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茅盾小说中的性描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若非有意回避,对之从认识价值与审美意义上作出探讨,当可在一个新的层次上认识茅盾。这对于当前的文学创作,也同样不无裨益。 茅盾小说中的性描写,始终把握着文学同社会的联系。 在《子夜》中,性商品化的状写,是作为经济、政治关系描绘以外的补充,藉以呈现一幅商品经济统摄一切的资本主义社会光怪陆离图景。同时,也以此作为邪恶资本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文学中的"茅盾传统",主要是指文学创作反映宏阔社会面及突出文学社会价值取向的"史诗传统"而言,这种传统萌于"五四",又在30年代有所延伸与发展。由此证明:体现"五四精神",在其后又有所发展的茅盾创作传统有着无可漠视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代茅盾典型观的二重性》则敏锐地指出了茅盾在三十年代文艺思想的矛盾:一方面高度强调文学的社会性、功利性和政治性;一方面又深刻体认文学的形象性和审美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文学的第一批评家”茅盾,以他早期大量的文学评论和作家论、作品论,而瞩目于我国五四新文坛;早期形成的文学观、批评观,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以前,大多都重视对作家茅盾的研究,从而忽略对批评家茅盾的研究,即使研究茅盾的文学批评,也只是为了探讨他的创作思想,很少注意茅盾文学批评本身以及所体现出的方法论意义,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探讨研究茅盾早期文学批  相似文献   

5.
艺术辩证法是文学创作的一条不可忽视的规律。茅盾是深谙艺术辩证法的文学大师,他的短篇小说创作处处展示出艺术辩证法的风采。本文主要从艺术构思的角度探讨茅盾短篇小说艺术辩证法的一些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文学活动的边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转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文学活动在逐步转型。其特征是中国文学正在由社会的中心活动领域走向边缘活动领域。转型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文学的社会价值功能边缘化,文学创作主体有创作活动边缘化,文学文本的存在方式边缘化,文学的消费接受与批评边缘化。了解当代中国文学活动的这一边缘化走向,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学及文学批评发展的现状及其问题。  相似文献   

7.
茅盾既是著名的小说大师特别是长篇小说大师,又是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特别是新文学早期的理论开拓者。他的小说创作与他的文学理论素养和前期的文学经验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从诸多原始材料出发,详细探讨了茅盾从事小说创作之前和从事小说创作之初的文学理念和实践,此中蕴含着茅盾和整个新文学创作的诸多要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位具有丰富革命阅历和文学创作实践的文学批评家,茅盾具备一般批评家难以得到的独特素质;洞察社会生活底蕴的革命胆识和探寻文学作品奥秘的艺术悟性,因而其文学批评观就见出独树一帜的品格。从其独有的生活与艺术素质出发,我以为茅盾的整体文学批评意识是纳入“历史——美学”的批评法则范畴之内的,这是这位批评家文学批评观的精髓之所在,也是他为新文学批评所作出的独特贡献之所在。探究茅盾建构自成体系的“历史——美学”批评原则,可以追溯到其文学活动的源头。茅盾从事文学批评,一开始就视野开阔,志向不凡。“五四”初期的国内文坛,用茅盾的话说“简直寂寞到极点了”,“不特无真正的批评家,连被批评的材料都没有呢!”但茅盾看到,“西洋文艺之兴.盖与文学上之批评主义相辅而进,批评主义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时代的反映”──茅盾创作个性的理论导向之一唐纪如什么是文学,或者说,对文学本质特征的认识,无疑是文学理论的核心和基础,每个从事文学工作的人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并在这基本观念的影响、指导下,怀着特定的目的参与文学活动,形成独特的创作个性。不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新的视角考察并探讨了茅盾对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换的理论建树与创作实践:他主张从传统文学与外国文学里提出“特质”以建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路向之一,以中外现实主义思想所整合的现代型的理论体系作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创作原则;《子夜》即是实现中国文学现代化所营造的艺术王国。由此说明,茅盾是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宗师与巨匠。  相似文献   

11.
茅盾是中国文化界的巨人。我们研究茅盾不但要研究作为文学家的茅盾,还要研究作为编辑家的茅盾。事实上,茅盾的文学活动与编辑生涯是共始的也是相伴的。笔者以为茅盾能够举起新文学大旗,获得在新文学史上的开拓者与领导者的地位,他是借助了编辑角色和《小说月报》主编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茅盾,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始终把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我们留下极为宝贵的文学遗产。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将会在茅盾的文学宝库里吸取营养,丰富自己。 茅盾的文学理论批评,同他的创作一样丰富,涉及的领域极为广阔。然而,我们在这个领域里的探索却显得过于冷寂。本文试图对茅盾文学理论批评的一隅——散文理论,作一点探测。  相似文献   

13.
茅盾不仅是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中国神话学的奠基人。作为现代中国神话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茅盾差不多与他的文学活动同时开始了神话研究活动。在广泛进行中外神话比较的基础上,茅盾主要应用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英国人类学派神话学的理论,对中国神话加以广泛梳理研究,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神话的产生、演化、系统、分类以及神话资料问...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茅盾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文化背景 ,认为茅盾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时代条件和家庭影响使他在接受传统文化影响时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五四”时期的时代条件 ,为他以后的政治事业和文学事业的双重定位准备了条件。大革命失败后 ,茅盾走上文学道路既是历史的必然 ,又有时代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中,“最为自觉、最为辛勤地耕耘在新文学理论园地”,并取得相当成就的,就是茅盾①。茅盾在五四新文学运动先驱者开创的基础上,在一个“一向没有正式的什么文学批评论”②的国度里,建立了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到影响文学的诸种因素(时代、环境等),从文学创作的具体过程(实地观察与客观描写、对“真”的追求等)到文学作品的批评论(实证性批评)等一整套文学生产过程的理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茅盾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系统建立文学理论的第一人。而这一理论系统的建立,是与自然主义的影…  相似文献   

16.
论认识的语言制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本质上是活动与知识的统一,而无论是作为过程的活动,还是作为结果的知识,都离不开语言.人的认识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社会的过程,必然需要语言作为交往的手段,因为语言在其起源及其主要功用方面就是社会性的,“它对思想提供了共同的表达方式,这些思想如果没有语言恐怕永远没有别人知道”.①作为社会活动的产物,认识表现为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它应当存在于不是为一个人,而是为许多人所理解的形式中,即必须用语言加以表达.因为语言不仅是社会性的交往手段,同时还是普遍性的物化形式.语言的社会性与普遍性内在联系着.语言作为社会的精神交往手段之所以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能,只是因为社会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思想——概念的结晶通过语言的形式固定下来.为了实现社会的精神交往,必须使由于许多人的认识活动的成果而产生的某种普遍性的东西用语言形式物化出来.作为社会性的交往手段与普遍性的物化形式相统一的语言,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②因而它不可避免地介入认识过程中,构成认识的内在要素,作为其活动形式与存在形式制约着认识.认识的语言制约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7.
茅盾在“五四”前夕为探索十月革命的“动力”与“远因”,撰写了第一篇文学论文——《托尔斯泰与今日之俄罗斯》,直到晚年仍念念不忘托尔斯泰这位“天才的艺术家”(列宁语)对自己文学生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而表示崇敬之情。茅盾与托尔斯泰——这两位属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阶级的现实主义大师,从文艺观到文学创作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就其中的一个侧面,探讨托尔斯泰对茅盾早期文学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1927年9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茅盾首先是以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文学理论家与文艺批评家的身份出现在“五四”新文坛上的。他一登上文坛,便与文学期刊发生密切联系,并直接主编过文学期刊。编辑文学期刊是他早期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从事文学期刊活动的拓荒者之一,为我国现代文学期刊。、发展和繁荣作出过重要贡献。期刊活动的开始1916年,ZI岁的沈雁冰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来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他早期的期刊活动…  相似文献   

19.
茅盾在《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从全书看来,《水浒》的结构不是有机的结构。我们可以把若干主要人物的故事分别编为各自独立的短篇或中篇而无割裂之感。但是,从一个人物的故事看来,《水游》的结构是严密的,甚至也是有机的。"茅盾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巨匠,他在文学创作、文学评论、文学翻译方面都有着十分光辉的成就。但是,笔者对茅盾关于《水浒》艺术结构的观点却持有不同的看法,现提出来供专家和学者们讨论。上面引文中的那一段话,至少在逻辑推理上有两点不妥:一是违反了"充足理由律",茅盾说"从全书看来,…  相似文献   

20.
茅盾论自然主义--茅盾与自然主义关系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主义对茅盾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具有重要影响。从大量材料看,茅盾在长达60余年的文学生涯中,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自然主义的论述及其认识可分为介绍与探索阶段,大力提倡阶段,客观分析阶段和全面否定阶段,从这四个阶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茅盾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发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