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和我们永别子!他的一生经历了漫长的战斗道路,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一开始就是以战士和诗人的姿态投入战斗的。他献给祖国和人民的最初诗集就是《女神》。今天,我们重读《女神》,难免会有“风去台空”的惆怅,然而“五四”时代诗 相似文献
2.
林恭寿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
《郭沫若全集·女神》注释,校考了《女神》中一些诗的写作时间,注明了每一首诗初载的报刊卷期,还把初版本中与现行版本中有几处重要的异文录出,又在过去已有注释基础上改动和增加了一些注释,成绩应该充分肯定。鉴于现在正陆续编注出版的这套郭氏《全集》,可以说是当前最具权威性的版本,在国内外都会发生大的影响,为使《全集》力臻完善,本文愿对其《女神》注释提出四点商兑意见,以就教于专家前辈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3.
张建锋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3):66-68
郭沫若的《女神》开一代新诗风,体现出鲜明的新文化特征。从意象的角度微观剖析,科学意象体现出现代科学精神,景观意象体现出个性解放精神,人物、地名意象体现出开放精神。《女神》意象蕴含的文化精神,体现出《女神》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4.
谭柳青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8(3):88-90
《女神》是郭沫若第一部新诗集,蕴涵着这位革命浪漫主义诗人博大、豪放的审美精神,值得学习、研究。对郭沫若诗中审美精神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郭沫若这位伟大诗人的崇高品行和高尚的革命情操,有助于培育当代青年创新、奋进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5.
何善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6,(2)
“女神”的意義 女神是詩人的第一本新詩集,也是“五四”以后影响最大的一本新詩集。这本詩突出地、鲜明地表现着“五四”时代的狂飈般的精神力量。在这本詩里燃燒着对旧社会的一切的大胆的否定和惜愤的怒火,而且充分地顯示出反抗和破坏这座古老、黑暗的牢獄的雄偉的力量和鋼鉄一般的信念。詩人以海濤怒嘯般的吼声召喚着人們徹底反抗着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以狂風暴雨般的激情歌頌着英勇反抗的革命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的《女神》是时代的最强音,充分反映了诗人强大的创造力和浪漫主义的个性。郭沫若高出同时代诗人的地方,是他在“绝端的自由”的诗形中贯注了真正的诗情,坚持了他情感一元论的诗学观点。他的狂放的诗风主要与惠特曼有关,他的泛神论具有时代的内容,《女神》不是那种历久弥新的艺术品,它是新诗源头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7.
魏红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3)
本文用文化批评的方法,解读郭沫若五四时期的《女神》和抗战时期的《屈原》,透视其文化身份的嬗变,研究其对个体和民族群体文化身份的构建,凸显其作品的新的诠释及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纯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
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了《三国志》的历史地位:创纪传体断代国别史,开前人未有之例;创尊重三国遗民思想情感的写实性书法.为维护大一统作出了贡献;保存西蜀历史.弘扬华夏文化之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李怡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1):98-101
邦沫若<女神>时期的诗歌佚作是我们完整认识诗人诗歌观念的重要文献.借助蔡震先生编辑的<(女神)及佚诗>,我们可以洞察他独特的诗歌新/旧评价,把握其探索新诗艺术的基本理想,也有助于深入理解他绝端的自由的形式主张,最终重述一个更符合历史事实的郭沫若的诗歌观念或曰邦沫若诗学. 相似文献
10.
李景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2,(2)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至今已经过去了四十年。四十年来,中国革命文学遵循着《讲话》指出的方向,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革命文学发展的实践,特别是“四人帮”被粉碎以后文学发展的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所论述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理论原则是正确的,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讲话》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确定了的。但是,在“四人帮”为患的十年内乱时期,《讲话》的基本精神被“四人帮”所篡改、所沾污,甚 相似文献
11.
崔建平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
十四世纪中叶,一本文学巨著,像启明星一样,高高升起在南欧意大利半岛的上空,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标志着欧洲神权主义的夜雾正在消散,资本主义新时代的曙光正在到来,这就是卜迦丘的《十日谈》. 相似文献
12.
李乐平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6)
各领风骚树丰碑──鲁迅《呐喊》和郭沫若《女神》创作风格之比较李乐平被称为现代文学奠基人的鲁迅和郭沫若,前者在创作前期主要是写小说,其创作方法属现实主义流派;后者在创作前期主要是写诗歌,其创作方法则属浪漫主义流派。虽然说他们在创作时其表现手法也有着相同... 相似文献
13.
郭兆儒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2)
郭沫若是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革命诗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其中绝大部分诗篇,是1919年下半年到1920年上半年写的,这正是“五四”运动高潮时期。“五四”时期,广大中国人民再也忍受不住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在十月革命的炮火与共产主义思想曙光照耀下,开始觉醒了,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强烈的科学与民主要求,冲破黑暗的闸门,形成了势不可挡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怒潮。这种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促成了“五四”文学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4.
孙克恒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81,(4)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近代诗歌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关键时刻。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在一批具有改良派思想的有识之士中间,倡导起了“诗界革命”。他们吸收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以诗来为抵御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内政 相似文献
15.
杨丽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14-15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论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地位及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社会发展理论 ,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
《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它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论者早有肯定。然而,在浩如烟海的《周易》研究文字中,对其美学思想却涉及较少,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遗产开掘工作的薄弱,另一方面,由于《周易》本身并非直接论述艺术与美的著作,因而不象《乐记》、《文心雕龙》那样引人瞩目。但若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的全过程来考察,《周易》在美学思想方面的贡献及其对后代美学的影响,远非一般的诗论、画论所迄及。它的历史地位,是绝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7.
颜同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4)
《女神》时期集外诗作的发掘和郭沫若早期新诗的文学史形象书写嬗变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女神》与集外诗作的对照,既可以还原郭沫若早期诗歌多体式、多元化的尝试,也可以印证诗人创作中一直存在着的两极化创作现象。兼顾诗人风格各异的诗作,有利于调整对郭沫若《女神》时期的文学史书写。 相似文献
18.
方广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7):76-80
文章简单总结了近几十年来对《嘉兴藏》研究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其研究价值。中国佛教典籍存在两个传承系统,《嘉兴藏》提示我们要重视佛典的民间传承系统。在刊印《嘉兴藏》过程中,先贤体现出了敢于担当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等值得继承的民族精神。依据日本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大正藏》存在的严重问题,从而使《嘉兴藏》在汉文大藏经系统中的历史地位大大凸显。 相似文献
19.
黄泽佩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女神》中的女神逐页逐页翻完不愧为中国现代文学新诗的奠基之作《女神》,依次读到了或在题目或在诗行中写到女神的五个诗篇。这就是《女神之再生》、《湘累》、《Venus》、《司健康的女神》、《司春的女神歌》。其中有个体的女神,也有群体的女神。她们都有各自的独特 相似文献
20.
刘海洲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郭沫若在<女神>的创作中,突破中国传统的感知天地宇宙方式,以现代人的生命体验表现了一种新的现代宇宙观:宇宙是奔腾不息、永恒创造的;宇宙是不断直线向前发展的;宇宙与人是和谐的.这种现代宇宙观为以后中国新诗发展提供了新的表现领域,为新诗的现代化注入了新的诗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