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雨水比较调匀,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为已经到手的丰收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有人说,今年的丰收主要是靠了天。这种认识对不对呢?我想  相似文献   

2.
从建国以来古典文学的研究成果看来,艺术规律的总结,不能说没有成绩;可是距离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实在远远不够。这是为什么?回答很干脆:极“左”思潮害苦了我们。艺术规律的研究虽然说不上是一个禁区,但长期以来,它却成为思想性研究的附庸。谈了政治,谈了思想,谈了阶级性、人民性以后,好象不谈几句艺术特点不象话,于是就来它一个蜻蜓点水。于是就不妨作为陪衬谈一谈,不妨先扬后抑、欲抑故扬地谈一谈,片面强调作家思想对艺术的作用,却完全忽略了艺术规律有其客观性和传统性。结果就变成这么一个公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到现在整整六十年了。它既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爱国运动,又是一个划时代的新文化运动。它揭开了我国文学史上新的一页。我们在纪念这个伟大的新文化运动的同时,不能不想到的是五四时期的民间文学工作。  相似文献   

4.
当了干部图什么?和同志们议论起这个问题时,不禁想起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国福。 王国福生前是北京郊县一个生产队的革命领导小组组长。他在队里当了十七年干部,带领贫下中农把一个贫苦落后的穷地方,建成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他长年累月地为社员们操劳,却从不把个人的事放在心上。全村三十一户贫下中农都住上  相似文献   

5.
想起两本书     
编完《2007中国文史精华年选》,忽然想起几年前读过的两本书,一本是向明所著《改革开放中的任仲夷》,一本是郭静秋自费印刷的回忆录《流放者之歌》。由这两本书,自然想起任仲夷和郭静秋这两个人。  相似文献   

6.
想起两本书     
编完<2007中国文史精华年选>,忽然想起几年前读过的两本书,一本是向明所著<改革开放中的任仲夷>,一本是郭静秋自费印刷的回忆录<流放者之歌>.由这两本书,自然想起任仲夷和郭静秋这两个人.  相似文献   

7.
进入公元1999年,“跨世纪”成为最热门的几个话题之一。因为,1999年已是20世纪最后一个年头。这意味着我们很快即将告别20世纪,迎来21世纪。其实,公元2000年对于我们来说,不只意味着一个新的世纪的到来,它还意味着一个新的千年的到来。人们把每百年称为一个世纪,还曾把每千年称为一个“千纪”。如此说来,我们在“跨世纪”的同时,也在“跨千纪”。为了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北京正在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和军事博物馆之间,以玉渊潭公园为背景,兴建大型标志性纪念建筑“中华世纪坛”,并将于新中国成立50周年前夕竣工。这无疑将成为…  相似文献   

8.
秋胡故事,最初以不同面貌频频出现于史传、变文、绘画、诗歌、小说、戏曲等领域,最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母题.在流传过程中,不同文体对它有着不同的处理,这种处理不仅带有浓厚的伦理思想意义,还体现了不同文学张力所带来的多样性的文化审美意趣.通过对秋胡故事的梳理,可以对其在中国古代的接受情况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与把握,从而还原其在整个中国文学接受史上的地位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推出了大量故事化新闻报道,这些报道采访扎实,巧妙运用场景描写,人物由"写作需要"成为新闻主角,并借鉴了小说的叙事方式,这些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新新闻主义的特点,但部分报道也存在客观性出现偏差、情感过度表达、真实性存疑等问题。故事化新闻必须以真实性为第一原则,在借鉴新新闻的报道技巧时要谨慎并加以改良,加强有益的探索,善于讲好中国故事,使我们的新闻工作回归新闻本原。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与其兄争夺王位时,大臣管仲曾射过他一箭。齐桓公继位后,从大臣鲍叔牙那里得悉管仲博学多智,颇具才华,他就以治国平天下为重,不记“一箭之仇”,拜  相似文献   

11.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那天晚上我坐在一家网吧里,很沉重地敲下一段文字:我的兄弟姐妹,小年这天,你们过得好吗?你一共接到几个电话?几声问候?这一天,你统计过有多少人想起过你?你究竟能够被几个人想起?你们也许马上就猜到了我的孤独。是的,作为一个打工仔,我是孤独的。外面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我却像一只小兔子躲到网吧里,期待着自己的手机铃声响起。我多想听到挂念我的人给我说一句话啊!  相似文献   

12.
类型化电台的出现是现代广播创新与发展的需要;类型化电台的运行是我国广播播出模式的探索与革新;类型化电台的整体概念是节约广播经营成本、转变广告行销手法的良方。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是由五十几个兄弟民族组成的。自古以来,这个大家庭中的兄弟民族在政治上相互交往、经济上相互联系的同时,文化上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这种文化上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各兄弟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毋庸置疑,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影响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规律之一。因而考察以往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这一  相似文献   

14.
孟姜女故事研究不是“层累”说的促成因素,而是顾颉刚在提出“层累”说以后,为深化其“故事眼光”以更好地解释古史演变,才展开的个案研究。孟姜女故事研究确实深化了顾颉刚的“故事眼光”,并对其古史观念产生了两方面影响:一是推动其研究旨趣在“辨真伪”和“穷流变”之间,进一步偏向了后者;二是让顾颉刚认识到在古史演变中,还存在由共时性多元地域文化向历时性一元叙事转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代末,忽然有过一阵子“拔白旗”之风。这阵风刮得虽然不长,触及面也不象其它政治运动那么广,但其来势却是颇为厉害的。因为它和知识分子的关系至为密切,所以此风所及,使知识分子的元气大伤,学术研究空气稀薄,文化艺术园地荒芜。所有这些,都应当是“左”的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传说中,有两个关于愚公的故事。一个是人所共知的“愚公移山”的愚公。这位愚公面对两座大山,举锄挥镢,劳作不息,这和女娲补天、精卫填海一样,都称得上是大勇的壮举。当人们为促进四化建设的迅猛前进,决心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另一位愚公。这位愚公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只有几句值得品味的微言。据此,当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我结婚已有7年,先生爱我,我也深爱他。可是近期我们经常吵架,每次吵架似乎都由我挑起,我俩很纳闷,这是怎么了?每次吵完后,我都深感委屈,这时我会突然想起他——我的一位  相似文献   

18.
谢小娥的故事始见于中唐人李公佐的传奇《谢小娥传》.嗣后为公佐同时代人李复言稍加改动收入所撰《续玄怪录》,更名为《尼妙寂》.明代中叶,凌濛初又将它繁衍成拟话本《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收入《初刻拍案惊奇》.从传奇到拟话本,时间共经历了八百余年,而上面的三篇作品则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个故事在八百余年间流传、演变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它们还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把握住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9.
寄语当今中国诗人──从评述美籍华人学者潘力生教授等诗联所想起的曾铎一九九二年七月,盛夏酷暑季节。我奉命为美籍华人学者潘力生教授和成应求女士等诗联写点评述性的文章。八月写成,稿已寄往美国。现在,我却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另一些想法,寄语当今中国诗人。潘力生...  相似文献   

20.
卢玮 《理论界》2005,(9):145-146
希伯来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饱经苦难的弱小民族,在人类历史的风尘中曾遭到多个民族的残暴欺侮。可就在这欺侮中他们顽强地背负苦难,同时又超越苦难,在“忍”中求胜。本文试图以《圣经》中的故事为本,从三个角度切入,以此来阐释希伯来民族的悲剧精神。即:1.信仰的坚定与统一;2.崇高与非凡的坚韧与忍耐;3.强烈的复仇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