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2.
隐喻·语法隐喻·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认知角度探讨语法隐喻观的性质、认知机制及其与传统修辞学意义上的隐喻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它们之间这种继承与发展、因袭与创新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语法隐喻的隐喻学地位。 相似文献
3.
4.
谢应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102
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和Fillmore等人的构式语法都是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的句法研究理论。这两种理论都把形式和意义的对子(称为“象征单位”或“构式”)看作是语言结构的基本单位,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这两种理论,在对它们简略评介的基础上,本文对它们进行了比较,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陈蕾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0,12(3):368-370
从认知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转喻、隐喻、象似性、认知原则及范畴理论对新词生成及识解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能从心理与认知的角度上对此语言现象内部心理操作机制进行更加深刻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识解与分句主语和宾语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子纯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3):156-160
认知句法的任务是描述与句法有关的内在语言知识系统,阻至做到对语言知识的描写具有认知合理性。分句主语和宾语的选用不是语法的,也不是逻辑的,而是语义的,是言语主体不同认知结果在心理上的不同表征,因此是主体识解的认知问题。Langacker从详细度、辖域、背景期待、视角和突显五个方面论述了识解。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并评述认知语法中的前景和背景理论模型.首先介绍该理论在整个认知语法体系中的位置,然后勾勒前景和背景理论的历时演进脉络,接着通过具体实例重点讨论前景和背景的内涵及其主要类型,并简略评述该理论模型在分析和解释相关语言现象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朱先明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5):110-111
讨论和阐述加强语言学习/教学听力训练中可以利用的认知、效能、效用和情感优势,并指出元认知策略在听力理解成功中的至关重要性。通过提供课堂可进行的运用具体策略提高听力理解的活动,表明这些策略不但具有理论的支持,而且具有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宋雯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0-113
网络语词是由汉字、拼音字母、数字、英文四种符号系统构成的,具有凸显音响形象、运用隐喻转喻、跨认知域映射和事件概念化的认知特征,网络语词的语义识解策略主要是循音响形象求义、循认知域求义、循源事件求义。 相似文献
10.
林元龙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3):50-53
双关语词是双关话语解读的认知焦点。双关语词意义识解是一个动态的心智加工过程。认知框架作为一种建立在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概念系统,是词义识解所必需的认知操作工具。在框架理论基础上,对双关语词意义识解的认知机制进行探讨,指出认知框架的激活是双关语词意义识解的关键。双关语词意义的识解主要是一个利用认知框架激活以及概念联想来完成的实时在线操作过程。双关语词双重意义的提取依赖于两个不同认知框架的先后激活。 相似文献
11.
12.
彭建武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69-71
传统理论把语法看成语言结构的一个独立层面,其描述可置意义于不顾;而认知语法所处理的则是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结合体.意义被视为概念化过程,通过认知过程来解释.语言结构及其使用也以经验为基础,并与认知心理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从认知构式语法角度探讨V+个+VP这个汉语中常见结构在形式、功能上的独特性。我们认为V+个+VP是不可替代有着独特构式义的构式,具有以下两个主要语用特征:表达随意,彻底等特殊情感;个突出焦点的作用。在现实需求的基础上,由同一层面的五个图式构式经过传承压制而成,而具体构式又是图式构式的例示,双方互为理据性。形成了由处在两端的原型子构式(动宾构式和动补构式)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连续体构成。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虽然属于不同语言学流派,但是在语言哲学观上有很多近似的主张:二者都主张研究使用中的语言,词汇—句法和语义之间的非任意性,词汇和句法连续统的观点,以及语言的系统性。认知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在语言哲学观上的相通之处使语言研究的功能—认知视角成为可能,并且在实际语言研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构式是语言使用者学得的形式和语义/功能的配对,包括语素、词、熟语和句式等语言单位。论元结构构式是用来表达基本句子的形式和意义的配对,它本身具有独立于动词的意义。动词与构式整合时,要遵循语义一致原则和对应原则。在从事语言研究时,我们既需要认真研究论元结构构式,同时也需要认真研究动词和论元以及句子所出现的语用环境。 相似文献
16.
庞素芬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8-49,52
从语言学角度 ,对菲尔默的格语法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了详细地论述和比较 ;同时介绍了系统功能语法与语义、教学的关系 ;并指出格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从语义的角度去了解英语句法结构 ,掌握英语动词的正确用法 ,以及可以造出正确的英语句子 相似文献
17.
李康熙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74-78
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出发分析翻译单位的本质,认为各种翻译单位理论的根本分歧源于对语言单位的组构性、可分析性以及独特性的认识差异。最后指出译者应根据源文具体语言单位的上述特征选择合适的翻译单位。 相似文献
18.
陈香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2):129-134
目前认知语言学构式观主要有Langacker的认知语法观、Goldberg的构式语法观和C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观.文章对这三种构式观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整理,并对它们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吴伟华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1):40-46
近年来语法研究热度不减,但语法教学在英语专业中却呈现被边缘化的趋势,语法教学亟需在语法理论的支撑下探索一套高效可行的教学模式。根据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水平和认知特点,以认知语法的原型观、整合观和体验观为指导,借鉴OBE成果导向理念,将能力等级量表整合为具体的教学目标,据此反向设计基于语篇的情境化教材,开展以阅读和写作来驱动语法知识应用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法知识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见证人类思维进化史的活化石。本文从语言发展的象似性、类比机制、语序和语法化等认知语言学概念入手,通过探究英语屈折形式的由来,英语屈折形式在与外来语接触过程中所经历的历时变化,获得对人类语言发展进程的比较全面的认识。进而探究认知语言学是如何把人和世界以主体和客体纳入语言研究领域因而获得了强大阐释力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