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兆林 《创新》2012,6(1):76-79,127,128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在产权制度、流转制度、财产制度等环节暴露出很多问题。创新农村土地制度,释放农村土地生产力,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坚持与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模式是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张瑞萍 《社科纵横》2008,23(1):123-124
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不仅需要系统的理论支持,还需要必要的历史支持.在中国进行农地制度的创新与相关政策设计,必须充分吸收与借鉴中国历史上农地制度变革与演变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从中归纳概括出有益的逻辑启示,发掘其内在运行规律.本文叙述了从原始社会至今的中国农地制度嬗变,并从中概括出对我们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论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学松 《学术交流》2002,(1):97-100
在最近几年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 ,农地使用权的流转 ,是农业改革市场化的必然趋势 ,各地出现了多样的流转形式 ,但是由于农村土地市场发育迟缓 ,配套改革滞后 ,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无序现象 ,成立县乡两级政府的土地信托服务机构 ,为社区范围内的农地使用权流转提供信息 ,指导签订合同与公证 ,解决纠纷等 ,有利于维护土地所有者、承包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4.
基于分配冲突视角下的新制度变迁理论以及产权结构-行为选择-经济绩效分析框架,对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过程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从历史经验的反思中得到如下对深化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方向、方式有益的启示:其一,农地制度始终是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绩效的核心因素,其中由农地产权决定的农业剩余分配问题是构建科学合理农地制度的核心;其二,国家须适当参与农业剩余分配,落实农民应有土地财产权益;其三,农地制度改革的价值目标需做次优选择,最大程度地释放提升资源分配效率的制度潜力;其四,控制制度变革的摩擦成本,引导农民内生的制度变革需求和认知选择。  相似文献   

5.
龚松柏 《创新》2016,(5):31-38
根据中国的资源禀赋,粮食等基本农作物的生产只能依靠传统意义上的耕者,所以,在中国新一轮农地制度改革中,依然应该遵循耕者的逻辑。在当前中国,耕者的逻辑主要体现在让真正的耕者能够较易扩大经营规模,同时降低经营成本、增加收入。在遵循耕者逻辑的同时兼顾非耕者农户利益的前提下,以确股确权确地的自耕田与确股确权不确地的股权田相结合的新型两田制是一个可选的改革方案。这一方案保留了旧两田制的优点,消除了旧两田制的弊端,基本上实现了改革的帕累托改进,具有明显的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丰华 《学术交流》2020,(10):105-113
农地金融以土地经营权为抵押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为化解农村产业培育农资难问题、助推农业升级进而盘活农村土地资产提供了出路。农地金融发展既需要适时推进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也需要金融机构创新农地金融业务形式,适应我国农业产业升级的融资需求,还要建立规范化的条件审核和风险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7.
葛扬  薛飞 《阅江学刊》2009,(4):20-2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土地具有现代功能。因此,通过土地资本化,采取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方式,可以形成农村土地资本与城市金融资本合理、良性的流动,打通农村土地市场与资本的对接通道,盘活农业部门的各种资产,维护农民土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民土地的合法权益,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本农地制度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英 《学术交流》2004,(5):72-74
二战后,日本的农地制度和政策演变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形成了自耕农为主的小农经济体制;第二阶段从制度上促进农地流动,推动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如何评价日本的农地制度改革及相应的政策效果,日本学界有几种完全不同的观点。日本与中国的农业虽然处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但在农业生产组织结构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应在完善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土地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  相似文献   

9.
《探求》2017,(3)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改革: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承包经营制。其间的变化变迁,既有执政党政策的鲜明导向,亦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逻辑性结果。这包括了诱致性与强制性的结合逻辑、国家意识形态和农民认知的互动逻辑、渐进式制度变迁逻辑,以及效率与公平的博弈逻辑。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进程为背景,讨论农地制度改革的曲折历程及其发展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产权作为一个经济学范畴对人类法律制度的变迁具有积极的意义。家庭承包经营作为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权制度设计,在目前的农村经济生活中表现出了相对的滞后性:它不具有完全的排它性、完全性、可转让性,表现出非效益性;其制度约束、激励功能下降并产生了较大的诸多负外部性,产权功能缺失。基于此认识,可以考虑从产权的路径出发,克服我国农地使用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产权”概念辨析及其对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概念辨析及其对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意义文力作为现代公司形式的企业拥有一束明确的权利,在此权利的基础上发生企业的一系列行为。中国国有企业的既有制度安排使企业不具备应有的权利,或者说在与国家的权利关系安排中其权利边界是模糊的。基于此,中国国有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农村改革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过程,实质上是在保留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赋予并不断强化和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也是对农地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不断进行探索的过程。农业税取消之后,各个利益相关方更把目光集中在农村的土地上。为解决农村土地制度面临的问题,研究者们提出几种思路。展望土地制度变革,探索农村集体成员———从事不同行业,处于不同经营形态之中的几种类型的农民对农村土地的财产权利的不同实现形式,是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制度变迁的方式。这种探索对农民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利的实现过程,也就是土地要素,逐步市场化的过程。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利的实现必须要有农民政治上的民主权利落实为保障,必须与农民的民主权利的实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地产权:缺陷、逆向淘汰及改革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是稳定农民的长期预期以及关系中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关键性问题。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突出表现在土地产权主体虚置、土地使用权不稳、土地处置权残缺、土地收益权受限等方面,制约了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发展,阻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导致了中国农村的逆向淘汰。中国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必须适应广大国民意愿、市场利益、政治环境的要求以及路径选择要符合中国的国情,鉴于此,当前逐步推进农地产权私有化是可行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一1.国企产权中的职工份额的理论分析。长期以来 ,我们一般认为国企的资产所有权归全民所有 ,把国企职工对本企业的产权应拥有的份额 ,视同于其他公民。人们不但过去这样看 ,现在还有一些人这样理解。如“国有企业是一种所有权高度分散型企业 ,它的所有者是全体公民。任何个人都只能拥有很少一部分国有企业所有权 ,因而不能成为主要所有者 ,只能由国家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持股机构’或组织来充当主要所有者 ,代表全体公民行使所有者权利。”这一关于国有企业产权的理论 ,不能完全反映国企资产形成和发展的实际 ,没有意识到国企职工对本企业…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发展PFE经济面临三大障碍,即私有化与所有制权能的障碍、土地股份退出障碍和农业大企业优势障碍。相应地,促进PFE发展的三个法律变革方向是:推进私有化,完善土地股份退出方法,否定大农场经济。根据俄罗斯的经验,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选择是:维护土地产权关系的稳定,提高其权能的充分性;完善中国家庭农场农地控制退出机制;限制农业法人对土地的兼并,维护、推动以家庭为主体的PFE的发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农地产权结构模式,中国的PFE将为中国的农村改革开辟新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乡镇集体企业产权结构变迁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评述现有三种解释乡镇集体所有制安排效率及其发展前景理论的基础上,从制度环境的落差变迁来解释乡镇企业的发展奇迹和兴衰变迁;并分析研究了社区政府与乡镇企业在控制权配置上的多阶段动态搏弈过程和机制,得出了一些有见地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7.
农民的地权选择与农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得到多数农民的认同。但是,当前农村的土地权属关系仍不明晰、不稳定,农民最担心和反对的是国家或集体剥夺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农民不仅要求土地承包权的长期稳定,还有实行土地私有化的愿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完善的总方向应该是:完善土地二轮延包,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农地退出机制,实行"农地稳定、公地调整"的政策,建立农村地价评估机制,从而进一步明晰和强化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确保"农民对土地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将长期保持不变,也就是永远不变"。  相似文献   

18.
刘元胜 《求是学刊》2020,47(2):77-84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根本制度,新形势下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主线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新时代推进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正确理解中国特色是逻辑起点、农村是空间场所、土地是物质基础、制度是关系物化的制度内涵,客观剖析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问题表征,论证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践诉求。遵循立足中国实际、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化和寻找最大公约数的逻辑,实现中国特色农村土地制度高质量改革。新时代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的根本制度、保持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本质,将中国特色农村土地制度的显著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制度、做好改革顶层设计、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和强化制度执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劳动就业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国家“统包统配”为特色的劳动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本文提出,在当前就业压力巨大、就业制度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继续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和推进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还提出了总体思路和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1.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经营使用权转移到了农户,使农民开始形成利益一激励机制,提高了劳动效益和土地生产率。但是,土地的家庭承包逐渐地暴露出在耕地管理和使用上的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政府和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户本身对土地的管理不力,耕地被随意占用,弃耕撂荒,地貌被破坏,土地肥力下降,水利设施老化等现象不断发生;二是按人口分包土地,造成分割零碎,土地经营规模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