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广东省教育学会邀请广州地区部分教育工作者在肇庆市举行青少市年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在讨论中,不少同志指出:要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探讨、研究我们社会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才能找出新方法。有的同志指出:过去有的同志片面强调抓智育,抓升学率,忽视了德育,造成一些不良后果。三中全会后,逐步强调了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正形成“转变时期”,问  相似文献   

2.
蒋承勇 《学术研究》2023,(12):143-149+178+2
文学美育是文学教育功能的一个维度,与文学德育、文学智育功能有差异又有联系。文学美育的根本效应是陶冶人之情感,丰盈人之感性世界,提升生命存在之自由度。不同于文学德育的理性和“功利性”特质,文学美育有其“非功利”特质。西方浪漫派倡导“为艺术而艺术”和文学“非功利性”,突出了文学对人的感性世界的张扬与呵护,也为我们今天认识文学之美育功能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经典佐证。文学美育让读者在情感的浸染中使其心性或感性世界趋于丰盈和温润,提升人的情操,从而达成对人性的呵护与滋养,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功利”之“功利性”。我们对文学教育功能的认知不能仅仅停留在德育和智育等一般“功利性”层次,而应在强调文学之德育和智育功能的同时重视并发掘文学之美育功能,进而拓展、凸显和提升文学“作为”的空间与效度。  相似文献   

3.
严复的三育救国论与近代公民教育的发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在 1 9世纪末提出的“鼓民力 ,开民智 ,新民德”的三育救国论不仅在中国首倡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新教育 ,而且对民国初年兴起的公民教育起着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这一理论为中国近代由人才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轨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把国民素质问题与民族的生死存亡联系起来 ,并构建了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核心、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为中国公民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的法律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法制建设的重要指针。他提出的“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思想,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紧密联系,明确了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既抓发展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又抓法制建设,治国安邦;既注意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又重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正确贯彻两手抓的思想必须注意搞清以下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5.
卞仁海 《船山学刊》2013,(4):157-160
黄侃和杨树达的语源研究在语源思想、语源理论和实践、探源方法等方面既有略同,又有他们各自的特点;黄、杨二氏处于汉语语源学的草创时期,其语源研究既带有“新训诂学”(即词源学)的现代观念,又带有传统训诂的一些局限。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思想家面临双重的启蒙任务:既要解放个性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又要强化整体以抵抗帝国主义侵略。严复回应时代所提出的启蒙课题,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生哲学体系。他通过改造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等人的进化思想,又吸收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素养,形成以突出人的因素在世界进化过程中的作用为特征的天演观。这是其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严复总结甲午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民”为国之“本”,救国之“根本”在于“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强调“民”是个体与整体的统一。这是其人生哲学的核心内容。严复站在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把卢梭和霍布斯“天赋人权论”的思想与中国传统学说融于一炉,为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人学的论证。这是其人生哲学的理论目的。严复思想促进了中国人生哲学由古代形态向近代形态、由地主阶级人生哲学向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作为新兴的教育场域,其特征既与现实教育场域相区别,又具有复杂的瓜葛与联系;由此,互联网对德育制度的变革既带来积极的影响,也可能具有消极的影响.有必要自觉地利用互联网促进德育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论德育过程的内化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德育过程中德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形式发展的向度 ,既取决于德育影响的有效性 ,又取决于德育对象自身的接受状态。若要全面把握这种内、外的相互作用关系 ,仅仅承认德育过程的“内因”的决定性作用是不够的 ,还必须了解和揭示“内因”接受外界影响的环节和机制。德育过程的内在环节以及思想道德的形成机制主要有 :教化和内在机制 ,体验体认机制 ;情境机制和固化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荀子的“知能”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的人性理论是个分层次、多义项的复杂系统。“性”和“伪”是该系统中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着的两个方面。在荀子所界定的“人性”中 ,既有“情欲”之恶性 ,又有非善非恶的“知能”之性。这非善非恶的“知能”之性 ,既是荀子化“情欲”之恶性为“伪”的桥梁 ,也是其构筑理论大厦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l.从“理论联系实际”谈起。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而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是重新理解理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按照一种长期通行的看法,理论与现实的关系,是一种“矢”与“的”即“箭”和“靶子”的关系。理论面对现实,就是用理论之“矢”去射现实之“的”。理论有明确的现实对象,就是“有的放矢”;理论之“矢”射中了现实之“的”,就既发挥了理论的作用,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