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洪 《学术界》2004,(6):228-234
金隆德先生(1937-1994)是当代知名学者、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他的<近代欧洲哲学史>(合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合著)、<方以智评传>(合著)等在相应的领域,达到了同时代人的领先水平;他发表的100多篇哲学论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领域里的拨乱反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历史作用;在30多年的大学教学生涯里,他桃李满天下;作为安徽省社科院副院长,他德学俱隆,有口皆碑.  相似文献   

2.
彭兴伟 《兰州学刊》2004,23(3):70-72
本文试图将席勒与马克思作一个比较研究,着重介绍了席勒的<美育书简>和马克思的<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很多学者都把<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当作一部美学著作来读,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因此这也不是比较的着眼点.两位思想家追求自由的共同理想是本文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花间集序》:一篇被深度误解的词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国忠 《学术研究》2001,(7):99-104
在<花间集序>中,欧阳炯第一次勾勒出可歌之"词"发展的大致线索,并明确提出了"清"、"清绝"的审美标准.但是,长期以来,他的词史线索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他的词学观点却遭到完全相反的理解他所反对的,变成了他所赞成的.造成这种深度误解的原因,约有四端受<花间集>词的连累;受他所采用的骈体文的影响;受他的词作的影响;受<玉台新咏>及<玉台新咏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维翰是清代黑龙江以学者著称并有多种著述传世的官员,其<呼兰府志>、<黑水先民传>与<渤海国记>三部著作中的开创性、注重调查研究的方法及经世致用思想,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从而使他成为继曹廷杰之后官员兼学者的典型代表.此三部著作,上承曹廷杰之作,下启<黑龙江志稿>等省府州县志诸作,至今仍是研究黑龙江历史、民族与文化不可或缺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真经”与道教《真经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中的"真经"与历史上唐玄奘所取得的"真经"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它有一些谜是运用文学、历史和佛教知识都不能够解答的.实际上,<西游记>"真经"是脱胎于道教内丹经书<真经歌>中的"真经",其实质就是道教内丹学中的"真金"(即元气).  相似文献   

6.
<儒林外史>研究与<儒林外史>研究的研究,是相互关联而又不同层次的课题.《<儒林外史>研究史>》是评述<儒林外史>研究成果的著作,不同于<儒林外史>研究,但只有对<儒林外史>有研究的学人,方能进行《<儒林外史>研究史》的撰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现代<文心雕龙>理论研究所产生的影响的角度,揭示了该时期<文心雕龙>理论研究的时代特色及其新进展.具体说明了现代文学界的革命呼声、西方文学观念和文学批评学的引进以及以进化论为核心的文学历史观对<文心雕龙>理论研究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岳珍 《天府新论》2001,(6):76-80
<碧鸡漫志>是宋代第一部有系统的词学理论著作,兼具史料和理论两方面的价值.但是,目前通行的<碧鸡漫志>校勘粗疏,讹脱衍倒较为严重.笔者广泛搜罗<碧鸡漫志>的海内外藏本,其中包含三个明抄珍本,对通行本的文字进行了全面校理.校改后的<碧鸡漫志>,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迄今为止最为准确的定本,提供了有关词学理论和词乐术语的新史料.  相似文献   

9.
高丁国 《社会科学论坛》2006,19(10):180-184
北宋著名的经学家孙奭,奉诏校勘<孟子>一书,并为之正义.与以往的章句之学不同,孙奭正义<孟子>,疏于名物制度解说,注重经学大义.朱熹等认为,该正义不似疏,没有解出名物制度,只是围绕赵岐之说,语气敷衍,如乡塾讲章;<宋史·邢昺传>和<涑水记闻>所记邢昺与孙奭等校勘的书籍中没有关于孙奭做正义的记载;正义所引用的一些典故,所注的出处有误.并以此为由,断定<孟子>一书中的正义非孙奭作.笔者根据<宋会要辑稿>和其他的一些文献资料的记载,认为孙奭确曾正义<孟子>.  相似文献   

10.
汪大白 《学术界》2001,(5):225-229
葛洪所说"陈思王著<释疑论>"并不可信,所引<释疑论>文字应是他本人所杜撰.所谓<释疑论>,仅见<抱朴子>论述神仙道术时所引片断;遍考各种曹植文集及其他典籍,再无片言可见.考之文章,<释疑论>对待方士道术的立场与曹植<辨道论>根本对立,<释疑论>关于此中缘由所作的交代又与事实不符.并且<释疑论>对<辨道论>的否定表现得极为直接,也显得不合情理.考之作者,<辨道论>表明曹植属于无神仙论者,而葛洪说他是"初皆谓无,而晚年乃以为有",除此<释疑论>之外别无依据.事实上,葛洪其人素来惯于作伪,<抱朴子>托名杜撰处屡见不鲜;为抵消曹植<辨道论>的影响,进而宣扬神仙道术,葛洪托名杜撰<释疑论>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