权产生的土壤,因而也彻底打破了霸权的历史循环。这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主导的全球化遭到了西方部分反全球化学者的质疑和批判:美元成了美国维系其全球霸权的经济打手,浮动汇率制赋予了美国一种灵活有效的货币工具,石油美元维系着美元的霸权地位。反全球化学者对美元霸权进行的理论批判昭示我们:中国深度融人经济全球化,要维护好中国的国家利益;要警惕美元陷阱,构筑防范金融危机的防火墙;要认清美元霸权的现实危害;要培植国内金融生态,夯实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的必要基础;要相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维持全球霸权是美国的最高国家利益,而国家实力对比是影响美国全球霸权目标的最大变量。当前,美国曾经的军事霸权、先发制人、单边主义不仅与国际环境格格不入,而且与美国变化了的国家实力不相对称。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霸权增添了“制度”、“以退为进”、“均势外交”的内涵,即霸权均势。新时期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实施和调整都离不开霸权均势原则的指导,霸权均势原则的应用对亚太格局和世界格局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国家软权力的核心,在世界上形成文化霸权是美国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民主输出方式失败后,美国开始凭借其知识产权优势,借助于知识产权文化的政治化来实现其文化霸权。与传统的民主输出相比,利用知识产权文化来输出民主具有温和性、隐蔽性和影响持久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