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将领冯玉祥从前线秘密回师北京,于10月23日发动了推翻直系军阀政权的政变。这次政变,对当时国内的政治军事形势和往后的历史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是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过去对这次政变研究较少,也未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本文试图对这次政变的原因、结局及其性质和历史作用作点初步的探讨。一北京政变发生时,人们普遍地感到“突如其来”,其实它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由来已久的。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单独控制了北京中央政权。直系军阀与全国人民和孙中山为代表的广东革命势力的矛盾、直系军阀与奉系和皖系军阙的矛盾,以及直系军阀内部的矛盾都在发展。北京政变就是这些矛盾在其相互联系中斗争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四年九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十月下旬,双方几十万大军在山海关长城一线激战正酣,直系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从热河滦平秘密回师北京,推翻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把持的北京政权,史称“北京政变”.对这一历史事件近来已有人撰文论述,但笔者感到研究得还不够深入.本文试对其再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试论孙中山与冯玉祥北京政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关于这一政变发生的主要原因,史学界存在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主要是孙中山对其影响,本文试就孙中山与冯玉祥北京政变的前因后果作一论述。1 1918年正当孙中山联合滇桂军阀讨伐段祺瑞北京政府的护法运动进入高涨阶段时,2月14日,奉段命进攻护法军的直系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在武穴发出主和通电。冯这一举动在护法军中引起不小的反响,给孙中山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孙中山开始了与冯玉祥的联系。对此,冯玉祥在他的自传中也提到,“驻兵武穴主和,则稍之与  相似文献   

4.
武德九年(625)年六月四日,发生了对唐代历史影响颇大的玄武门之变。这次政变究竟是怎样引起的呢?正史将政变发动的原因直接归咎于建成、元吉,而把这次政变中的胜利者李世民所扮演的角色和“周公诛管、蔡”相提并论。千余年来,这似乎成了不刊定论;后人间或对此提出质疑,然苦于史料不足,对其进行全面分析者甚少。读史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对玄武门之变作一全面分析。笔者不敢奢望由此而为定论,只求抛砖引玉而已。  相似文献   

5.
泰国一九三二年“六·二四”政变,結束了历史上相沿五百多年的王权至上的封建君主专制統治,建立了君主立宪統治。这次政变,是发生在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震撼了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生活的时代,是发生在亚洲人民风起云涌地走上了觉醒道路的时代,这个旣向君主制度妥协,又沒有絲毫反帝目标的变革,較之亚洲其他革命运动发展的国家,远远地落后了几十年。但是,它仍然是泰国历史上一次有重大意义的政治斗爭。政变成功之后,实行了一些資产阶級性貭的政治改革:制訂了泰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建立了議会制度。总的来說,它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6.
论清朝辛酉政变的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咸丰十一年 (186 1)发生的清朝宫廷政变 ,是晚清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变动。它明显地改变了晚清历史的走向和格局 ,历来受到中外史家的重视。但以往的研究格外注重这场政变的原因及其结果 ,对政变过程本身却迄今未予关注。本文逐一探讨了政变的启动阶段、推进阶段和决胜阶段 ,以求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一九二五年秋天的直系军阀浙江军务督办孙传芳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之间的浙奉战争,奠定了后来广东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夕全国政治军事形势的部分格局,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影响。这次战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经过如何?怎样正确评价?有待人们研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浙奉战争是由孙传芳首先发动的,他发动反奉战争同当时中国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一九二四年十月的第二次直奉战争,由于直系将领冯玉祥阵前倒戈,回师北京,另组  相似文献   

8.
1861年11月在北京发生的宫廷政变,即“祺祥政变”,是清朝后期的重大事件之一。它结束了以肃顺为代表的清王朝中排外势力的控制,揭开了慈禧太后在中国40多年的黑暗统治,也拉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暂时确立和稳定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政变的主导人是慈禧太后,而影响局势的核心人物却是洋务派的早期代表奕訢。因此研究这次政变的过程,剖析奕訢粉墨登场的情况,对了解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和正确评价洋务运动的兴起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辛酉政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酉政变是近代中国重大的历史事件,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果。本文拟从政变成功原因、政变的性质、主要人物在政变中的作用以及政变的意义、影响几方面对这一问题近二十年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辛酉政变是慈禧一生政治生涯中的重大事件。慈禧通过辛酉政变一举夺得国家最高权力,并从此实际统治中国长达48年之久。辛酉政变同历史上的统治阶级最高权力集团中的宫廷政变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也是权力的两分配。据辛酉政变而断定慈禧早就是政治野心家不仅论据不足,而且也不符合人物性格和事物发展的逻辑。对辛酉政变,乃至慈禧的一生,都应作具体的历史分析。  相似文献   

11.
1958年10月20日,以乃沙立·他納叻为首的軍人集团發动的第二次政变,是一次彻头彻尾亲美反人民的罪恶行动.政变后所建立的以乃沙立·他納叻为首的新政权,是泰国反动买办資产阶級和美帝国主义的工具。这次政变是在国內經济极端困难和反美情緒高漲的形势下爆发的,同时又是在美帝国主义者亲自导演和威迫下进行的。酝酿政变早在1958年上半年就开始了。1958年5月,乃沙立要求“美援”先后与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会談之后,即叫嚷“共产党从內部顛复泰国的危險是直接而十分紧迫的”,并于6月28日匆忙返泰,即准备改組內閣,想在統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一九二五年秋天的直系军阀浙江军务督办孙传芳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之间的浙奉战争,奠定了后来广东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夕全国政治军事形势的部分格局,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影响。这次战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经过如何?怎样正确评价?有待人们研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浙奉战争是由孙传芳首先发动的,他发动反奉战争同当时中国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一九二四年十月的第二次直奉战争,由于直系将领冯玉祥阵前倒戈,回师北京,另组国民军,吴佩孚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战败,浮海南逃,战事遂告一段落。国奉双方妥协的结  相似文献   

13.
“四人邦”的反动舆论工具两校大批判组在“批林批孔”中另搞一套,居心险恶地抛出《孔丘其人》这篇黑文。他们为了奉行叛徒江青“批宰相”的黑旨意,配合“四人邦”另一反动喉舌罗思鼎《评<吕氏春秋>》大批宰相的叫嚣,编造了孔丘曾在鲁国代理宰相执掌大权的谎言。他们胡说什么“公元前五○一年,鲁国发生了一次政变。公山不狃以费城为据点,准备推翻新兴地主阶级季桓子等人的统治。公山不狃派人与孔老二联络。一心要复辟变天的孔老二欣喜若狂,手舞足蹈,企图利用这次政变,从费城起家,干一番‘复礼’的大事业,大叫要‘使周代的制度在东方复兴’,抛出了一个反革命复辟的行动纲领。但是,这次政变很快就失败了。孔丘贼心不死,摇身一变,隐瞒了自己要参与政变的真象,还说了一个  相似文献   

14.
1927年,正当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时,蒋介石发动了血腥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蒋介石之所以能够发动这次政变,除了他的个人作用外,还取决于当时中国复杂多变的内外关系。  相似文献   

15.
1924年10月,倾向革命的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曹锟贿选政府,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同商讨和主持解决时局之大计。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思想上发生重大转折,勇敢地抛弃了西方的国会制度及法统观念,发表了《北上宣言》,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召集国民会议的主张。自此,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要求“召开国民会议”、  相似文献   

16.
论辛酉政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1年11月在北京发生的宫廷政变,即辛酉政变,是清朝后期的重大政治事件之一。这次政变结束了以肃顺为代表的排外势力控制清朝政治的局面,揭开了慈禧太后在中国四十多年黑暗统治的序幕,为正在结集中的奕诉洋务势力揽权当政造成了机运,对晚清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近代中国中外反动势力的合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确立,是从辛酉政变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1861年11月,载淳生母叶赫那拉氏勾结恭亲王奕訢在北京发动了“辛酉政变”,亦称“祺祥政变”。政变前后,清廷对曾国藩的使用方针有什么变动?由此引起的湘系势力的涨落,对晚清政局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历史研究》1979年第七期,发表了刘宗绪同志“试论热月政变的性质”一文,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苏联史学界(包括我国史学界)被视为定论的“热月政变是反革命政变”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世界历史》1980年第三期,又发表了余小慎同志“关于热月  相似文献   

19.
泰国2006年政变是在泰爱泰党高支持率执政的国内政治环境下产生的.分析这次政变的原因,既要描述泰国政府、军队在现实政治权力层面的角力,也要回答泰国1997年宪法何以不能够为政治利益的表达与和解提供框架.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讲,前述两个层面所反映的问题,最终是泰国长久以来的威权主义政治传统的遗患.对泰国政变的深层次原因的探究,能够为分析宪政后发国家内部威权主义和民主主义两大传统的竞争和矛盾提供鲜明的例证和理论上的初步说明.  相似文献   

20.
泰国2006年政变是在泰爱泰党高支持率执政的国内政治环境下产生的。分析这次政变的原因,既要描述泰国政府、军队在现实政治权力层面的角力,也要回答泰国1997年宪法何以不能够为政治利益的表达与和解提供框架。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讲,前述两个层面所反映的问题,最终是泰国长久以来的威权主义政治传统的遗患。对泰国政变的深层次原因的探究,能够为分析宪政后发国家内部威权主义和民主主义两大传统的竞争和矛盾提供鲜明的例证和理论上的初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