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期刊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持续繁荣和健康发展的势头。但是,文学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却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在困境中摸索前进的纯文学期刊出现了学术化和市场化两种明显的倾向,而学术化和市场化在促进文学期刊走出困境的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着文学期刊的健康发展。不过,在历经一番市场经济的风风雨雨之后,中国文学期刊已变得更加成熟并即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2.
市场语境中文学期刊的命运及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是最传统也是最主要的文学传播载体,但在市场背景下受国家政策、文化研究热、现代传媒的多样化、出版体制的改变,以及读者阅读兴趣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期刊面临发展困境甚至生存危机.而最为关键的因素还在于文学期刊本身所承载的主体文学逐渐失去了轰动效应.基于文学期刊与文学的直接关联,文学期刊的改革不能只关注于市场,它必须始终以文学性为根本,不能背离"文学是文学期刊的立身之本"这一基本原则.惟其如此,文学期刊的改革才能坚守文学的品性,维护文学的尊严,也才能担负起文学传播第一载体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社会学观点,认真分析了我国文学期刊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文学期刊所应有的符合实际的选择.认为文学期刊不仅要在调整中办好,还要在不断完善中有个与经济并举的强劲发展.  相似文献   

4.
1976—1979年是文学期刊复刊的一个高峰期,以文革结束为界,“复刊”的形式存在“创刊”、“复刊”的差别,这暗示了政治权利的转移和期刊领导权的易手,它们所刊发的内容也折射出文艺政策的转折、文学环境的变迁。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转折也是有限度的,它必须在新的意识形态的允许范围内寻求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文学期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不可能坚守“纯文学”阵地了,面对市场的强烈冲击,众多文学期刊在探索其生存和发展道路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向文化倾斜的趋势,并已经使文学进入了“泛文化”的误区,所以,我们应该对文学期刊过分追求文化意义的风气保持应有的警惕。  相似文献   

6.
文学期刊是社会中特殊的精神产品,它负载着传播文学艺术的历史使命,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文学期刊出现了一些新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媚俗倾向明显、抢滩潮兴起、广告污染严重、拿来主义盛行.文学期刊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思考,开始走上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作为文学阵地的文学期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文学期刊的发展来看,它具有商业运作的特点,30年代其商业性质明显地取代了同人性质.文学期刊的面貌是文化变化的一个重要表征,它对文艺生产和文学生产者等极有影响力,在趣味、方向上很大程度地受到读者取舍的左右.世纪之交的困顿低迷是文化市场更新换代的规律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陪都重庆出现了众多文学期刊,在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期刊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不仅表明了陪都重庆已经成为战时中国的全国文化中心,同时也确认了陪都重庆的文学期刊已经体现出中国文学战时发展的主流方向.对陪都重庆的文学期刊进行全面的整理研究,无疑有助于对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进行价值的重估.  相似文献   

9.
鲁迅从提倡文艺运动起,就十分重视文学期刊工作,和进步的文学社团与文学期刊发生过密切的联系,并且直接主编过许多文学期刊,为我国新文学期刊的发展和繁荣,作出过重要贡献。鲁迅在主办文学期刊过程中,那种鲜明的政治思想原则,战斗风格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为当时和后来的期刊编辑工作者树立了光辉榜样。因此,我们今天探讨鲁迅的文学期刊活动,对于研究我国现代文学期刊的发展,继承和发扬鲁迅优良传统,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关心的重点问题是经济,对文学的热情自然降温。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和现代化,使文学期刊发行量逐年下降,文学读者不断分流,这种状况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重视和忧虑。文学期刊在办刊实践中不断调整其发展战略,在文本方面,文学期刊呈现出跨文体写作倾向、文学作品学术化倾向;在出版战略上,文学期刊更加注重市场化和读者化的出版操作。  相似文献   

11.
高校期刊集团化经营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目前高校期刊现状的基础上 ,指出集团化经营是高校期刊最值得考虑的发展方向 ,并提出了高校期刊集团化经营发展的思路 :(1)循序渐进 ,逐步发展 ;(2 )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刊方式 ;(3)加强党对高校期刊社或期刊集团的领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变革的历史不仅仅是知识分子文艺观念变革的过程,也是政治意识形态通过文艺期刊对文学思潮进行规训的历史.那么,从媒介的角度考察期刊与当代文艺思潮之间的关系,也许可以揭示出推动当代文艺思潮生成与发展的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原动力.基于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考察《文学评论》在创刊初期屡次学术转向的内在原因,进而研究这种转向对当代文艺思潮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浅谈文学期刊办刊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众多的文学期刊举步维艰,在四面楚歌声中茫然四顾,探寻文学期刊发展的新思路。有的期刊义无反顾,改变办刊宗旨,向文化期刊和女性期刊靠近,这种变化体现出文学面对商业法则的无奈。有的期刊几经徘徊彷徨,回归纯文学,文学期刊不能简单适应社会文化潮流,提升民族精神境界也是文学的神圣职责。文学期刊与网络联手,营造文学的多维空间,网络传媒和文学传媒的互补,扩展了文学的传播空间。推出新栏目,体现新特色,增强创新活力。尽管众多的文学期刊试图调整办刊思路,但文学的衰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文化消费的多元争雄使部分文学期刊不容乐观,只有不断创新进取的文学期刊才能在市场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世文学与"近代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世文学在崇尚以个人为本位的尊重个性的精神及对文学自身特征的重视和探讨等方面与现代文学存在着相通之处,因而成为中国文学从中世进到现代的中介.在近世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毋需也不应楔入所谓"近代文学"(1840年至1919年间的文学)作为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桥梁.而且,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十九世纪末时段,并未出现明显的并足以成为一个新的文学历史阶段重要标志的文学新气象.  相似文献   

15.
近代报刊的发展和诗话的发展,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它受西方文明影响产生而迅速本土化,并成为近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巨大动力。随着报刊事业的发展,诗话的创作和刊载刊也日益发展,而国粹主义和鸳鸯蝴蝶派的产生与流行更是刺激了其走向繁荣;作为特殊的文学形式,其作用亦得以显现。近代报刊诗话的发展和繁荣在古代文学向近代文明转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并成为旧文学在近代社会的最后一次"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目标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弊端,这些弊端影响着女性主义文学的生命力和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弊端的基础上,探讨新世纪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及其出路.  相似文献   

17.
前期创造社期刊,分别从昭示"五四"文学走向、引导"纯文学"时代到来、加速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和文学"公共领域"的形成等方面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进程。另外,前期创造社期刊的编辑者和出版书局的责权不明晰、编辑者之间的分工不清楚、期刊和社团关系认识的偏差以及期刊栏目设置的不足等方面也留给后人很多意味深长的教训。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文化精神可以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价值建构提供一种有效的参照。基督教文化不仅仅是“罪感”文化,更是“爱感”文化,它的“博爱”之情与“谦卑”之心有助于提供一种接近于文学本质的“博爱现实主义”;基督教文化是“普世”性文化,它的“普世观”有助于提供一种走出中西对峙模式、实现文化融合的依据和思路;基督教文化对弥漫全球的“后现代”思潮作出了神学回应,力倡一种“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有助于提供一种后现代主义发展的新向度;基督教文化不是律法性的“审判”文化而是恩典性的“赦罪”文化,它的宽恕与宽容有利于提供一种切实促进文学繁荣发展的宽容性批评原则。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6年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视角更加宽广,研究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拓展.涉及的主要问题有:期刊改革与发展、期刊编辑、名刊名栏建设、期刊特色、编辑规范化和网络化建设、期刊评价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对编辑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繁荣发展,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精神向近现代的转变,滥觞于唐宋,激变于元代,成就于明清.这是基于中国文学自身演变的主体因素而得出的结论.首先,作为中国文学的创作主体,也就是传统的士大夫审美趣尚双重性的形成,为文学创作精神向近现代转化提供了主观动因;其次,新兴的文学消费主体的涌现,特别是城市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决定了中国文学近现代化的审美价值取向;再次,文学主体的生活形态对文学的传播方式的影响决定着文学话语的转变;最后,是影响文学活动的环境,也就是当时的社会思潮和社会风尚,规定了中国文学精神向近现代化转变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