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明清时期广西特别重视水利建设.明清政府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水资源和有利的地形,对灵渠、相思棣、陂塘、堰坝等进行多方面的修整,使广西的水利建设达到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玉米的传入引起广西粮食种植结构的重新组合,但水稻在广西粮食种植中的主要地位并没有改变。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是由广西的自然地理条件所决定的,它的形成对广西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出现了广西大量稻谷运销广东的现象。其原因一方面是广西稻作农业的发展,稻谷产量有了较大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一部分人弃农从商,而农业中由于利益的驱使,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增加,粮食种植根对减少,加上大量外来人口涌进广东,“游食者众”,造成广东自身稻米供应不足。“谷米外运”并不表明广西稻谷大量过剩,因为事实上仍有许多人民群众过着贫困生活。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广西北部湾地区成为中国私人海上贸易较为兴盛的地区,一批商船往来于北部湾近海和南洋各地,为广西北部湾移民海外提供了交通条件;华侨华人在海外的广泛分布,为北部湾海商建立了一个商业网络,并为广西北部湾地区的持续海外移民奠定了基础。广西北部湾海商文化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明清持续的移民潮为海商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明清广西商业资本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又地处边陲,经济较之中原地区属滞后地区,商业发展缓慢,商业资本积累不雄厚。广西这片尚待开发的商业市场吸引了外省的商业资金,尤其是与广西水路交通便捷的广东商人。这些外省商业资本进入广西市场,与广东商业资本、本地商业资本一道,共同推进广西商业市场的发展,明清时期进入广西商业资本的经营方式是:贩运资本、经营资本,贩运兼经营、高利贷资本和手工业资本。其时,在外省商业资本的带动下,广西本省也萌芽了本地的商业资本。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广西城镇商业网络研究论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明清时期,伴随着邻省经济性移民的大量涌入,地处西南边疆的广西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日趋活跃,出现了一批以商业贸易为中心的城市与口岸。于是以它们为核心,依托所在江河流域构建了四个相对独立的具有明显区域性经济和文化的城镇商业网络。但缘于内向型经济格局的制约,加之地理的封闭和特定的生存环境,直至19世纪末,广西仍未形成全省统一性的城镇商业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广西对水稻品种已有比较科学的粘、粳、糯和早稻、中稻、晚稻等类型的划分,并有240多种水稻品种名称。在对水稻优良品种的选择、保持和引进,对不同水稻品种的适应性和生长期、播种期、收获期的认识和利用,对优质稻种的开发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期,是广西近代工矿企业的开创时期,其经营管理和投资状况,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本文论述兴办矿业,私营手工业,近代工业和交通建设以及商业,外贸等经济活动的史实,说明当时广西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并分析其所受到的各种阻力。  相似文献   

9.
元明清时期广西地区的外来移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广西地区外来移民不断,对当地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对元明清时期广西外来移民的方式、来源及民族构成等进行系统的考察研究,并对其产生的作用、影响作出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清朝同(治)光(绪)时期(1862——1908),广西人口发展处于怎么样的状况? 要弄清这一问题,必须对同光前后的广西人口发展作一简单的纵向考察。 众所周知,早在宋元时期,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迁至广西的汉人逐渐增多。到了明宋清初之际,这种现象达到极盛之地步。据载,此时迁入广西的汉人约占历代迁至广西汉人总数的4/5,从而形成了汉人为主体的局面。清朝初年,由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鼓励人口增殖,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从而大大刺激了人口的生育。广西人口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增长起来。下表数字说明,从乾隆十四年(1749年)至咸丰元年(1851年)100年时间内增长了一倍多。  相似文献   

11.
唐宋时期,宦游广西的诗人表现出与流贬诗人不同的文化旨趣。宦游诗人的文化策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力开发自然景观,加速了广西生态环境由自然向人化的进程;二是通过正面的宣传和引导来消除士人对广西生态环境的惧怕心理以及对广西文化环境的偏见;三是通过建学、修祀、劝驾等方式,在当地营造浓厚的儒家文化氛围。宦游诗人的文化策略对唐诗时期广西文化的发展与诗歌的创作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简论六朝时期广西的民族关系林志杰(广西民族学院历史系)六朝是广西民族关系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居住在八桂大地上的土著主体民族──俚族,在汉族文化的影响及封建统治者怀柔、征讨恩威并用的二重民族政策下,一方面加速了同汉族的民族大融合,另一方面又为反抗...  相似文献   

13.
瑶僮等少数族群是明清广西地方志的重要书写对象。在国家边疆控制力不断加强、各民族日趋融合以及清王朝民族观念、治边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由明至清,广西地方志族群书写的重心由"控驭"转向"认同"。其书写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等重要作用,对于宣扬国家一统、加强边疆治理、促进民族融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在历代中央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土司制度及其雏形羁縻制度,在广西某些地方曾推行过很长的时间,甚者干有余年。羁縻制以及土官制的推行,对这些地方以至整个广西甚或全国的历史发展或大或小都产生过影响。但是,迄今不仅唐宋两朝在广西设置羁縻州县的情况尚属迷离,就是元明清三代在广西设置的土府州县洞司的情况也还不眉目清楚。而此等情况的弄清,既是全面研究广西土司制度的前提,也是研究唐宋元明清广西政治历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 ,明清时期广东市镇经济行业的长足发展与广东商人的源源入桂 ,给素来“鲜少商贾”的广西市镇注入了一支极其重要的工商业力量 ,他们在广西建立起来的各类经济行业 ,构成了明清时期广西市镇经济行业的主干部分 ,并成为广东市镇行业西向拓展的链带及其区域配置 ,给广东市镇行业带来巨大的效益。把明清时期广西市镇行业的形成置于跨省区的整个珠江流域经济中去考察 ,对认识当今改革开放条件下两广区域经济特有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俍傜何在:明清时期广西浔州府的族群变迁》是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唐晓涛的近作。本书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资助局项目"重构西江:明清帝国的建构与土著社会的演变"的结项成果,同时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的资助,由民族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  相似文献   

17.
一、明代壮族承佃的开始及其背景明代广西壮族承佃是广泛现象。如万历《广西通志》三,《风俗论》中有如下记载:[史料1]“广右之俗,无所芬华。男女布素,女绝刻缕,冰纨绮绣,无所用之,兹亦葛屦履霜之遗哉。乃呰窳之习,天性故然。农不自耕,而委之僮人。间有事东作者,而灌溉不时,耝耰易倦。桂林而下,多不辨菽麦。至令粮莠杂生,亦不一顾也。”这就是说,广西风俗的特征,汉人虽然服装朴素,但他们多不亲自耕作,而壮族(由于承佃)则成了直接从事生产的农民。本章拟首先探讨壮族承佃开始时期的背景。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广西区域社会开发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加剧,而且明显表现为东西发展不平衡,这与周边省区特别是两广的地缘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广东经济的迅速崛起,其以强大的地缘经济辐射力影响着桂东、桂东南地区,并且在文化上也产生了强烈的影响,造就了桂东地区与桂西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始皇凿灵渠,开岭越,广西正式归入中央封建王朝的版图之内。岭南,中原人来了,郡县设置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也源源输入了,广西这一“陆梁”之地,政治、经济、文化开始发生了变化,逐步跟上了中原前进的步伐。秦时“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杀屠睢数十万人的广西越人的社会性质如何?汉时呢?过去因为文献资料的欠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法很不统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二种:一是桂东北、桂东南地区属封建社会,其它地区仍属原始礼会;二不管桂东桂西均属奴隶社会。两端看法,各持有故,谁也说服不了谁,为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认  相似文献   

20.
李和 《民族论坛》2007,(12):30-32
本文分别从卫所屯田、移民垦殖、土流参治、改土归流等方面进行探讨,着重分析明清封建王朝的施政措施在滇东南地区的演变及其对该地民族关系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