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春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5):6-10
马克思主义具有自己的“以人为本”思想:其创立的出发点是为了解放无产阶级,追求实现的最终目标是无产阶级解放基础上的全人类解放;理论整体立足于“现实的人”、围绕着“现实的人”的生产、生活实践展开。但是,很少有人把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来思考。立足于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我们发现其主要特点有:以人类为本、以非异化状态的人为本、以一般的人与具体的人、现实的人与理想的人统一为本、以人与自然的统一为本。具体揭示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秀竹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6,27(1):57-6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永恒发展的观点、历史主体性、普遍联系的观点、系统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和认识论的观点是构成科学发展观的唯物主义理论基础。用哲学的眼光解读科学发展观,并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哲学语境中,"本"即根据和终极本质."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据和终极本质."以人为本"之"本"既是本体论意义之"本",也是历史观意义和价值论意义之"本".现实的人及其创造性实践活动,是"以人为本"的深刻根据."以人为本"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是正确认识历史规律的关键和科学处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赵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6)
以人为本是我们国家为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方针,重视人的需要,发挥人的潜能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总趋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与以人为本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的人才,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思考人类发展的伦理价值是复归古典伦理精神,挑战主流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关注民生,直面黎民百姓的生活等方面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和价值旨归。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人”就是人民,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不仅要发挥所有人的积极性,还要高度重视和发挥杰出人物的作用。“以人为本”与我们党的历史主体与价值主体相统一的人民观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也是人道主义的一个形态,更是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共同研究视阈和理论重叠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以人为本”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7.
王磊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4):4-6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一个反思。过去,由于曲解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逐渐滋生了一种“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忽视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才能克服“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更是根据世界和中国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它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体现着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贯串于科学发展观的始终和各个方面,是社会主义实践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也是其内在的本质和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思想解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向度,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为理论基石的。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唯物史观中包含有丰富的人本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和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就要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并最终实现人自由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强调社会发展要实现以人为中心,发展的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政治哲学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是把人作为制定政策的原则、出发点和归宿。从政治的本质而言,以人为本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以什么人为本,二是以人的什么为本。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政治,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中的以人为本只能是以人民和人民的利益为本。 相似文献
12.
辛艺玲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4):7-8
以人为本是一种哲学世界观,是与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相对立的哲学理念。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坚持以人为本,认为人不仅仅是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手段,更是社会发展的目的。要做到以人为本,首先是要一切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目的和尺度,注意人治化、短期化和形式主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孔帆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63-65
传统德育的感召力弱化,并且引发了人们对德育本身的合理性反思。实施“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的新模式,就是加深对学生本质的认识,改变德育的现状,确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教育方略,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哲学基本问题的最终结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高价值。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哲学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之一,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其哲学意蕴体现在它包含着深刻的唯物史观、实践观点和认识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与现实都说明,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与“何人为本”相统一的关怀。在阶级社会里,人文关怀普遍存在着各种“以我为本”与“以你为本”之间的人文张力,其中,“君本”与“民本”之间的人文张力是否相对平衡适度,是一个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医学生医德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3):78-80
医学生能否树立高尚的医德,直接关系到医学教育改革的成败。结合我国医学生医德教育存在的不足,深入分析医学生医德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从更新医学生医德教育观念、完善课程设置、强化医学生道德情感体验与医德实践等方面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从而达到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卫生事业和医学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19.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作出新的界定,这是国内学界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但在我看来,这里的关键在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作出准确的把握。本文以为,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关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而是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世界的唯物主义,它是包括物质本体论、自然观、认识论、历史观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本文从三个层次思考了"以人为本"思想一是概念的界定,二是从实践看以人为本,三是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