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疆社会基础设施的滞后性严重阻碍了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大投资力度.解决经济的“制约瓶颈”。本文探讨了政府可选择的融资渠道,以弥补财政资金缺口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历史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及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认为:社会不和谐因素来自市场经济机制自身缺陷,必须通过政府调节职能来解决。结合对基础设施建设效用的研究,指出基础设施在消除社会贫困、体现社会公平、发展文化教育、保护公共环境、增加社会就业、强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用。结果表明,政府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对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铁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与沿线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向需要的互动关系,铁路对沿线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是以工业为中介的,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铁路建成后,还须有正确的政策导向,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以及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民生问题呈现出以下特征:民生方面的具体需求甚于政治诉求、社会群体间贫富差距悬殊、官民矛盾与劳资问题突出、解决社会问题容易陷入改革陷阱中。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另外,社会利益不断分化,利益表达机制明显缺失、政府缺乏超越性与公正性、伦理道德缺失等原因共同诱发了民生问题。针对此,要从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增强政府自主性等方面去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6.
PFI项目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我国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但是我国目前的基础设施相对于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言,仍然还有很大的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经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其中的资金短缺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遇到的问题。PFI模式是一个新兴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部分地实施PFI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紧张的问题。本文先介绍了PFI模式,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在我国实施PFI模式的优越性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水利、农村交通、农业信息化设施建设、农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和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社会公平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推进和提高。社会公平随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随物资产品的丰富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提高。它的内容、性质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体现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基础上所确立的制度与规范之中,反映着社会所处时代的基本价值取向,并彰显着时代的理念、伦理与道德情操。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思想,它不仅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资技术基础,体现该时代的文明与进步,其公平的思想、理念与征貌,都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相联系,同时,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推进,也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和不断演进的过程。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创建和塑造适应建成小康社会的文明规范、价值思想和公平观念,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祖国繁荣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成因、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下岗职工、“体制外”人、农民工和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等四部分人群。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转型的不断发展 ,社会弱势群体已经成为直接影响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收入低 ,生活贫困 ;社会地位下降 ,权利难以维护 ;心态矛盾复杂 ,抱有不满情绪。需要从就业、收入分配 ,法律援助、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几个方面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关心和救助社会弱势群体 ,不仅是党和政府责无旁贷的任务 ,也是全社会每个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剖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相协调的合理比例关系,并在与社会相适应、与环境相和谐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手段,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经济基础和动力支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道德进步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信用经济成了中国经济再次腾飞的动力。然而我国国民信用意识方面的差距极为明显。确立信用的价值观,提高国民的信用意识,贯彻信用经济的理念是确保当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的一个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基础设施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村道路、通讯、电力和教育四类基础设施对我国农业生产、非农生产以及农民人均收入具有统计上的显著贡献,在农业及非农生产增长中发挥了规模经济效益;继教育基础设施的显著贡献之后,道路对农业生产、电力对非农生产分别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这为“十一五”时期西部农村地区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合理选择资金投向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经济的转型使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要求我们要重新选择和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依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具体对策有:建立低水平、全方位、不遗漏的、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个人帐户,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建立全国统一的、有权威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文化产业的勃兴和知识经济的繁荣,文化与经济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更加紧密。文化与经济水乳交融,相互渗透,互为依存。文化的基因、底蕴和特色是以地域划分为单位的,文化具有地域性。地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和文化传延的载体,研究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意义重大。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而地域文化则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创新、促成消费形态转移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经济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共同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两重性,即私人性和社会性。其具体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两重性,资本主义国有经济的两重性,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两重性;资本主义财富积累的两重性等。在这些两重性中,资本主义私人性是资本主义本质的表现,资本主义社会性则是对资本主义自身的否定。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性比重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不断增长,将预示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理解民族精神问题时,有这样几个层次的概念和问题需要厘清:1.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至今仍有借鉴价值;2.民族意识是民族作为客观存在的历史的、现实的全部内容的反映的总和;3.民族精神是民族意识范畴中积极的、起肯定作用的思想精粹;4.中华民族精神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之精神的融合和升华。中华民族精神支撑和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并和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文明发展、中华民族发展存在着互动关系,遵循着既适应又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又相对独立的基本规律,其具体规律则表现为适应超越规律、内生外取规律、聚合创新规律。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发展中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为指导,同时也在这些成果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世界精神殿堂的瑰宝和中华文化的结晶,它不仅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小)商品经济、传统(古典)商品经济和现代(当代)商品经济三个阶段;市场经济也走过了古典(自由)市场经济与现代(当代)市场经济两个阶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不一定是市场经济,只有传统(古典)商品经济与现代(当代)商品经济才称得上是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