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术界已多有讨论康德、柏格森等西方哲学家对张君劢"科玄论战"的影响,而论战期间来华讲学并与张君劢有密切交往的另一位哲学家--杜里舒其影响尚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①本文主要探讨德国生机主义哲学家杜里舒对玄学派主将张君劢进行"科玄论战"的具体影响,以更深入剖析张君劢论战的思想基础.本文认为张君劢在"科玄论战"中吸取了杜里舒的"自由意志"、进化论、形而上学等思想与经历.  相似文献   

2.
“科玄论战”对中国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玄论战”作为一个极富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哲学事件 ,深刻地影响着 2 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走向。“科玄论战”中玄学派、科学派、唯物史观派所论争问题及其言说方式对 2 0世纪中国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唯物史观诸派文化哲学的影响以及“科玄论战”中三方话语的撒播带来的 2 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内在困境及其消除的理路 ,表明对“科玄论战”的历史反思仍将对 2 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邓中夏、瞿秋白等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积极参与“科玄论战”,不仅有其特定历史机缘,更是他们自觉贯彻党的政策主张的组织行为。当时中国共产党主张“为改造社会的真理而与各种社会思想的流派辩论”、建立“思想革命上的联合战线”、确立“科学的奋斗的人生观”。不仅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参与“科玄论战”,而且当时中国共产党关于思想宣传工作、党员个人言行的组织纪律要求陈独秀等中国共产党人当以“组织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参与“科玄论战”。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对“出版物”等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对于党员个人言行具有严明的组织纪律要求,强调“无论何时何地个个党员的言论,必须是党的言论,个个党员的活动,必须是党的活动,不可有离党的个人的或地方的意味”。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组织纪律等方面看,陈独秀等中国共产党人参与“科玄论战”绝不是他们各行其是的个人行为,而是有领导、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行为,具有集体行动性质,其参与“科玄论战”的配合情况和基本格局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人参与“科玄论战”确立了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科、玄、马”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既积极宣传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百年前中国的仁人志士围绕着民族复兴提出了诸多社会改造方案,其中因直面社会弊端根源而具有现代中国构建意义的是作为1840年以来中国思想交汇点的“科玄论战”。由于“科玄论战”的双方将自我主张与“唯物的历史观”相隔离,这使得“科玄论战”成为了不彻底的思想启蒙。随着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传播与发展,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实践主体”与“主体实践”关系的维度明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实践主体”与“主体实践”的明晰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百年思想的启蒙,是“中国道路”的逻辑始点。  相似文献   

5.
本期发表了袁伟时同志的《重评科学与玄学论战》一文(下称袁文),读后颇发深思。文章不同意史学家们对我国二十年代发生的“科玄论战”素称“就是反动的唯心主义哲学阵营内部的一场混战”的结论;反对  相似文献   

6.
科学玄学论战中出现了三种风格各异的人生观 ,其原因在于各派所持思想方法的差异。思想方法是科学玄学论战的实质性焦点。置身于现代中国哲学史中的科玄论战 ,则在哲学思想的承启、现代哲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和现代哲学话题的播种三个维度上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科玄论战”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从哲学维度上梳理了这场论战的基本内容,厘清了论战的基本线索。哲学视域中,“科玄论战”规定了20世纪中国哲学的基本走向。科玄两派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现代新儒家的兴起提供了思想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化和现代新儒家的科学化之趋势,显示了理性与价值相整合的取向,而理性与价值能否整合及如何整合,将成为2l世纪中国学界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20年代"科玄论战"的论战双方"科学派"和"玄学派"的往复辩论中,科学成就了一种玄学的态度,获得了普遍的价值认同,哲学也使用了科学方法、贯彻了科学精神。结果不仅没有导致科学与哲学的对立,而是必然地实现了科学哲学化和哲学科学化的双向互动。科学与哲学的渗透和融合存在现实的基础,有其必然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以张君劢为个案 ,考察张君劢的“问题谱系”及其对“科玄论战”的总结 ,揭示了“科玄论战”的问题意识 ,从科学与玄学的关系 ,对科学主义、科学万能论的批判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以及张君劢“欲提倡宋学”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张君劢的“问题意识”对当代新儒家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科玄论战"是现代中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富有象征意味的文化事件,"科玄论战"的背后隐藏着科、玄两派对现代化过程中理性与价值效用认识的分歧.在论战中,科学派高扬科学的大旗,促进了科学意识的普及和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启蒙作用,但科学派将科学奉若神明.显现出"科学万能"的意愿.玄学派对于科学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但他们对全盘西化的警醒、对科学、理性、知识应用于人生之域有限性的强调以及对人文价值的重视对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发展无疑同样具有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律供给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制度的生成、供给与创新一个以相关制度资源的最佳配置为核心的动态平衡过程。本文应用法律经济学的独特视角,研究了法律市场中的供求关系、探讨影响法律供求的诸多因素,进而指出,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经济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等相关因素不断发展变化,导致法律的供给也随之变动不居,使之难以达到与法律需求完全吻合的理想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仅规定了债权让与中债务人的抗辩权,但是债务人能否放弃抗辩权以及放弃抗辩权的效力如何却被学界所忽视,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无法解决。比较境外关于债权让与中债务人放弃抗辩权的规定,认为在交易活动中应限制消费者放弃抗辩权,否认其约定的效力。我国应对放弃抗辩权的主体进行区分,明确其作出放弃的方式及内容。  相似文献   

13.
大学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的管理者及其组成人员必须具备六种责任意识。即推进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先驱者意识,培养人才的质量意识,提升科研水平、端正学术风气的责任意识.坚持自主办学、崇尚学术自由的独立意识,引领良好社会风尚、构建和谐社会的表率意识,树立高尚雅正形象的自我意识等,需全方位强化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4.
指出情势变更原则是现代合同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介绍了情势变更原则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运用比较法分析了大陆法中情势变更原则及英美法中合同落空理论的规定与适用。我国《合同法》没有规定情势变更原则 ,但是 ,情势变更原则在我国也有其适用基础和必要性 ,因为情势变更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固有的风险。“入世”后 ,我国的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 ,而情势变更的发生更是不可避免。因此 ,在司法实践中正确地理解并运用这一原则 ,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我国企业的合法利益 ,而且能够促进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早日与国际惯例接轨。所以在借鉴大陆法及英美法司法实践经验基础上 ,提出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应从严把握的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企业已经迈出了跨国并购的步伐,但是由于地区间文化与制度的差异,导致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因难重重,其中尤以薪酬整合为共为棘手.如何整合薪酬已成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文中就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遇到的薪酬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从战略的角度出发讨论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薪酬整合过程,即:全面薪酬调查一制定匹配的薪酬战略一薪酬战略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小城镇的不断发展,我国小城镇开始逐步进入以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持续提高和腹地逐步拓展为主要特征的战略转型阶段。然而在推进小城镇改革过程中,小城镇发展存在发展规划与产业规划相脱节、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城镇功能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等新问题。通过对福建省莆田市产城融合培育产业区的分析,提出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应突出小城镇发展重点、推进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发挥产业发展对小城镇发展的推动作用等建议,从而促进小城镇转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上,公司章程是公司的"宪章",形式上公司章程是公司进行登记、取得公司资格的不可或缺性要件,而实际上,在我国,公司章程并未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面临着尴尬的处境。本文首先介绍了自治价值在公司章程中的体现,然后对公司章程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实现公司章程自治价值的可行性办法。  相似文献   

18.
MBO是近几年并购界热点问题之一,以中国MBO产生的深层动因入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加以分析。宏观方面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三个方面剖析了MBO在中国产生的特定背景,微观方面着重于信托收购业务开展及MBO基金的推出,分析了MBO在中国未来规范化操作的可行性。最后,借鉴国外的经验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9.
1935年天坛修缮保护工程是中国近代以来大规模古建修缮保护工程之先例。文章通过对1935年天坛修缮保护工程诸多历史细节和经验进行梳理和反思,充分展现由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基泰工程司、中国营造学社、传统工艺匠师所组成的工程管理、学术研究、技术工艺精英团队的综合优势,为我国当今建筑遗产修缮与保护事业提供镜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李颀作品中有近20首诗涉及颍阳和嵩山,“我本家颍北”更明确指出其家乡的具体位置;在唐代,颍阳、嵩阳和登封是有复杂关系的三个地名;东川作为行政建制是在李颀死后才有的。通过考辨,文章认为李颀郡望为河北赵郡,籍贯为唐时河南府颍阳县,即今河南省登封市颍阳镇;东川乃李颀归隐颍阳的一别业名称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