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艺鉴赏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实践活动 ,是有规律可寻的。学者们主要立足于作者、作品、读者以及三者的互动关系来探讨文艺鉴赏的一般方法 ;而涉及到作品时 ,又从各门类艺术的本体论和创作论等方面阐述了文艺鉴赏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艺鉴赏方法是实现文艺鉴赏的途径、手段与方式的总和。围绕文艺鉴赏三环节的方法论 :以作者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法、精神分析法、原型方法等 ;以作品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俄国形式主义方法、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方法等 ,以读者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解释学方法、接受主义方法等。围绕文艺鉴赏诸阶段的方法论有“格式塔”美学方法、符号学方法、现象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文艺鉴赏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它同文艺创作、文艺批评有着密切的关系.文艺鉴赏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文艺鉴赏的作用主要是实现文艺的社会功能,即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育作用,此外还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鉴赏主体个性差异、文艺作品自身所呈现的多义性会导致文艺鉴赏的多义性。承认文艺鉴赏的多义性不是要否定文艺鉴赏的客观标准 ,而是要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鉴赏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创作水平的提高 ,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5.
文艺的鉴赏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活动?它与心理活动之间究竟构成一种什么样的联系?本文特就此作些思考,以就教于同人。一、文艺的创造与鉴赏是一种随处可见的心理活动当人们提起“文艺鉴赏”这个名词的时候,似乎总带上一点高雅而又肃然的意味。这是一种误解和偏见,文艺的创造与鉴赏乃是一种随处可见的心理活动,它是人类心理  相似文献   

6.
斐洛在西方文论由人性到神性的转型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人物,他将西方文论由人性向神性推进了一大步。斐洛以上帝为首,构建了其神性思想体系:上帝(God)的神性、逻各斯(Logos)的神性、神圣数字的神性。斐洛的神性思想直接影响了其文艺鉴赏的神性论、文艺功用的神性论。斐洛文艺鉴赏的神性论体现为:由眼前可见之景物遥想、推知上帝,进而赞叹上帝的伟大及其高超艺术。斐洛文艺功用的神性论主要体现为:文艺应感激、讴歌、赞美上帝的伟大、不朽和完美,绝对不可歪曲、亵渎神明。  相似文献   

7.
《文艺鉴赏学》一书,“从方法论的角度,系统地探讨文艺鉴赏的方法,这一成果在我国可谓是开导先河的”。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文艺的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同时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文艺鉴赏是世界、作家、作品、鉴赏者四要素的有机统一,是鉴赏者和作品、作家条件充分下的双向交流。上品文艺鉴赏,既需要鉴赏者一定期待视野下的再创造,也需要文艺作品具有审美、认识和文化功能,还需要营造鉴赏者"被创造"所必须的"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氛围和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文艺鉴赏过程论-中国现代文艺鉴赏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鉴赏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直觉感悟阶段、体验理解阶段和认识评价阶段。在整个鉴赏过程中 ,又渗透、交织着注意、感知、想象、通感、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文艺鉴赏客体,其价值构成一般认为包括形式层、形象层和意蕴层;其艺术类型,由于角度和标准不一而有种种划分;各门类文艺,有着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艺鉴赏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鉴赏观念、鉴赏方式、鉴赏对象以及鉴赏理论形态都是随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不断生成、不断丰富完善的,其思维特质也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不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文艺鉴赏教学中采用以电脑为依托的多媒体教学 ,可以改善以教员为中心的、被动的、单向灌输的封闭式教学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凸显文艺的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文艺鉴赏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上应该紧扣教学大纲和学科的特点 ,全局策划 ,精心设计 ,方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文艺鉴赏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应该兼顾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校实施人本素质教育至今,不论在内容范围还是在课程设置上都有待制订国家标准,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人本教育的需要;“文艺鉴赏”作为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正是高校课程设置从学问中心向人本中心转变的重要步骤;同时应重视解决高校“文艺鉴赏”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早于西方接受美学 2 0年 ,创立了他的文艺接受论。毛泽东的文艺接受论与西方接受美学有三点不同 :一、基本构架不同 ,西方接受美学的构架是作家———作品———读者 ,毛泽东文艺接受论的构架是人民———作家———作品———人民 ;二、文艺的接受过程不同 ,两者虽然都经历三个过程 ,但内涵基本不同 ;三、两种接受论的创立者的状态不同 ,西方接受美学仅停留在理论上 ,而毛泽东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既创立了自己的文艺接受论 ,又亲自实践 ,成为最佳的文艺接受者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迫切需要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于是文艺鉴赏自然就成为广大群众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最近重读刘勰的《知音篇》,深感他对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论述的深刻和精当。如果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判地总结刘勰的批评论和鉴赏论,那末,对我们指导青年如何正确批评和鉴赏文艺不无借鉴意  相似文献   

16.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诉诸感性的,它们总是借助具体的形象反映生活,通过艺术的感染力量和美感作用影响读者。离开形象就没有文艺;离开对于形象的感受,也就没有文艺的鉴赏。文学本身的特性要求,文艺鉴赏必须从作品的形象出发,以形象给人的感受为依据。这是鉴赏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中国古代有些诗歌评论,是重视形象与感受的。它们不仅为诗歌创作总结了可贵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文艺鉴赏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赏鉴是人们特有的一种审美活动。构成这种活动的条件有二:一是客观,一是主观。客观条件是文艺作品,即鉴赏对象;主观条件是鉴赏者的思维能力,主要是形象思维的能力。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者的情通过形象和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鉴赏者又从这种形象和形象化的语言中接受感染。这一看法不但是一般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里的常谈,而且成为通常鉴赏论者的套语,致使人们司空见惯,彼此相因,不再对它作深一层的研究。其实,不仅“缀文者”“情动”而后究竟如何“辞发”,有待于继续探讨;同时,“观文者”“披文”之时到底怎样“入情”,也需要作进一步的考察。下面,我想着重就后一点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文艺界有人认为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和经济体制转型,文艺也要转型。多元化转型论只看到我国现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看不到公有制的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文艺的主导地位及反社会主义文艺的危害性。现代化转型论看不到决定社会制度性质主要是生产关系,看不清欧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深刻的社会原因,盲目主张与之接轨,既抹煞我们文艺的社会主义性质,也根本违反文艺的审美规律。市场化转型论既混淆了“经济体制”与“经济基础”两个概念,又把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等同起来,把文艺简单地推向市场,极大地损害了社会主义文艺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作为明末清初的小说评点大家,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鉴赏强调“理会文字”,主张读者和作品之间情感上的交融和渗透,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保持良好的审美心境。金圣叹的小说鉴赏论具有现代性理论探讨风格,对后世的小说理论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宁夏文艺评论工作繁荣发展,促进宁夏文艺研究事业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