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蒙古萨满教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并且随着氏族公社的解体,自发性的原始宗教转变为“人为的宗教”,继而经过漫长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自成体系的宗教世界观。 16世纪末,宗喀巴创立的格鲁派由西藏传入蒙古,蒙古统治阶级不遗余力地推行佛教,对萨满教采取了严酷的镇压措施。因此,萨满教不得不涂上佛教保护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一代的萨满师徒逐渐给萨满教增添上了一些佛教的东西,最后竟至面目全非了。 我们对至今残存于科尔沁地区的萨满教的考察中,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佛教之思想体系与萨满教之崇拜,信仰杂揉在一起,颇为费解。有鉴于此,本文以科尔沁地区萨满教的演化为线索,试就蒙古萨满教的起源、发展及嬗变作一初步探索和考证。  相似文献   

2.
蒙古萨满教研究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萨满教研究三题朋·乌恩一、关于蒙古萨满教的社会性质问题蒙古萨满教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宗教?目前在学术界为绝大多数学者首肯、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蒙古萨满教原始宗教说,我认为该观点值得商榷。要澄清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首先界定一下“原始宗教”的含义及所指。原...  相似文献   

3.
萨满教是蒙古族固有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和一切原始宗教一样 ,同属于多神教。其基本特征是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祭仪形态为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萨满的职能是充当人神之间的使者 ,为本氏族消除灾祸 ,为患者跳神治病 ,祈求生产丰收 ,通过占卜 ,梦境的启示等来判断吉凶祸福。萨满教产生于久远的氏族社会 ,到成吉思汗时为鼎盛时期。从《蒙古秘史》等文献记载看 ,至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 ,萨满教已上升为国教。元朝时期由于佛教的传入而有所衰败。但元朝失去中原的统治后到阿拉坦汗大兴黄教 ,禁止萨满教为止 ,又有所恢复。虽然自阿…  相似文献   

4.
萨满教与蒙古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萨满教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并跨越了不同的历史时代而残存至今,对蒙古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直产生着深刻广泛的影响。如果我们采取近年来盛行的“蒙古源于蒙兀室韦”为起点来叙述蒙古萨满教,则与蒙古萨满教的源头相距甚远。况且,室韦人“无羊少马多猪牛”,“颇有粟、麦及稷,夏则城居”。与食羊饮酪居穹庐之蒙古民族本非同一文化类型。文化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基本因素,探讨“随水草迁徙”的蒙古民族族源,尤其不能离开文化  相似文献   

5.
论蒙古萨满教的性质与世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蒙古萨满教不断被人们提到学术论坛,并成为“蒙古学”研究中一项重要内容。 蒙古萨满教对蒙古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蒙古萨满教是伴随蒙古族——包括当今被称作“蒙古”的所有古代部族——的整个原始社会和几乎全部阶级社会的主要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之一。因此,它的宗教敦义与世界观对蒙古社会历史、政治、哲学、道德、法律、天文、医学、文学艺术以至风俗习惯等等社会意识的形成发展,均起过重大的影响。虽然,蒙古萨满教的存在与发展并不是蒙古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但它作为蒙古古代和中世纪统治蒙古社会的统治思想和上层建筑之一,作为一种宗教世界观,对蒙古社会生活的一切现实关系都发生过重要的“反作用”。无论是远古时代的蒙古诸部族的历史,或者是蒙古帝国的形成过程,以至后来蒙古帝国的瓦解和黄教传入并确立统治地位等等历史过程,都受到蒙古萨满教的重大影响,并且同它的思想世界观密切联系在一起。仪就它同黄教的关系为例来看,正如道尔吉·班扎罗夫所指出的那样: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萨满教及其世界观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教是我国北方民族自古以来普遍信仰,并且至今还残存着的原始宗教。这里,笔者从思想史角度,对蒙古族萨满教及其世界观的发展变化问题,提出几点见解。 一、蒙古族萨满教是发展完备的原始宗教 蒙古民族是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蒙古民族在古代所信奉的萨满教,不但是从其原始社会产生发展而来的原始宗教,而且是发展完备的原始宗教。有些学者认为,萨满教是“近似宗教的一种特殊的信仰活动和现象。”,或者说萨满教只是一个“自然信仰”。显然,这种观点和说法与萨满教,尤其是与蒙古族萨满教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的。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指出:“反宗教的批判的根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就是说,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者再度丧失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伊玛堪是赫哲族的文学遗产 ,讲述的是部落战争和英雄复仇的故事 ,它和赫哲族信仰的萨满教有着密切联系 ,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宇宙观、灵魂观和神灵观。萨满教观念是伊玛堪叙事的情节母题 ,伊玛堪十分生动和具体地演绎了萨满教的信仰观。  相似文献   

8.
古代北方先民信仰的萨满教,其鼓声、歌声回响在西北的戈壁、蒙古苍茫的草原和东北茂盛的原始森林中.尽管随着氏族社会的瓦解,它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但作为北方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的萨满教,在北方诸多民族的性格形成、观念习俗的养成以及文化结构的构成上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9.
郎樱 《学术探索》2006,(3):85-90
萨满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及南方少数民族巫术信仰的宗教神职人员。萨满教形成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并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萨满教既是一种原始宗教,又是一种文化体系,是一座保存少数民族古老文化的宝库。在北方少数民族的古老神话中,有许多女神传说,这些女神既是氏族部落的首领,又是主持祭祀的萨满,她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大作用。萨满神话中塑造的各类女神形象,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存在的女性崇拜观念的体现。在萨满教中,萨满既是具有神力、通晓神谕的神职人员,同时又是本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许多民族史诗、歌舞、神话通过萨满而得到传承,许多萨满是著名的歌手和舞蹈家。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萨满及萨满仪式处于衰微之中,但萨满观念与习俗在中国少数民族群众中依然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0.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随着复杂的灵魂观念的产生,出现了对业已死去的人物的崇拜,也就是被称为氏族祖先之神的崇拜,这是与以往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截然不同的地方。另一更大的不同,是出现了专职的祭司——萨满。随之多神崇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神的人格化导致了神的人形化,崇拜仪式也愈来愈趋复杂。萨满教正是由于出现萨满而形成并因以得名的。萨满被认为是这种原始的宗教教义最具权威的解释者,是被认为能保祐人们平安生活免除灾难的祖先神灵的代表,是一切传统习惯的坚决维护者。  相似文献   

11.
六月会是青海省东南部热贡地区的一个民间祭祀仪式,这个仪式保留了许多原始宗教中的苦行,这些苦行是在藏传佛教广泛流行之前,西羌先民的原始信仰、北方游牧民族的萨满教以及现在仍然在这一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的吐蕃本教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相互"涵化"而形成的,村民通过流血和牺牲等来取悦神灵,表达对神灵的虔诚,使村庄和村民得到神灵的保护,能够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身体健康、关系和谐、永葆安宁.这些"暴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宗教文化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最早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信奉的一种原始宗教,源于母权制氏族社会。从民族学的资料来看,凡经过原始狩猎、捕鱼经济的原始人类都具有类似萨满教的这种意识形态。在东南亚的一些岛屿的居民及美洲的印第安人当中,至今还有类似萨满教的信仰。现在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汉藏语系,南亚语系的一些民族以及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的一些民族中,萨满教的残余仍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早在唐代,来自西方世界的基督教(时称“景教”),就同我北方少数民族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萨满教一起,在突厥属蒙古各部落中同时传播。蒙元时期,由于蒙古统治阶级采取宗教平等的政策,使基督教同萨满教以及后期的喇嘛教等少数有影响的教派,又成为支配蒙古社会的一支重要的宗教势力。然而,这样一个传蒙数百年的西方教派,并未象其它东方教派一样,能够长期植根于蒙古民族之中。元朝灭亡之后,竟出人意料的突然消逝,在蒙古民族史上留下一桩长久未决的历史疑案。基督教在早期蒙古民族中的传播与消失,固然有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萨满教条释文说:萨满教是近存晚期原始宗教的一种。曾广泛流传于中国东北到西北边疆地区操阿尔泰语系满洲——通古斯、蒙古、突厥语族的许多民族中,鄂伦春、鄂温克、赫哲和达斡尔族到20世纪50年代初尚保存该教的信仰。因为通古斯语称巫师为萨满,故得此称谓。”回鹘是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原始信仰也是萨满教,所以,萨满教研究是回鹘历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课题。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15.
《格斯(萨)尔》最初产生于历史上苯波教占统治地位的藏族地区。后传入蒙古堆区,逐步形成了具有蒙古民族特色的文学名著《格斯尔》。《格斯尔》形成正是传统的萨满教让位于喇嘛教的历史时期。宗教变革的历史过程在《格斯尔》故事情节的构造,特别是艺术形象的塑造中得到了生动的反映,本文拟从史诗《格斯尔》的艺术形象着眼,对其进行初步的类型分析。 1 《格斯尔》艺术形象的第一种类型——鬼。 萨满教认为:“宇宙有上、中、下三界,上界为天,神灵所居:中界即人间,人类所居;下界为阻间,鬼魔所居。”史诗《格斯尔》里的三种类型的艺术形  相似文献   

16.
喇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一个派别。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五世纪的古代印度,公元八世纪时印度僧人莲花生等把密教传入西藏地区与西藏原始宗教“本教”相结合而形成喇嘛教。西藏红帽派旧喇嘛教同蒙古民族发生关系始于十三世纪中叶的元代,但只是活跃于皇室宫廷之中,尚未在民间流行。十六世纪末期的明代,宗喀巴所创的黄帽派新喇嘛教,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并取代蒙古原有的萨满教,成为蒙古民族唯一的宗教信仰。这主要是由于蒙古封建主的大力提倡和明朝皇帝的鼓励。到了清朝末期民国初年,由于清廷对喇嘛教实行保护和奖励的政策,喇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达到极盛时期,成为统治阶级的重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7.
西域萨满论     
西域萨满论刘宾自原始社会晚期开始,建立在"万物有灵论"(泛灵论)基础上,以巫术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形成了。它最早产生于我国东北边疆和西伯利亚的森林和游牧部族中,随着游牧文化的移动而被带到西域。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整个北方草原地带和...  相似文献   

18.
满族的传统信仰是盛行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萨满教。由祖先亡灵所形成的鬼神观念以及人间的各种疾病与死亡造成的恐惧,是萨满教神灵观念的核心,清代福州满族家庭普遍有供奉祖先的习俗。由于萨满信仰与福州巫觋文化在宗教思维方面相近似,加上瘟疫流行的历史背景,痘神珠妈成为两种信仰文化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9.
宗教与传播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宗教是沟通人神之间关系的象征性互动行为,这种互动本质上是一种传播活动,传播的本质就是互动。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具有宗教意味。宗教发展过程中的斗争与融合体现了传播的互动特征。宗教构成的基本要素与完整的传播系统形成了对应关系。传播贯穿于宗教产生发展的始终。宗教的发展也促进了传播的发展。传播的发展构成了宗教文化变迁进而导致社会变迁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关于萨满教原始形态问题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宗教组织发展的角度上讲 ,萨满教应该是一种形成最早的宗教组织形式 ,而且是一种形成最早的具有普遍性质的宗教形式。对“天”的原始认识构成了此后萨满教“三界”、“九天”等概念形成的基础 ,并且随着社会从氏族走向部族联盟的进化发展 ,必然会导致产生出对“天神”的崇拜。从起源地域上看将萨满教仅限定为北方原始宗教 ,其理由并不十分充足。因为从萨满教的原始特征来看 ,她应该是一种存在于更为广泛区域的 ,相当普遍的宗教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