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绍兴城南会稽山,传因夏禹朝会天下诸侯计功行赏于此而得名。会稽,据说还是大禹治水之处和葬地;而春秋末期的越王勾践,史书中也说是“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的夏后帝少康庶子之苗裔。追根溯源,诚如是说乎?本文拟对此管窥所见。一大凡先秦古籍载记有关会稽者,多说是大禹朝会诸侯于此,或只说会稽是大禹的葬地,但尚未见确指会稽就在绍兴。如《竹书纪年·夏后纪》:“(禹)八年春,会诸侯于会稽,杀防风氏”;《国语·鲁语下》:“背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戳之”;又《韩非子·释邪》:“昔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氏后至,而禹斩之”;《墨子》云:“禹葬会稽,农裘三领,桐棺三寸”;又《吕氏春秋·安死》:“禹葬会稽,不烦人徒”是也。旋至西汉,不但会稽山之得  相似文献   

2.
大禹陵和禹王庙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座落在出绍兴市东南约六公里的会稽山香炉峰北麓。大禹陵(见封面照片),相传是夏禹的葬地。《吕氏春秋》载:“禹葬会稽,不烦人徒。”《墨子》说:“禹葬会稽,衣裘三领,桐棺三寸”。《旧经》云:“禹陵在会稽县南一十三里。”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地段。但确凿的落葬点,迄今未详。现有“大禹陵”碑一通,背山面西,上覆一亭。碑字为明  相似文献   

3.
10年前,林华东先生曾发表了《绍兴会稽与禹无涉》一文,引起了争鸣;现在,林氏又与人合作,重申他的“越为禹后”说观点,并认为绍兴会稽关于夏禹治水、会聚诸侯及葬地等传说,实同部分夏人的南迁入浙有关。  相似文献   

4.
会稽涂山考     
会稽涂山考朱元桂朱元桂,男,1943年生,绍兴市文联主席。《尚书·夏书》说禹“娶于徐山”,《春秋左氏传》曰“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吕氏春秋》、《史记》、《越绝书》、《吴越春秋》等都有关于禹与涂山的记载。所不同的是涂山是禹娶妻之地还是会诸侯...  相似文献   

5.
大禹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先秦的许多历史经典和诸子论述,以及后世学者不但普遍肯定了大禹其人,而且从不同的角度评议了大禹的为人和业迹,在此不赘述了。本文试就大禹与绍兴会稽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一论述,以求教于方家。一、禹有无到绍兴会稽的客观可能笔者认为论证大禹是否到过绍兴会稽,需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夏土”是个什么概念?是指夏族部落的活动中心还是指夏王朝的势力范围?二是绍兴会稽是不是夏王朝的势力范围?三是历史记载禹的一些活动在绍兴会稽是否可能?  相似文献   

6.
禹穴新探     
禹穴新探周幼涛周幼涛,男,1950年生,绍兴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浙江绍兴会稽山上有禹穴,这是一个很古老的传说,自司马迁将其载入《史记》以后,更是著名中华,令后世凡东游者莫不以探此穴为要事。然禹穴究为何物?确在何处?又有何历史文化意蕴?长期以来却是...  相似文献   

7.
(1)吴越文化传播于黄河流域的说明卫聚贤《东方杂志》三十四卷十期1937犯5绍)与卫聚贤论吴越文化书吕思勉《江苏研究》三卷五、六期1937年6月。(3)吴越史地研究会卫聚贤《江苏研究》二卷七、八期1936年8月。(。中国开化于东方考蒙文通《中央天学半月刊》一卷三期1929年11月。(勃吴越故城志褚绍唐《说文月刊》一卷1943年11月。(6)古会稽考张公量《禹贡》一卷七期1934年6月。(7)古代越族的文化罗香林《江苏研究》三卷五、六期193,7年6月。(8)吴越民族文身谈陆树柏《江苏研究》三卷五、六期1937年6月。(,关越释名注聚贤长说文月刊》一卷1943年n…  相似文献   

8.
范蠡思想与帛书《黄帝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吴越文化和百越民族史研究学术讨论会将于1990年8月下旬在杭州、绍兴召开,为迎接这一国际性的学术盛会,本刊特发表李学勤、蒋炳钊等先生的大作。这些文章分别就吴越文化的学术思想、民间风俗、图腾、百越民族的族源以及《吴越文化新探》一书中的有关问题,展开了认真、深人的研究探讨,视野开阔,立论新颖,令人耳目一新,有助于吴越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9.
远在五万年前,浙江就有“建德人”生活在这里,开辟草莱,揭开了浙江历史的序幕。浙江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非常丰富,尤其是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浙江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摇篮之一。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越族在会稽(今绍兴)建立了越国,越王勾践发愤图强,励精图治,网罗了大批人才。至秦汉设置郡县,浙江的文化逐渐发展起来,境内的人才,似泉初出谷,涓滴细流。西汉时西域都护府第一任郑吉,就是会稽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是东汉上虞人;此外如《吴越春秋》和《越绝书》的作者赵晔、袁康,也是东汉会稽人。晋室南渡,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中原世族,多避乱而定居江浙。浙江受中原文化的溉泽,文教渐兴,南朝相承,弥见繁昌,隋唐又以开通运河和对外交通的影响,经济与人文相得而益彰,浙江的人才与时俱进,有增无已。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外编卷三中说:“唐诗人千数,而吾越不能百人。初唐虞永兴(世南)、  相似文献   

10.
禹的传说最早记载于若干先秦的儒家典籍。记载内容互有出入,但基本相同。从晋代起,对禹会天下诸侯的地点即涂山发生争论,对禹归葬的地点也意见不同。最值得注意的是东汉初王充在《论衡》中的意见,他根本否定禹到会稽的传说。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顾颉刚于二十年代在《古史辨》一书中提出了与古代汉儒文献完全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禹是南方神话中的人物,这个神话的中心在会稽。最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地质学、第四纪学等科学的发展,考古发掘的成就和检测手段的进步,顾颉刚的说法获得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王守亮 《阅江学刊》2013,(5):141-144
赵晔《吴越春秋》记载了著名的禹娶涂山女神话。但《书钞》、《类聚》、《御览》等类书引此神话时,部分条目注出《吕氏春秋》,故古今有学者据此认为这是该书佚文,这是错误的。禹娶涂山女神话神秘怪诞之处在于九尾白狐意象。战国时期,九尾白狐被认为是以金德王天下的商汤兴起之瑞,与以木德王天下的禹无关。汉儒根据五行相生说改造古史系统,以禹为金德,九尾白狐遂成禹兴之瑞。汉人将九尾白狐意象纳入禹与涂山女的婚姻故事,一段近实的历史传说蜕变为一则浪漫的神话。禹娶涂山女神话是历史神话化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2.
东汉会稽学者赵晔素以《吴越春秋》饮誉学林,但其本位身份乃是研究《韩诗》的经师,故《后汉书》将其列入《儒林传》,以明其主要学术成就体现在经学领域。赵晔师从东汉《韩诗》学派大师杜抚,撰写了三部《韩诗》学著作,并影响了会稽地区的学术氛围。遗憾的是,赵晔的《韩诗》学著作已全部亡佚,现已无从了解这些著作的具体内容。但就散见各处的相关史料细加钩稽,仍可大体考出赵晔《韩诗》学的渊源、著作及影响,从而较为客观真实地还原赵晔《韩诗》学的基本面相。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吴越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国际性的吴越文化学术讨论会也拟于明年在浙江绍兴举行。为迎接这一盛会,本刊这期特刊出何光岳、陈剩勇、郑土有三位同志的文章。这三篇文章分别对于越民族的族源、迁徒过程,吴越民族的社会变迁及国家的建立,吴越文化的个性特征等问题作了深入而系统的探讨。本刊在今后还将陆续发表这方面的文章,欢迎大家投稿。  相似文献   

14.
“浙江”原是江名,后来演变成为省名。它出现于秦汉以前,初见于战国时纪录成文的《山海经》,次见于西汉的《史记》及东汉的《越绝书》和《吴越春秋》。《山海经·海内东经》载:“浙江出三天子部。”《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上会稽(今绍兴)祭大禹,“至钱唐(今杭州),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越绝书·记地传》:“勾践与吴战于浙江之上。”《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勾践与大夫种范蠡“入臣于吴,群臣皆送至浙江之上,临水祖道,军阵固陵”(固陵后改西陵,即今萧山西兴)。文中提到的浙江即今之钱塘江,尚不是政区的名称。钱塘江古称浙江,据《方舆胜览》说:“浙江,取其曲折以为名。”《大明一统志》又说:“江口有山,居江中,潮水投山,十折而曲,故云浙江。”《读史方舆纪要》引卢肇的话也说:“浙者,折也。取潮水出海屈折倒流也。”三说雷同,都和江道曲折有关,折加水为“浙”,故浙江又有“之江”、“曲江”等别称。  相似文献   

15.
论禹越关系     
论禹越关系阿勤一、关于“越为禹后”的传说在探讨吴越的历史和文化时,“越为禹后”之说总是需要作出解释的首要问题之一。对于这一传说是否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历来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晋朝臣瓒日:“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粤杂处,各有种姓,不尽少康之后也...  相似文献   

16.
流布在吴越地区的神歌与萨满、傩都是以祭祀鬼神为主要特征的民间文化 ,同属中国巫文化在后世流变中形成的支脉。三者既惊人地相似 ,又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风貌。本文通过对吴越神歌与萨满、傩的比较研究 ,认为吴越文化心理素质有别于萨满、傩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温文尔雅、精美细腻的个性 ,并进一步从吴越群体的生活史、吴越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生活方式等)来探讨这种文化心理地域特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越人于勾践之世徙会稽山北而筑越城,为今浙江绍兴建城之始。其地在秦汉时为山阴县治,东汉时为会稽郡治;隋唐时为越州治,分置会稽、山阴二县;宋时为绍兴府治,元明清因之。由于时代久远,历代各有兴建,古越城风貌已不可复见,残存于地面地下之遗迹遗物亦不可多得。在古史研究中越城复原堪称是一大难题。近些年来先后有陈桥驿、林华东诸先生撰文探讨此问题①,颇多创获,然亦有不少可商榷之处。本文愿就越城复原问题一抒己见,如有不当,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8.
鲁迅汇辑的《会稽郡故书杂集》是民国年间馳名的很有价值的方志书。“会稽古称沃衍,珍宝所聚,海岳精液,善生俊异,而远于京夏,厥美弗彰。”鲁迅在《〈会稽郡故书杂集〉序》中,写下了这段赞美故乡的文字。他指出,自古以来,文人学士对会稽郡相继有所著述。于是其人物事迹和山水地理,均有所记载。但五代时社会动乱纷扰,许多古书散亡了。旧闻故事,几乎很少遗留下来。后来的作者便不能再整理出它的头绪。于是他开始就所见到的古籍,搜集散失的篇章,汇积成一部书。这是关于古代会稽人的著作和有关会稽的书籍。  相似文献   

19.
吴越文化的研究自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纵观半个世纪以来的吴越文化研究,取得了哪些成绩,有什么特点,当前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推进吴越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本文拟作粗浅的综述和评价,以期对吴越文化的深入研究有所借鉴。一、五十年来吴越文化研究的成就位于长江下游的吴、越两个民族,在我国的远古时期,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它与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长江中游的荆楚文化交相辉映,使长江流域成为我们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又一摇篮。早在三十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人物》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钟文典同志《太平天国人物》要再版了,叫我写篇序文。从前司马迁撰《史记》,他在《太史公白序》里说年二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年二十八,“为太史令,细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缀集文献,结合调查资料,撰著《史记》一书。而他周游中国,随处访问,以成此不朽的著作,尤为世所称道。我读《史记》,曾考此事。他撰《五帝本纪》,自述说:“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