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李唐时期婚姻观深受胡族影响①,特别是随着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婚恋与情爱,婚制的宽容与松动,使春秋时期的自主婚重生再显。故此,在盛唐时期先后发生了寿王瑁与杨玉环、玉真公主与张果老以及后来的张生与崔莺莺等自主婚姻、自由恋爱、有情人结为眷属的爱情故事,而这些爱情故事皆发生在爱情圣地——蒲州。  相似文献   

2.
山西是华夏文明发祥的摇篮,蒲坂(今山西蒲州)是尧舜之古都,位居鸡呜三省的晋、陕、豫交界;是古时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是沟通中原与全国的桥梁。由于山西在较长时间内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华夏族与戎狄杂居、胡汉相融通婚形成兼容并蓄的“自由婚”习俗与模式,使山西成为中华儿女反封建争民主、追求和向往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爱情圣地,使蒲州成为爱情之都。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农民组织发展缓慢,缺乏自发机制,政府干预过多,引导过度,不能遵循农民的自愿意志。蒲州农民协会的发展则是自下而上、自我发展,虽然它发展过程极其不易,政府、市场、民间组织都对它有推动作用。文章以农民组织发展内外动力进行分析,借鉴蒲州农民协会的经验,指出农民组织的发展需要在农户主导、精英人物领导、市场促进、政府引导与民间组织的互动上着笔考虑。  相似文献   

4.
中外古代绘画艺术各有不同的渊源、继承、发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以中国画和油画为主的两大东西方绘画体系。外国古代绘画主要是继承了欧洲洞穴壁画的立体、写实的传统,进而发展到以体面造型为主的绘画,后又经历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等几个历史阶段,形成了以油画为主的绘画艺术。而中国绘画则是继承了中国远古时代岩画、彩陶、青铜器艺术平面装饰性的传统,进而发展到以线造型为主的中国画。中外古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共同规律是:都经历了绘画程式化的时期、以描绘宗教神话为主题内容的时代、以绘画材料的不断改革促进绘画的大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5.
蒲州姑娘织女,与牛郎结为夫妻,是人神恋爱与天神斗争,大获全胜的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由于西汉统治者标榜孝道,主张“以孝治天下”,所以,儒家文人刘向等把牛郎织女反天命、争自由的爱情故事,篡改成为明显的带有劝人行孝的“董永与田仙”的说教,讹传误导人们两千余年之久。并对有悖于“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的“牛郎织女”爱情故事发源地多所隐蔽、篡改和删削,遂成千古之谜。经考证与研究,其发源地在山西蒲州——舜居妫。  相似文献   

6.
元代爱情婚姻类杂剧在男女主人公之间形成了"一见钟情"的恋爱模式。这种爱情模式的出现与封建礼教文化严厉压制人性有着密切关联。封建礼教只能禁锢人的行动自由,却无法约束其正常生理发育与渴望自由的欲望的产生。另外,一些文化意象的频繁出现也有着其自身的象征意义,值得玩味;一定程度的个性解放也是"一见钟情"模式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外国语学院于2003年由外语系与大外部合并组建而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79年的恩施师专外语系。招收本专科生,以师范教育为主。经过全院教职工齐心协力的工作,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中西文艺理论与批评、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学术研究梯队逐渐形成,以学术梯队成员为主的教师在科研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与国内外高校的学术交流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成效显著。经过数年的发展,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形成了以中西文艺理论与批评、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为主的三…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期,民间出现了解放思想,男女两情相悦,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得以喜结良缘的婚姻模式.追求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因婚姻受阻,双方殉情.随着周天子权力的旁落,其地位发生动摇之际,又涌现出违犯天条、人神恋爱、婚姻自主的牛郎与织女之爱情故事.渊源于此而来的七夕·乞巧与中国情人节,把故事情节推入一个新高潮.  相似文献   

9.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八岁时随父亲从太原迁到蒲州,住在城中马家巷刘老太太家。刘老太太房间墙上贴着一张古画,古画上画着一簇牡丹花,十分好看。王维到蒲州不久,父亲就把王维送到蒲州城中一家私塾学堂里读书。学堂中有一位姓马的先生,喜欢作画,更喜欢收藏古画,却没有一件值钱的珍品。王维小时候喜欢画画,就经常看马先生作画,与马先生很亲近。  相似文献   

10.
北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国家级“非遗”保护剧种。关于北路梆子剧种生成时间,主要有“明代中叶说”“明洪武至清雍正年间说”“清雍正至乾隆年间说”三种观点。从蒲州梆子北流、舞台题记实录、地方文献钩沉三个维度展开论证,可推断出北路梆子至迟在清雍正到乾隆年间,已形成独立剧种。“以戏台证戏史”不能推导出北路梆子兴盛于明末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战争与爱情是海明威小说的主导和灵魂:爱情是“冰山上的八分之一”,爱情的毁灭足以使人痛苦一生,但这还属于个人因素;战争是“冰山下的八分之七”,它是爱情毁灭的根本原因,这就升华到人类的普遍意义。没有战争作背景和主题,不足以使小说表现的深刻;没有爱情作安慰和诠释,不足以发人深省。正是两者形成一个合力共同揭示了厌恶战争和向往纯真、自由爱情的主题,所谓战争与爱情共同消解于海明威小说中。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潮汕歌谣浅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潮汕歌谣以畲歌为主 ,多为民间口头传唱。潮汕歌谣有它独特的思想艺术发展轨迹 ,对少数民族歌谣及中国诗歌艺术的继承与革新并形成自己审美特点就是其独特之处 ,其崛起与衰落的原因则与政治运动、文化交流和民族文化的提升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王维诗韵     
晚年得蓝田县橍川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王维一生可分为三大时期:一、童年至二十一岁以前,这一时期主要在山西蒲州渡过;二、壮年时期,被贬山东济州;三、中老年时期,主要在长安任朝庭命官。由此可推断,山西蒲州方言为王维母语。蒲州东距洛阳与西距长安差不多远,又在关内,其方音可能和洛阳音较接近。而作为当时民族共同语的洛阳“雅音”,正是朝庭所使用的通用语。 本文考订王维诗韵,主要依据《四库备要》本《王右丞集笺注》(以下简称《笺注》),并以《全唐诗》参校。《全唐诗》已删正之疑作不列入考订范围,其它尚存疑之作酌加说明。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鹊楼》诗所题之鹳鹊楼,在山西蒲州(现在永济县旧蒲州镇)。按县志:这座鹳鹊楼系“周宇文护造”。据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五记载:“河中鹳鹊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河中”即河中府,唐代曾改蒲州为河中府。《大清一统志》中说:“山西蒲州府:鹳雀楼在府城西南城上”。又引旧志:  相似文献   

15.
<追忆似水年华>的女主人公阿尔贝蒂娜是西方文学史上最为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之一.运用文本细读法,对阿尔贝蒂娜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梳理与分析,说明极具虚幻性的阿尔贝蒂娜在普鲁斯特的作品中承载了作者关于爱情、时间和记忆的大部分主题,是主人公马赛尔爱情或欲望的幻象载体,同时也是时而触手可及、时而又虚无飘渺的时间的具体形象.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主要是从大学生对爱情关系的认知发展来探讨以爱情教育的通识化为目标的课程建设。目前在台湾地区的各大学校园中,与爱情关系相关的成长出现“活动”较多与“课程”较少的情形,现有开设的课程多半是以性别教育为主。根据爱情关系发展历程的相关文献,本研究以143位台湾地区的大学生为研究样本对“爱情”的定义进行开放性描述,经内容分析后,将资料进行分类归为“理性论”、“感性论”、“单向论”、“互惠论”、“主动论”、“被动论”及“比喻论”七类论述;其中以互惠(reciprocity)论述爱情占最多(43%),其次是“比喻论”(15%)。至于男女对爱情的定义主述内涵方面,在理性或感性的认知上,男生以理性论述较多,女生则是以感性论述较多;以比喻的论述来形容爱情的部分则是以女生居多。最后,基于爱情定义之认知及大学阶段爱情的发展历程,本文从爱情教育的课程开设、教学方式及教材三方面提出爱情教育通识化的建议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爱情”为主题的童书不胜枚举,不免令人困惑:“儿童也有爱情吗”?通过阅读相关童书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儿童爱情观,结合现实生活中儿童“爱情”的表现,可以发现:儿童的“爱情”虽受成人文化的影响,但与“早恋”、“性”等无关,而是孩子向他人表达的真诚而美好的善意。所以,当成人面对儿童的“爱情”时,应转变观念,正视儿童的“爱情”;可以借助童书,守护儿童美好的情感;也要身体力行,引导儿童学会爱。  相似文献   

18.
自推行计划生育国策以来,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机制经过从"以条为主"到"以社区为主"的演变,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简要分析产生演变的客观条件、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以社区为主"的新管理机制含义、基本特征、基本职责和应理顺的内外工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原文化在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与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二里头文化是以河南龙山文化重要因素为核心、为主体,同时吸收一些其它考古学文化因素而形成的。作为夏王朝物化载体的二里头文化,学术界一般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国家出现时期最为重要的考古学文化。青铜时代的夏文化、商文化和周文化是“华夏文明”与“华夏族文化”的物化载体,这些考古学文化所属的社会“共同体”,对当时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发挥着“主导”作用,处于“主导”地位。西汉王朝真正完成了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大业,在先秦“华夏族”的基础之上,形成了“汉族”,以汉族为主体又形成了中华民族。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形成与早期发展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汉文化,它的时空以汉代的中原地区为中心,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向周边扩大。考古发现证明,自夏商周至汉唐时代,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华夏族”、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中心活动地区。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原地区的各支考古学文化所属社会“共同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是当前经济史研究阵地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明清时期,山陕商人形成的一个商业集团,支配着整个黄河流域,特别是晋、秦、豫、鲁,经济实力,远及东北;甚至通过乌里雅苏台及新疆等地远及俄国。明清时代是晋商最为活跃的时期,平阳府尤为大商人辈出之地。《平阳府志》称曲沃县人“挟资者多远贩贾”,《皇明文海》也说蒲州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