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宗教是构建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关系的重要因素。宗教作为社会整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受制于社会整体系统,又反作用于社会,对于社会能否和谐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解决宗教与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关系的最好路径就是推进宗教和谐的制度化。宗教和谐制度化的内涵为宗教内部和谐的制度化、宗教与社会之间和谐的制度化和宗教之间和谐的制度化这三个层面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
浅析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和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席卷全球,国家认同再次引起学界关注。始于18世纪西欧的民族国家理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缺陷,对于占当今世界绝大多数的多民族国家,其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不同于单一民族国家,存在国家疆界与民族边界的异质性,因此在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不总是一致,他们之间存在着张力甚至冲突。如何整合政治和文化资源协调二者的关系,使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和谐一致,形成高度一致的政治认同,是多民族国家面临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史的研究和撰述因被赋予了与传统史学迥然不同的学术意义和现实关怀而成为近代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史研究不仅是中国通史撰述中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体现史家所持撰史观念的基本坐标.多种中国民族专史的撰述出版以及研究论文的不断发表,使民族史研究很快成为了近代史学中的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也反映了民族史研究因现实关怀而获得了更为开阔的学术视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民族史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史研究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构建多民族国家社会稳定评估体系,对反映多民族国家社会稳定状况、进而为多民族社会治理决策提供建议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多民族国家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然而,在实现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社会稳定过程中,大多数社会成员带有民族意识逐渐成为一种倾向,民族因素成为社会稳定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因此,多民族国家社会稳定评估体系构建中需要注意几个重要问题:多民族国家情境中社会稳定的基本认识、社会稳定评估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以及民族分析框架中的社会稳定评估体系设计。  相似文献   

5.
元代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时代。元代统治者为缓解民族矛盾,建立具有中华特质的民族共同体,在科举制度上下足了功夫:以经学、理学、举业"三合一"的科举内容重建国家精神;以举业、选官和教育"三合一"的选用体制培育国家精神;以"实学兴邦"的科举取向促进国家精神的社会践行。从考试内容、选用体制、测试取向等多方面,引导和促进社会中坚力量理解、内化和运用儒家思想,在社会治理结构中树立各民族的国家意识,以此培育多民族的国家精神和文化向心力,促进民族文化融合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这一举措取得了明显效果,为多民族的国家精神培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对近年来学术界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评析学术界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治理的相关研究,其目的是强调国家治理要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相适应,并以此为视角去思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7.
《魏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少数民族上层集团为主体的纪传体皇朝史,详载了鲜卑族拓跋部从部落走向皇朝的汉化历程,兼及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各族斗争、融合、同化的历史进程,反映了魏晋南北朝北方民族大迁徙、大汇聚、大融合的历史。《魏书》作者运用巧妙的编纂体例,寓大一统的国家观念于其中。《魏书》中的正统观和夷夏观,体现了作者对汉民族的文化认同,重新发掘这些史料,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特点及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既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又影响到民族的繁荣和国家的昌盛。民族认同并非简单的文化认同,而国家认同也并非完全的政治认同。民族认同中包含了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利益诉求,而国家认同中也包含了民族内部和民族之间的历史文化的渊源关系与联系性,并以此互为基础。因此,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可以通过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良性互动来促进二者的相生,遏制二者的相克,从而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实现民族的繁荣和国家的富强。  相似文献   

9.
在多民族国家,民族结构的不平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大多情况下少数民族都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就成为能否减少不平等、优化民族关系的关键因素。由于每个国家国情与执政理念的差异,少数民族政策可大致划分为协调、替代及拒绝等不同类型。通过分析中国"协调政策"与尼日利亚"替代政策"的内容与效果、经验与教训,可为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参照,也可以拓宽民族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多民族国家的国家建设过程中,政党有着表达和整合的功能。功能发挥适度,则有利于国家建设。在那些成功的多民族国家,政党表现为两个特点:第一,对于政党自身而言,已开始逐渐对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予以承认,并将之纳入政党纲领;执政党更是需要成为包容性的政党,以巩固其执政地位。第二,政党之间在多民族国家建设的路径和政策方面表现出更为合作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的普遍推广,文化多元主义的不断兴起,世界霸权体系的去中心化和政治分裂的碎片化,多民族国家出现了诸如多元文化认同、多元价值认同、多元政治认同和多元身份认同等多样化认同形式,导致多民族国家面临严峻的国家认同危机,这主要缘于异质文化的互斥、民族认同的强化、经济发展的失衡和国家构建的滞后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多个民族共存于一个国家,历史上早已有之;在全球化带来人口流动与迁移的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情况更为复杂.作为公共权力机构的国家,必须面对如何处理多样性和统一性的问题.多民族国家应该是既体现包容性又有凝聚力的国家.相关政治制度的设计、调整、变迁过程,与不同国家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密不可分.具体来讲,多民族国家应该有一套共同接受的宪法,对少数民族的权利与义务做出明确的界定;要有合理的国家结构安排,以协调国家与民族地区的关系;要有配套的资源分配、社会福利以及教育政策,以调和利益分歧;政治制度中要体现出有效的冲突管理机制,以处理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按照民族主义一族一国的理论,应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然而在多个民族存在的多民族国家中,不同的民族、部落、宗教集团和种族如何能够和睦地比邻相处;如何把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纳入到统一的政治体系之中;如何在一个民族和文化多样性的国家创造高度的政治认同和社会向心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这些都有赖于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合法性。政治合法性是多民族国家进行政治统治的前提,是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华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巩固和发展 ,既以血缘、地缘为基础 ,又以共同的优秀文化为纽带 ;既有为共同利益在长期斗争中熔铸成的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保障 ,又有建国以来各民族在党的正确的民族政策感召下进一步强化的亲和力为屏障  相似文献   

15.
清前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的时期。这既是当时国内各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果 ,也有处于上升时期的清前期统治集团的运筹之功。然商人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清政府平叛和反击外来入侵的战争中 ,他们或驰骋疆场 ,浴血奋战 ;或跋涉千里 ,为大军转运粮饷 ;或不吝巨资 ,踊跃捐输 ,给清政府以财力支持。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多民族国家里,民族关系的发展影响着国家的政治与社会稳定,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为了将民族关系理论推进到中层理论并进一步实证化,从民族意志和认同倾向两个维度的交互关系切入,民族关系可分为争论型、和谐型、争夺型与互惠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语言使用、宗教与生活习俗、人口迁移、居住格局、社会同化、族群分层、族际通婚、族群意识等。而民族认同极端发展会导致民族分裂;国家认同促进民族融合,民族国家一体化。因此,对城市化与民族关系之间的机理也应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之所以成为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除了经济、文化方面的原因,法政制度构造方面的"大一统"设计、思想源流方面"天下"观与"华夷之辨"之间的张力也是重要原因。在古典中国政治哲学的"天下体系"构想中,中原王朝与边疆政权,均为天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华夷之辨实际上具有相对性。天下体系中对统治者唯一性的强调、对"中"意识的强调,使得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出身的政治精英,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视割据为乱象、视统一为正统,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治举措来巩固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推动政治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实现政治发展是多民族国家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用现代政治文化引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发展,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形形色色的民族分裂主义,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大家庭的共同利益.多民族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现代政治文化建设,实现从传统政治形态到现代政治形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变迁与现实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形象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展示窗口和平台,是国家的无形资产.中国的国家形象经历了古代的辉光闪耀、近代的没落—抗争交织、现代的振奋重构之上升—沉沦—回升的历史变迁过程.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则呈现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敢当责任与和平、发展、合作的特征.中国应吸取构建国家形象的教训,客观地评价与分析当前的国家形象;同时通过开展公共外交,提升文化软实力,深化社会改革和抢占国际话语权等途径,以期更好地构建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0.
政党原非族际政治的产物,而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但是,在多民族国家,族际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关系,政党必然与此相联系,并因而具有民族属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党必然地要在族际政治整合中发挥作用,成为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整合的重要角色.当然,在不同的多民族国家,以及多民族国家不同性质和不同地位的政党,政党的族际政治整合又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会形成不同形式和不同作用的政党族际政治整合.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多民族国家政党的族际政治整合价值将进一步彰显,政党族际政治整合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