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质和现象是一对重要的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的范畴。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清现象之间的内部拥系,是事物内在的稳定性的东西;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是事物的本质在外部的表现形态。本质和现象范畴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外部表那形态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因此,这对范畴反映着人们认识事物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 本质和现象之间能否辩证转化?在已出版的哲学教科书和哲学文章中,几乎邪避而不谈,有的文章公开否认在客观世界中存在本质和现象,进而否认其间的辩证转化。笔者认为,这样重大的  相似文献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联系”范畴所表征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现象之间存在着的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换关系。这是一种本体论规定,这种规定就在于揭示“联系”的本质特征——客观性,即“联系”本质上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我们通常讲的“客观联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3.
从本质上讲,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它的核心是矛盾学说,因此,普遍联系和矛盾的关系如何,理当成为辩证法研究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不明确普遍联系和矛盾范畴的性质及其内涵的规定,“联系”与辩证法中所有其他范畴的关系就无法得到合理的说明,建立科学的唯物辩证法的逻辑结构体系也就无从谈起。 关于普遍联系与矛盾的相互关系问题,长时间沿用着一种说法;联系就是矛盾,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是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一事物内部诸要素的联系,则是它内部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差异包含着矛盾的因素,但不等于现实的矛盾差异与矛盾各有不同的质的规定性,不能加以混淆.客观世界是各种事物及其关系的无限总和.每种事物在其内部和外部都有许多规定性(属性、质、特征、等等),这些规定性之间的不同,就构成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区别,这种区别就是哲学上所谓差异或区别.同时,客观事物也普遍地存在着联系.事物的联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外在的联系,又有内在的联系;既有非本质的联系,又有本质的联系;既有偶然的联系,又有必然的联系,等等.所谓矛盾,就是事物一种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事物对立面之  相似文献   

5.
谈“人的本性”,不能不涉及“人的本质”,因为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人的本性亦即人的本质。 “本质”这一概念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论中有三重含义:第一,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质,是一事物作为该事物而存在的根据;第二,本质必须通过关系而得到揭示,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这种普遍联系包括他物联系和自身联系,只有揭示出这两个方面的联系,才能认识某一事物的本质;第三,本质是与必然性、规律性同等程度的范畴。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就可以发现该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依照对本质概念的如上理解,我们就可以把“人的本质”解释为人区别于动物、人之为人的根据。要发现这个根据,必须考察人的关系——首先是人在其生存过程中同外部世界发生的关系,即人的“他物联系”,其次是人在同外部世界发生关系时所获得的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即人的“自身联系”。发现了人的本质,也便找到了人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正> 通常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的内因和根据,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的外因和条件。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够确切的。事物之间有本质联系,有些是很深刻的本质联系。事物之间的某些矛盾是根本矛盾。审物之间的矛盾,凡是对于某一事物来说是根本矛盾的,与事物自身内的根本矛盾一样,也是这一事物的根据。一一般哲学著作关于本质联系(内部联系)的论述与关于内因和外因、根据和条件的论述之间存在着不一致。这里试以概括了一般著作有关观点的《辞海·哲学分册》中的几个条目  相似文献   

7.
对两种社会制度的比较观 马克思指出:“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就是说,现象和本质之间是存在着差别和矛盾的,看到了一些现象,不等于认识和把握了本质。有的人觉得目前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经济水平也比不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于是断言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种看法的错误之处在于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相似文献   

8.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这已成为人们普遍承认的事实。但是它在发展进程中,是否有目的性,是否存在着选择,却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如果存在着选择和目的,那么发展就不是存在着一种可能性,而是存在着多种可能性。而一般理解的所谓规律,认为只能有一种可能性,不存在选择性,有选择性就无规律可言。其实,这是一种很机械的看法。只要我们对规律的理解不仅仅局限在现象或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上,而把一些暂时看起来并非本质或必然的现象,但却具有相当生命力的东西,也看成是属于规律性范畴中的事,那么规律性与选择性的矛盾,就可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统一起来,从而更充实和丰富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事物具有两层次规律,即表层的事物客体的外部联系规律和深层的事物内在联系规律。表层规律包含客体本质、外部相互作用及其形成的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规律,是关于世界如何由独立客体构成的构成论规律,它们描述了事物的外在运动及其结果,但不能解释这些客体本身是从何而来。如果将表层规律绝对化为事物的本质规律,将会形成错误的形而上学世界观以及建构主义方法论。在构成论规律的背后存在着关于事物如何通过内在联系而生成的生成论规律。实践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过程,是社会事物的生成根源。自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是人类实践的前身,是整个自然界的生成根源。正因如此,以发现事物客观规律为主旨的科学,以其发现的规律的层次不同而分为不同类型。当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正经历从表层的构成论规律观向深层的生成论规律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规律本身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辩证法范畴。规律范畴揭示的是客观事物发展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然而,长期以来在辩证法的范畴体系中,规律范畴没有自身的对偶范畴,由于现实世界本身固有内与外对立统一的客观关系,使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通过现象就可以直接认识和把握规律,似乎现象与规律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从理论上严格地说,通过现象我们认识的是事物的  相似文献   

11.
<正> 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形式和内容是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从诸成对范畴所反映的客观内容来看,这些范畴普遍联系都同时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它们之间没有存在上的先后之分,不过从人们对它们的认识过程及其内在逻辑结构来看,请成对范畴之间又有一个先后秩序的排列问题。人不可能一下子把事物所有的普遍联系都纳入自己的认识范围,认识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怎样才能使辫证法诸成对范畴的排列顺序符合人类认识的发展及诸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呢?围绕这个问题,我国哲学理论界曾作过长期的探讨,基本上形成了两种观点:一派认为其排列顺序应该为: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33-38
信息的本质是信息哲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目前仍众说纷纭。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信息的本质就是事物之间及其事物内部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的呈现就构成信息。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千变万化且永无止境,因而产生了无穷无尽、琳琅满目、各不相同的信息。对信息本质的把握,必须注意区分信息的本质和具体表现形态以及信息的加工、重组、传输、存储、利用等。  相似文献   

13.
形式逻辑不矛盾律与辩证逻辑矛盾律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探讨性的看法。主要观点如下,(一)形式逻辑不矛盾律与辩证逻辑矛盾律同是人们思维判断中的两个基本规律。这两个规律从形式上看截然相反,因此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形式逻辑的不矛盾律与辩证逻辑的矛盾律之间既存在着同一性,又存在着差异性。(二)不矛盾律属于形而上学范畴,矛盾律属于辩证法范畴。不矛盾律是矛盾律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从属种关系透视本质及其基本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属种关系的角度考察本质及其基本层次 ,我们发现 ,本质就是作为种的事物或现象的属 ,它作为一个系统有三个基本层次 :第一 ,形式本质 ,就是种的最高的类或属 ;第二 ,一般本质 ,即深藏于同类事物背后而又为该类事物的每一现实个体所不完全地表现和不断地趋近的那种性质 ;第三 ,特殊本质 ,它是作为种的事物的最低属 ,是最接近种的类的规定性。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由这三个基本层次构成的统一体 ,把握这一点对于认识和改造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写作规律     
什么是规律?规律就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列宁指出:“规律是现象中巩固的东西.”“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列宁全集》)第38卷第159至161页,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在写作活动在,存在着哪些、什么样的内在因素?这些因素是不是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这些联系是否不断重复出现?是否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呢?回答是肯定的.人们认识写作活动的规律,就可以更准确、更深刻、更全面地把握它、把握自己,发挥这个世界上最美妙无比的精灵,最美妙无比活动的最大魅力,从而更有效、更迅速有力、更理想地利用它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写作规律的科学揭示和概括,对于建立写作学基础理论,对于建立科学的写作理论体系是一个核心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下面,对这一问题试作探讨.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任何一个写作者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必然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谁也不能天马行空、独往独来.鲁迅想写反映中国工农红军斗争的长篇小说,但终未如愿,因为他缺少那方面的生活体验(大量感性资  相似文献   

16.
徐志远  张丰清 《理论界》2007,4(6):113-114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反映和概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中普遍的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规律,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和规律之间既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又是互相区别、各有特点的。  相似文献   

17.
客观规律与比较方法俞宪忠世界上任何事物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具有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而任何规律又都是纵向度的事物发展诸过程和横向度的事物表现诸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或必然的联系。同时,任何规律又都是在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借以产生,并依赖于一定...  相似文献   

18.
艺术特性与艺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联系”。所以要研究艺术规律,首先就得认清艺术的特殊本质,亦即特性。把特性问题弄清楚了,艺术规律的一系列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我国流行的许多哲学教科书在谈到现实和现实性时,都认为,现实或现实性就是现在存在的客观实在。比较早的如:“现实就是现在存在着的客观实在。现实性这个范畴并不是简单地说明个别实事的存在,而是客观实在种种联系的综合”①后来有代表性的说法与此相似:“现实这个范畴,并不是简单地说明现在存在着的个别事实和现象,而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着的各种客观实在的事物、现象的综合。”②现实性“是目前的客观实在”。③现实“是现在已经存在的客观实在。”④至今有的同志仍持”现  相似文献   

20.
认识事物,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基于道德代价的本质分析,我们认为,道德代价的发展规律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探讨:第一个层面,是社会发展与道德代价之间的关系;第二个层面,是经济发展与道德代价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面,是发展善与发展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