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谡     
马谡,赵括之俦也,两人才相似,后来偾事亦同。《通鉴》(五)言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为天下莫能当,尝与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每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又言赵王遂以赵括代(廉)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蜀志》(九)马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长平之战中赵括的启用及赵国的决策得失作了重新评价。认为:赵括的启用是赵国迫于难以支撑持久战的巨大消耗而欲谋速战的需要,不单是因为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赵国长平之战的失败,赵国统治集团的决策失误难脱干系,不能仅仅归咎于赵括;赵括忠心耿耿,勇气可嘉,但指挥确有失误,赵王如用廉颇虽不能说必胜,但损失不会有如此之巨。  相似文献   

3.
战国后期,蔺相如代表赵国送和氏璧到秦国以易秦十五城。秦昭襄王不讲信用,企图不损一城而得到宝壁。蔺相如大智大勇,完璧归赵,使得秦王无可奈何,阴谋破产。以后,秦一连两次战败了赵,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会于渑池。秦王为了羞辱赵王,以“赵王好音”为借口,令其鼓瑟。蔺相如当即快步至秦王前,声色俱厉,以“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迫使秦王敲打瓦器,长了赵王志气,灭了秦王威风。  相似文献   

4.
长平之战,秦坑赵卒四十万,这一说法流传至今,笔者曾在《白起坑赵卒四十万质疑》(《晋阳学刊》1983年第3期)中对此做了辩驳。那么长平之战的真象究竟如何呢?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王龁攻韩,韩献上党郡求和,但郡守冯亭附赵。四月,赵将廉颇军驻长平。开始,双方皆取攻势,赵屡有小败。七月,赵改取守势。象廉颇这样的名将在不出名的王龁面前不得已转攻为守,只能用兵力劣势来解释。双方对峙三年,赵中秦反间计,以赵括代将:秦则改用名将白起。赵括一反廉颇筑垒固守、以逸待劳的战略,向秦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送瘟神》二首,许多同志都做了注释。对“千村薛苈人遗矢”句中“遗矢”一词,全都认为是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此,解诗的同志多从“拉屎”和“粪便”方面去衍释,我却以为未妥。先来谈谈这个典的来历:“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司马迁这一段简短的叙述,突出地写廉颇未老与使者受贿阴行破坏。这种破坏之所以能够收效,  相似文献   

6.
赵都邯郸城,后人多指为赵王城。至本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发现大北城及对赵王城和大北城进行全面勘查以来,又多以为赵王城为宫城,大北城为居民城或旧邯郸城。对此,似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探讨。本人认为赵王宫当在邯郸城即大北城内,而所谓赵王城原不过是军事离宫,试予论之。  相似文献   

7.
春秋初期,秦还是一个落后弱小的诸候国,当时各诸候国相互吞并,争夺天下,迫使落后弱小的秦国,不得不考虑自已的生死存亡。就在齐桓公、晋文公相继称霸中原的时候,秦国也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国君——秦穆公(公元前659年—621年),他也雄心勃勃地想从狭窄的关中地区走出来,称霸中原。 在秦穆公创立霸业的活动中,他的招纳人才是很有名的。百里奚,原是虞国人,家境很贫苦,中年外出谋事。到齐国常常困苦到靠讨饭为生,到东周京城也只是帮王子颓养牛。后来又回到虞国当了大夫,结果晋灭虞又当了俘虏,沦为家奴,晋献公的大女儿嫁给秦国时,把他作为陪嫁的奴隶,途中逃到楚国的宛地,被抓给楚国人养牛马。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異》是一部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巨著,它不仅在清代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在我国文言短篇小说中也是突出高峯。因此探索蒲松龄如何创造性的继承文学传统,便是很重要的工作。一蒲松龄生活在明末清初,正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特别尖锐的时候;蒲松龄的家乡淄川又较集中的体现了这种矛盾。在他小的时候,就有很多农民起义,著名的有赵应元、张广、于七、谢迁等。起义军儿乎控制了整个鲁东地区。随着民族矛盾  相似文献   

9.
《史记·赵世家》对发生于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下宫之难”和“赵氏孤儿”的记载,史家多以为与《左传》和《史记·晋世家》文字不合,认为司马迁记此尽采战国传说,妄诞不足为信史,使这一重要的历史史料成为不可采信的文学故事.其实这是由于后人对《赵世家》文字误读所致.“下宫之难”是春秋时期晋国卿族势力对晋国执政地位争夺导致的一场灾难性事件.晋景公三年屠岸贾与诸将攻赵氏下宫,罹难的唯有赵朔,赵同、赵括、赵耍齐不仅未与同难,而且共同参与了对赵朔的迫害,利用这场劫难实现夺嫡的目的.晋景公十七年,晋杀赵同、赵括,是这一事件的延续,韩厥为主使,以赵庄姬之谮为借口,在栾、郤为证的基础上,复立赵武,使赵盾、赵朔为赵氏嫡传地位得以延续.《左传》及其它先秦文献与《赵世家》叙述非但没有抵牾,且能证明“下宫之难”和“赵氏孤儿”史实的存在,司马迁的记载又能弥补《左传》等史料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牛田洋》以“批林”为旗号,极力美化、颂扬和推销林彪路线的黑货,主要是通过“一号人物”师政委赵志海来体现的。小说的“内容提要”中,硬把他作为“叱咤风云、英勇无畏、刻苦学习、善于分析的英雄形象”推荐给读者。当年“四人帮”控制的一些报刊评论,也把他吹捧为“自觉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英雄”,赞美这个人物的塑造“是成功的”。既然如此,对赵志海的形象进行剖析,进一步揭穿他的实质,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小说在描写赵志海指挥围垦牛田洋的一系列情节发展中,煞费苦心地从三方面对他作了“着力刻划”:一是他如何“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二是他如何“注重实践”,“反对天才论”;三是他如何同“修正主义路线和阶级敌人”作斗争。作者经过精心选择,特意从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态度上,从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上,赋予他们心目中的英  相似文献   

11.
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没有不知道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的鼎鼎大名。将关、张、赵、马、黄五人首次放在一起,统称五虎将,是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那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文武百官的时候,敕封这五人为“五虎大将”。第七十四回则在他人口中又说成“五虎上将”,民间一般都称为“五虎上将”。 这五员虎将追随刘备的时间早晚不一。最先来到刘备身边的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其时刘备还只是个白丁。本书第一回是这样描写他们三个人结识过程的:黄巾起义军来攻幽州,太守张榜招兵,刘备“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曰:‘大丈夫不与  相似文献   

12.
正当全党和全国人民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奋勇前进的时候,《刘少奇选集》上卷出版了。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著作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收入《刘少奇选集》上卷的三十八篇著作,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而贯穿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则是倡导言行一致和理论与实践相结  相似文献   

13.
从云梦秦简看秦国粮仓的建筑与设置蔡万进(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秦国是我国战国时期最为富庶的一个诸侯国家,《史记·高祖本纪》云:“秦富天下十倍”,《战国策》亦称秦国境内“积粟如丘山”、“粟如丘山”。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士①,又提供了不少这...  相似文献   

14.
尤锐 《江淮论坛》2021,(6):5-13
《商君书·徕民》是战国晚期比较特殊的作品.作者对秦国"百战百胜"却克服不了"三晋"敌人感到疑惑.基于对新的人口、经济、军事条件的理解,作者对《商君书》早期篇章的建议做出了彻底调整.他主张采取"人口战争"的策略,以改变秦国与"三晋"的人口不平衡状态.《徕民》篇的革新思想体现了商鞅学派的思想变迁.  相似文献   

15.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钜鹿之战前夕,宋义下令军中说:“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其中“很如羊”的“很”,历来释为“狠”。如《中华活页文选》(四)注:“很,同‘狠’,羊性好斗,故云‘很’。”《两汉文学作品选》注:“很,同‘狠’。很如羊,是说如山羊那样好斗。”台湾《中文大辞典》:“羊很,与‘羊狠’同,谓羊暴戾贪欲也。”《辞源》(修订本):羊很狼贪是说“象羊和狼那样凶狠贪婪。”但羊性温和,并不凶狠。旧解不仅不符合事理,而且也是对字义的误释。《说文解字》云:“很,从彳,小步也。”“很,不听从也。一曰:行难也。”由此可见,“羊很”,是从羊行步这个角度,来说明羊的性格特征的。羊平时性情温和,但使性子时脾气也很倔,人牵它走就硬是不肯走。宋义用的正是“很”的此义,他警告项羽:如果象羊一样性子执拗,不听从命令,就要砍他的头。这亦与后文“强  相似文献   

16.
在《左传》、《国语》等古籍中常常可以看到用《周易》进行占卜的现象,而且有时还很灵验.如《左传》闵公元年载:"大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霍、灭魏.……赐毕万魏,以为大夫.……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初,毕万筮仕于晋,……辛廖占之,曰:'吉.……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毕万是周代毕国的后裔,到他本人,早已衰微,沦为一般自由民.到这时,他刚到晋国作官,作战有功,得到魏邑的赏赐,职位为大夫.《左传》作者说毕万所占得的卦是"公侯之卦",他的后代一定会"复其始",意思是恢复为国君.后来,毕万的后代魏斯果然称侯,是为魏文侯.  相似文献   

17.
《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王政八年,是秦相国吕不韦招集其门客编纂而成的。吕不韦(?-前235),战国末阳翟地区大商人,《战国策》记载为濮阳人,家累千金,当时秦国正是昭襄王当政,吕不韦以非凡的商业眼光,进行政治投机,千方百计营谋,使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返回秦国,并最终登上了秦国的王位,即秦庄襄王。他聘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子楚也只执政三年,死后十三岁的太子政为王,即后来的秦始皇。他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当初,吕不韦在邯郸独具慧眼相中的“奇货”,果然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名利双收,这个…  相似文献   

18.
这是《鲁迅年谱稿》一部分的节选。当中的“大事记”已删去;对著述、翻译的评介,对比较常见而又不很重要的史料,或从简,或不提。 谱主年龄基本上以实岁计算。 经常引用的书籍,采用代号或简称,如: ①《鲁迅全集》(十卷本)用阿拉伯数字标卷数,并用六角括号括起来。例如“〔1〕,4页”,即指十卷本《鲁迅全集》的第1卷第4页;余类推。 ②《鲁迅书信集》的代号为“〔21〕”。  相似文献   

19.
1606年,也就是我国明代万历34年,当《三国志演义》在东方大地上广为流传的时候,大洋彼岸的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正在赶写他的著名悲剧《马克白斯》,其主人公、苏格兰大将马克白斯与《三国志演义》中东汉末年的大将军曹操,颇有相似之处;而我国学术界,近年来也曾有专家用西方的悲剧理论来研究过《三国志演义》。将马克白斯和曹操这两个艺术形象作一番比较,对于认识学术界聚讼纷纭的曹操形象,也许不无裨益。一一个艺术形象,是被肯定,还是被否定,这种肯定或否定是合理,还是不合理,这是艺术形象分析必须回答的最基本的问题。一般说来,也是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可是,关于曹  相似文献   

20.
关于《聊斋志异》的批评、公论、价值与地位陈炳熙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即使作者本人再有信心,也会为它的能否流传而担心,尤其当这种文体尚未从世俗的轻蔑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为甚。蒲松龄就很为他的《聊斋志异》的流传担心过o在他五十岁那年做的一首七律《感遇》中有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