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1998,(1)
当前,我国的许多城市正在蓬勃发展,有些大城市正在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现代化的城市需要有现代化的配套设施,而城市停车场就是其中之一。 城市停车场问题在我国许多城市已反映得很迫切,特别是南方机动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而停车场问题的解决也不单纯是在规划中列出若干块空地,或设法增加车位的问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化城市的经验,从中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发展城市停车场的重要性、广阔前景及停车场问题涉及到的几个层面:政策、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3.
《城市》1998,(3)
现代化城市停车场战略的具体服务对象是小轿车出行者,管理对象是小轿车出行者的停车行为。因此,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停车场战略,不仅要了解停车场的设施情况,还要充分认识一个城市小轿车出行者的停车行为特征。 停车行为的特征,首先是停车需求的特征。停车需求是和出行需求联系在一起的,主要是出行目的和按照不同目的停车时段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等,以便测算停车需求,提供相应的停车服务与管理。这些与停车需求有关的参数的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4.
城市停车场后评价关注的是城市停车场在竣工投产一段时间后,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满意程度。该文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停车场后评价理论方法体系,结合我国实际阐述了我国城市停车场建设后评价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研究现状,探讨了我国城市停车场建设项目后评研究的理论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简要论述了城市停车场作为城市交通战略重要的一部分及将发挥其四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造成上海市区机动车停车矛盾的原因及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并提出了若干解决矛盾的建议:①搞好停车场库的规划建设;②实行停车场库建设的市场化;③建立停车场库建设基金;④限制马路停车等。  相似文献   

7.
介绍北京市汽车及其泊位状况、立体式停车场的类型和作用、现存的问题和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梁燕君 《城市》2007,(11):38-41
伴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静态交通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从天津市目前情况看,近几年机动车尤其是私人轿车的数量呈现突飞猛进的增长态势.与此同时,配套停车场的建设较为滞后,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导致城市交通堵塞和停车困难,已成为制约天津市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国内大城市在土地资源紧张和公交设施需求增加的双重压力下,公交停车场由传统的“平面式”向“立体化”发展是解决公交车停放和充电两大需求的最有效途径。该文明确了新时代公交立体停车场的功能和分类,并以广州的探索和实践为例,通过分析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城市交通整体的角度,提出了公交立体停车场的选址原则和规划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落地实施的布局规划“四步骤法”,即需求预测、用地摸查、综合评价、确定方案,并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广州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城市》1991,(4)
一.城市现代化的目标四个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奋斗目标。现代化建设,具体到城市,就是城市现代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标志,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现代化的目标是提高城市的功能和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成以高技术工业为核心的现代化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现代家庭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家庭模式,也可以说是家庭类型,它是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总合或总称。不同的家庭模式决定于不同的社会,是和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本文认为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四个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城市静态 交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近十多年来,我国城市交通日趋紧张,城市交通拥挤与阻塞现象日趋严重,“行车难、停车难”成了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棘手难题和最大的“城市病”之一,成为影响投资环境和制约城市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大中城市中引起交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就是静态交通问题,即停车场严重不足、规划布局不当以及管理不善。因此,研究探讨我国城市停车场问题,尤其是机动车停车场问题,并相应采取一些有效对策,实在是一项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劳动力流动已分化成为四种不同的流动类型。一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向乡镇企业的转移;二是“进城务工经商”;三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产业集中为拉动力的“打工者”;四是到西部地区拓荒的流动。其中,第三种类型为中国标准的现代化过程背景下的劳动力流动,它是当今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劳动力流动模式,也是社会组织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流动劳动力组合方式。因此,在这一种流动模式上,最集中地表现出中国改革后劳动力市场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管理体制上的冲突。本文集中讨论了深圳劳动力市场上外来劳动力的流动及劳动力市场管理的体制成本,并以此为基础实证地探讨可能的劳动力市场体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正>社区是组织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的基本社会单元。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行大发展,兴大建设,上大项目,做大规划,原有的社区和社区感在城乡空间大规模变迁中逐渐消失;如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转向"以社会建设为中心",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面临转型,建设速度放慢,规划亟待变革。中国的"第五个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自上而下的制度顶层设计并落实到自下而上的社区基础建设。从社区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复合成的复杂大系统,水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因素.城市水生态系统就是指在城市化地区人与水的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必须有足够的生态用水量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目标:一是要有安全可靠的供水水源,只靠单一水源的城市还需要建设备用水源;二是城市河湖等水体必须有一定的地表水量,维持城市水生态系统;三是城市要形成供水、配水、用水、排水、治污、中水回用等环节构成的现代化水网;四是维持规划区地下水的采补平衡,缓解和避免由于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加剧。城市绿地空间微气候环境的热舒适性是影响人们户外活动的重要因素,而综合公园是市民在城市绿色空间中进行不同活动的集中选择。为了深入探讨综合公园不同空间类型对居民热舒适性的调节作用,研究以沈阳市万柳塘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实测和微气候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公园不同活动类型空间的热舒适度,校准居民对热环境感知的中性温度和不同热等级的感知范围。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活动空间的热舒适感知存在差异;研究基于MATLAB对微气候实测数据和模拟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各类活动空间更为准确的热舒适评价结果;通过研究确定了四类空间的生理等效温度(PET)等级及中性温度范围,并基于此对各类空间的热舒适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和景观设计师在未来城市建设中科学地改善城市室外热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浦东开发开放的有力推动下,浦东新区的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迅速发展,从而使新区的城市社区系统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以建筑陈旧、配量设施不全为普通特征的传统社区在改造中逐步更新;同时,按照现代生活特点和设计标准规划建设的新型社区在开发中不断形成。这一过程一方面使新区的城市化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另一方面也对新区的城市社区管理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使新区的城市社区管理与城币社区建设相适应?这已成为浦东进一步开发开放,新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共同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我们试在相当于街…  相似文献   

18.
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舒适宜人的生态体系,文明高效的精神风貌,富有特色的优美城市景观.发达国家把城市景观建设视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城市景观设计、建设、管理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在景观建设中努力保护和发展自己的城市特色.应该说,这种制度与观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建设中却出现了一味盲目崇洋、互相模仿的现象,"千城一面,千街一面"引发了城市形象的特色危机.  相似文献   

19.
港·街·楼--浅析香港城市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蕾 《城市》2003,(2):59-61
香港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也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自由港,被誉为"动感之都",香港的城市独具特色.笔者在对香港城市进行了4个月的考察之后,从港、街、楼三点出发,对其物质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香港如何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自身的城市特色,希望对中国其他城市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略论城市人文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元 《城市》2003,(6):57-60
一、旧城改造类型因人文环境保护对策不同,可以将城市分为不同类型。保护对策集中体现在旧城改造对策上。无论建筑物使用什么材质,建筑物寿命总是有期限的,不可能长生不老。对待悠久历史传统的态度,反映了对人文环境的不同理解。总的说,西方大城市中,尚未出现一例“毁旧建新”的个案。绝大多数历史名城都保持住了原貌。综观世界,算上“毁旧建新”,旧城改造存在以下四种模式:第一种是全盘改变,“毁旧建新”,大刀阔斧地改变城市的宏观布局与城市风格。这种旧城改造接近于建一座新城,惟一不同的是,建新城是全面铺开,旧城改造是一个局部一个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