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曙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0(6):971-972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企业管理者的职业化问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民营企业发展等问题探讨的深入而引起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崛起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否拥有一支成熟的企业职业经理人队伍,被认为对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对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企业管理者职业化的内容结构、影响因素和实现途径的探讨也已引起众多学科领域的共同关注。但是,由于管理者职业化问题处于社会学和经济学、管理学… 相似文献
2.
踪凡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F0002-F0002,F0003
赋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文体,是地地道道的国粹。历代赋数量巨大,文化内涵丰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非常值得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涌现出数十部赋学专著,而龚克昌教授《中国辞赋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的出版尤其令人振奋。该书凡793千字, 相似文献
3.
张尔升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4(4):599-600
价值理论的研究是我国经济学界集中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随着对市场经济研究的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素市场、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使人们对价值创造的源泉有不同的看法,由此产生争论和分歧,它自然会引起更多的经济学家和理论工作者在这一领域配置更多的资源,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掀起一股劳动价值论的"研究热",关于劳动价值论研究的文献(包括著作论文)更是汗牛充栋.随着研究者的大量增加,研究资料更加丰富,研究方法不断改进,研究力度不断加大,研究视角也更加新颖,在这方面,李仁君博士的<价值理论:一个对劳动价值论的寻求合乎逻辑的解释>(以下简称<价值理论>,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出版)是一部比较具有特色的力作,这表现在:该书内容丰富,论证缜密,模型推导严谨,具有科学价值的理论创新.与众多的价值理论研究的著作相比,这本著作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分析视角的新颖上. 相似文献
4.
由黄宣民先生及其弟子陈寒鸣副教授主编、刘泽华先生作序的《中国儒学发展史》最近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全书约220万字。该书由黄宣民先生草创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黄先生于2001年因病辞世后,陈寒鸣副教授遵照乃师遗愿,继续进行整理、增补和定稿,使这部历经二十余年不懈努力、凝聚了诸多学者集体智慧的煌煌巨著终于得以面世。 相似文献
5.
吴礼权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1(1):125-126
“用典”名称的由来,肇始于元人王构的《修辞鉴衡》。但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才有金兆梓氏重提“用典”这一名称。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沉寂,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赵克勤在论及古汉语修辞法时才再提“用典”一语,并将其作为古代汉语修辞法的一种。在此之后,又无人再提“用典”这个名称了。20世纪90年代,笔者在博士论文《委婉修辞研究》中明确定义说:“用典’,是一种运用古代历史故事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写的修辞手法。”到了21世纪初,笔者在所著《修辞心理学》中,又进一步阐发了这一定义。 相似文献
6.
郑瑞峰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7(8):23-25
20世纪40年代,受英美影响、以追求政治民主和经济自由为宗旨的中国自由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进行了较为集中的研究,在社会主义的必要性、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的目的、社会主义的领导等问题上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但由于受时代条件、阶级局限和理论方法等因素的制约,其探索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错误。 相似文献
7.
张维迎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9,46(1)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性的责任,并能实质性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其达成的效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虽然,智力、想象力和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是有限的,唯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1]当今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重要变革,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已经从"顺从型"转向"开发型",企业组织期望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擅长于定位、开发并融合组织内部员工的才能,使得人力资源的投入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以取得竞争优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已经转向一种全新的视角,需要迥异于以往的那种"规避风险"的心理定势. 相似文献
8.
代金平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35-13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得到了飞速发展。伴随着互联网的大发展,网络正把人类带入一个以信息网络为核心资源的信息网络时代。网络如同一柄“双刃剑”,在促进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现实道德难以应付的伦理问题。重庆邮电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郑沽博士等人在深入分析网络社会的各种伦理问题的基础上,撰写了新著《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该书从伦理学、政治学、传播学、信息学等多维视角,系统而深入地对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各种网络伦理失范行为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罗德运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6(5):663-664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俞君立教授主持的“20世纪我国文献分类法的发展与2010年发展目标研究”,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顺利地取得了最终研究成果,其专著《中国文献分类法百年发展与展望》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12月付梓面世。全书共分4部分,21.9万字,是我国文献分类法百年发展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0.
罗德运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6(5):663-664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俞君立教授主持的“20世纪我国文献分类法的发展与2010年发展目标研究”,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顺利地取得了最终研究成果,其专著《中国文献分类法百年发展与展望》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12月付梓面世。全书共分4部分,21.9万字,是我国文献分类法百年发展研究的一部力作。理论上的创新,研究方法上的创获,是该书的一个突出特点。20世纪这一百年,对于中国文献分类法的发展,确实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世纪初始,我国还不曾有一部新学和西学文献的分类法。迨至1910年,孙毓修介绍、引进美国“杜威十进分类法”并得以… 相似文献
11.
刘子平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28
聊城大学世界共运研究所教授魏宪朝博士撰写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一书,被列入当代中国学术文库,由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该书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它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上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罗曼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113-1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领域呈现异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在这场百家争鸣的理论争论中,实践美学走向何处成为美学界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建武教授的新作《中国特色与中国模式-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研究》,深深地吸引了我。这不仅是因为该书朴实大方和格调高雅的装帧设计,更重要的是该书独到的研究视角与深刻的理论见解,吸引我一口气读完了全书。感觉到这是近年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一部颇有特点的上乘佳作。 相似文献
14.
陈灵强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68-71
面对"异彩纷呈"的20世纪90年代文学,文学研究或呈现为"简单"的现象铺陈,或在文学之外窥视、逡巡,无法突破"表象"抵达"本质",无法充分呈现20世纪90年代文学学术化的可能性。《传媒语境与20世纪90年代文学转向》选择"文学"为"体"、"文化"为"用"的研究立场和方法,使20世纪90年代文学学术化的可能性充分敞开,呈现了20世纪90年代文学研究的新空间新方法。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在传媒语境中关于"文学"的新看法和新思维。 相似文献
15.
晚清以来全球化浪潮以其巨大的物质与精神力量给中国文化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这已经成为了历史事实。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影响逐步深入,文学研究者们面对传统与现代、中心与边缘、全球化与民族性的二元张力结构,以庄严的使命意识与价值焦虑提出了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与文论的“失语症”等前沿话题。近年来,中国文论研究者众说纷纭,洞见迭现,张荣翼的《冲突与重建———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理论问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下文简称《冲突与重建》)就是其中颇富创意的论著。该论著通过研究20世纪以来中国文… 相似文献
16.
刘年喜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0(5):127-128
《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史论》一书,把存在主义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史思潮,放在20世纪中国的“现代性”进程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进行考量和审视,视其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结构性存在,对其发展历史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梳理和考辫,极大地拓展和深化了学界对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研究,为认知20世纪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魏宪朝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8-128
西方社会民主党是对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信奉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工党、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的统称。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民主党逐步崛起于西欧各国的政治舞台,成为各国政党谱系中左翼力量的主要代表,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变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的篆刻艺术,经历了秦汉、明清两次高峰期,延续至20世纪后期,又掀起了一次高潮。80年代,适逢改革开放的社会大气候,当代印人与当代篆刻拥有了良好、宽松的生存土壤和发展契机;90年代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汇与撞击,使当代印人站在更广阔、更理性的视角上对当代篆刻作出了多维的思考。当代印人队伍规模的扩张,印学思想与观念的活跃。流派的淡弱与风格的多样,印学社团的林立,展览比赛的此起彼伏等等,皆表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然而,进入21世纪后,整个中国印坛开始寂静下来,更多的印人们从狂热、张扬的状态中回归到了平常心态,冷静、理性地思考什么是篆刻艺术的本质,什么是篆刻艺术的传统,什么是篆刻艺术的经典。最近,读了《中国篆刻百家·王树堂卷》后,我对此认识进一步加深了。 相似文献
20.
谢淑玲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F0002-F0002,F0003
新读高翔先生的<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一书,感觉心中一亮,终于看到了对东北现代文学除有关"东北作家群"研究以外的全面扎实的阐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