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慈善组织公信力维度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中国慈善事业面临着公众冷漠对待特别是富人不愿捐款的窘境。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不足。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就是指慈善组织获取公众信任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如何将从根本上决定着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为了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是要加强慈善组织的自身建设,二是要正确发挥政府与媒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代天津城市慈善组织的经费主要来自民间,包括地方官员以个人身份捐助的俸银,同时,也有一部分来自官方拨款和捐税收入。在人事管理方面,早期慈善组织一般采用轮值制,到后来采用董事制。在经营管理方面,清末的慈善组织有将存款存放到当商、银号生息的,有购买土地出租赚取租金的,还有购买房产地皮出租房屋的。到民国以后,大多数慈善组织的经营模式以存款取息为主。  相似文献   

3.
我国慈善事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取得了新成就。然而,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缺失对慈善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成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障碍,应分析原因并找到解决途径,以提升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缺失严重阻碍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包括慈善组织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外部的诚信监督,没有实现完全独立以及完全非营利性,社会信任危机严重.应从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入手,加强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慈善事业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政府干预过多、慈善组织公信力不足、慈善事业缺乏法制保障等问题,其原因之一在于我国慈善事业民间化发展程度不够,没有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参与慈善运作和监管。本文分析了我国慈善事业民间化发展缓慢的原因,指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对不同国家慈善事业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总结出其成功发展的经验,从而提出可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民间化发展的有益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界定了慈善概念所具有的"扶贫救困"和"支持发展"的两大社会功能,分析了慈善组织的一般特征和功能,并依托一些个案叙述和比较了三类民间慈善活动的实现方式、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鼓励民间慈善活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慈善事业发展的乘数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慈善事业发展的乘数效应能够体现在:慈善组织的示范效应、志愿者群体的放大效应、慈善项目的宣传效应。要保证慈善事业发展的乘数效应能充分体现,需要慈善事业的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的配合。  相似文献   

8.
《社区》2011,(24):16-16
1981年中国首家慈善公益组织——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1984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至1988年,与中国盲;人协会、中国聋人协会、中国肢残人协会等联合组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相似文献   

9.
蔡勤禹 《东方论坛》2023,(6):83-92+165
慈善事业是社会团体、民间人士等志愿进行的服务他人的公益事业,但其发展离不开国家社会政策引导和制约。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历经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受到国家政策的极大影响。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30年,这个阶段受到“左”倾思想影响,慈善被定性为资产阶级的“伪善”而遭到否定,慈善组织解散或撤销,慈善事业遭受严重挫折被迫中断。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在国家放权和“社会福利社会办”政策指导下,一批基金会次第建立起来,中断了30多年的慈善事业开始复苏。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至2010年,慈善得以“脱帽加冕”,得到“正名”,社会主义慈善事业成为主流话语。中央对慈善的作用和评价日渐升高,慈善被纳入到国家制度设计体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慈善事业发展进行支持、鼓励、倡导。第四个阶段是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慈善事业被赋予重任,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独特作用。为了加快慈善事业发展,国家废除了慈善组织“双重管理”制度,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系列配套法规条例和办法,慈善事业在法制的保护下加快发展,在未来实现共同富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当代慈善事业参与主体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认为慈善事业的组织基础和实施主体是民间非盈利性公益社会团体 ,我国当代慈善事业参与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首先 ,慈善机构和人道主义救援组织是我国慈善事业的骨干力量 ;其次 ,其他非盈利性公益社会团体、某些事业团体、宗教组织是慈善事业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多元主体的参与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大程度上开发和利用社会的慈善资源  相似文献   

11.
恤贫济困是我国传统善举之一,慈善组织是恤贫济困的主要表现方式。清代慈善组织的建立、经营和发展都是官民共同合作的结果,并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趋势。晚清,因烟台开埠通商,胶东地区慈善组织的官民互动既有以上海为代表的江南慈善组织开放性特征,又兼具华北内陆地区保守之特性。因此,通过对胶东慈善组织中官民互动的研究,不但可以概见清代慈善组织发展的脉络变化,更能从晚清地方慈善组织的变化中看出不同地域的慈善组织因各地情况之不同而呈现出的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现代中国慈善文化的缺失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慈善文化非常发达。中国的传统慈善活动源远流长,形成了尊老爱幼、扶危济困、邻里互助等优良传统。明末及清前期,慈善事业日趋兴盛。进入近代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传统慈善事业开始了近代转型。弘扬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发展慈善事业,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谨慎义务是慈善组织高管义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慈善组织高管应如同一个谨慎的、理性的、审慎的人管理他们自己的事务一样处理慈善组织事务.在概述慈善组织高管谨慎义务并从法理角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英美两国关于慈善组织高管谨慎义务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慈善组织高管谨慎义务的现状以及现实需求,提出如下法律对策:从立法上明确慈善组织高管谨慎义务的内容及其衡量标准;健全慈善组织高管谨慎义务的监管机制;完善慈善组织高管违反谨慎义务的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慈善立法中政府与慈善组织关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但我国目前慈善组织偏离其非政府组织本质,政府对慈善组织的行政管理代替其法人内部治理。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在我国慈善立法中取消"双重管理体制",对各种慈善组织进行科学分类,重构其与政府的关系,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试论慈善组织的福利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组织与社会福利之间具有内在的亲和关系,是社会福利供给的重要主体,慈善福利具有人道性、选择性、多样性和无偿性等特点.在福利供给中,慈善组织扮演着福利生产者、筹集者、输送者和分配者等角色,发挥着募集慈善资源、实施慈善救助、嫁接慈善桥梁和传播慈善文化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16年3月公布的《慈善法》最终确立了慈善组织认定制.慈善组织认定是由认定机关对组织的慈善属性做出肯定的行政确认行为.已认定的慈善组织具有特定的法律地位,包括享有冠名权、公益捐赠票据申领权、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确认权、公开募捐资格申请权等.慈善组织认定的申请主体是非营利组织,不限于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民政部门应该建立慈善组织认定委员会进行"慈善属性"的事实判断.慈善组织的认定标准包括具备法人资格、以慈善活动为宗旨、满足慈善活动支出和管理费用标准、不以营利为目的等.目前,慈善组织认定的法律规定仍有不足之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补充和细化.  相似文献   

17.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慈善法律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慈善事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慈善立法的滞后已经制约了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增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正确处理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以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以1994年中国慈善总会的成立为标志,慈善组织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民间组织中一支重要力量。但随着慈善事业的发展,一些影响中国慈善事业的因素也凸现出来,如中产阶层缺位,公共诚信度不高,政府职能过度介入等。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社会因素的分析,能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自2008年中国经历慈善元年以来,慈善组织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之而来的的慈善组织管理混乱、官办色彩浓厚等致使慈善组织面临严峻的公信力缺失问题,慈善组织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慈善组织公信力问题已然成为慈善组织乃至慈善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对慈善组织公信力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试图找出解决慈善组织公信力问题的关键环节,从而为更好地解决公信力问题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