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德日对侵略战争历史不同态度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和日本同为二战的发动者,但在战后两国对其侵略历史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德国深刻反省羸得了欧洲及世界人民的谅解,重新融入欧洲;日本则不断否认甚至美化其发动的侵略战争。究其原因,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基础及由此形成的民族心理是其根由之一,而战后国际社会对德日军国主义和纳粹势力的改造措施、程度以及两国战后所处国际关系环境的不同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五四”爱国运动前,山东各界进行了一场反对日本设立民政署的斗争。这场斗争是由当时日本在青岛和胶济铁路沿线设立民政机关引起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山东的侵略扩张。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日本趁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加紧侵略中国。8月15日,日本借口“英日同盟”,向德国发出通牒,要求将其胶州湾租借地无条件交付日本,转交中国。德国不予理睬,日本即于8月23日对德国宣战。9月3日,日军自龙口登陆,长驱南下,沿  相似文献   

3.
一、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史上应当给予确当的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家公认,这次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性质上有所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是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它们“宣布侵占他国领土为自己的国策,并公开声明它们要取得世界霸权,要在全世界推行法西斯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就带有反法西斯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性质。 三十年代,世界上主要的法西斯国家有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它们自称是轴心国。它们之中,以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日本为主。反抗轴心国侵略的国家有中国、苏联,非侵略的美、英、法、荷等国和其他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小国家。这些国家,基于历史条件、社会条件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德日同为发动侵略战争的加害国,但在对待侵略罪行的认识上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的认罪赔罪是彻底的、全面的,因而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崇高敬佩。而日本却歪曲、美化侵略历史,为战争罪犯翻案。日本的举动使其在东北亚更加孤立。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史上 ,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采取种种手段一步一步地攫取侵略权益 ,从而形成了所谓的“满蒙权益”。由此“使人不得不对日本在其现代对外关系上学习和运用欧洲外交最恶劣的特点及在某些制度上融会西方文化的比较优良部分的聪明智慧 ,具有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二战时期,日本军队在对外侵略战争中强征殖民地和占领地的数十万女性为其“慰安所”的性奴隶,犯下了反人类的滔天大罪,这是日本不可推卸的国家犯罪.而今日本的政界和右翼势力妄言不断,全面否认和掩盖其侵略历史罪行,不知悔改,还无耻狡辩美化侵略,进而妄图复活日本特有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历史亡灵.为了东亚及世界的和谐安宁与共同繁荣发展,必须彻底清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罪行,深入批判现时日本政界和右翼极端错误的历史观和危险行径,这无疑是东亚各国历史学界的一个共同而迫切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7.
日本右翼势力兜售的“美英同罪史观”的主要谬论包括:美英等国也应对中日战争的长期化和“大东亚战争”的爆发负责;就侵略行为和殖民统治而言,日本与美英等西方列强没有什么区别;日本军国主义不同于德国法西斯主义,日本的战争犯罪也不同于德国的人道犯罪;美苏等盟国的一些“暴行”也是战争犯罪行为等等。然而,无论日本右翼势力怎样淡化和试图以此“抵消”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罪责,其“美英同罪史观”都是站不住脚的,更丝毫掩盖和减轻不了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战争罪行。  相似文献   

8.
近年日本右翼势力公开宣称日本在东北的殖民教育统治促进了“东北教育现代化”,这种“侵略有功论”抹煞了历史的真实,日本帝国主义在伪满洲国实施的文化教育是一种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目的在于建立以日本文化为本位的殖民地文化,培养忠于日本侵略者的顺民和为其掠夺资源的劳动力,使中国永远成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它摧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造成了中国一段时期内文化教育的落后。反思这段历史留给我们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降,随着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东北地区日本人小学音乐教材中出现了所谓的“满洲唱歌集”。“满洲唱歌集”经过几度改编,唱歌曲目发生了重大变化,描写“满洲景物”的唱歌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日本文部省唱歌和战争主题的曲目。从教材的文本上进行解读,可以看到多种复杂又矛盾的现象;从近代日本殖民侵略的历史中去理解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现象,其背后被粉饰的日本殖民历史就会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德国帝国主义提出了野心勃勃的“世界政策”,除了大力扩张海军外,还把“东进”作为主要方向,进一步加强了对近东、小亚地区的攻势,巴尔干半岛则成了“东进”的前哨。德国帝国主义在巴尔干追求的不是一般性的侵略利益。这一地区不仅是德国经济渗透的重点,而且从一开始它就与德国的“世界政策”、欧洲霸权问题有密切联系,在德国战前整个对外政策中占有特殊地位。德国的政策在使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库”、第一次世界大战策源地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一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德国帝国主义利用巴尔干国家政治分立、经济落后的条  相似文献   

11.
欧洲债务危机成为当今牵动世界经济的重要事件,其根源主要在于一些国家政府过度举债、制度缺陷等问题的累积效应。但是同样在欧洲的英国和德国却长期保持着经济的稳定增长,债务状况良好,这一现实与英德两国政府战后长期致力于制度改革不无关系,其中包括对国有事业及早实施的民营化改革,以减少政府过度负担等举措。在亚洲,日本虽然财政赤字问题凸显,但政府也在采取措施积极治理,其中推动的邮政事业民营化就是其重要一环。日本、英国、德国三国的国家邮政事业民营化改革进程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制度性改革的作用具有积极明示效应,而且对目前汲取欧债危机教训和我国正在推进的国家邮政事业改革也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代史上,德国借口其“生存空间”不足,企图通过战争手段来扩大其“生存空间”。但是,二次世界大战并没有解决德国“生存空间”问题,反而给世界和德国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二战后德国吸取教训,用经济、技术等和平手段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积极开拓第三世界市场,从而实现了德国的繁荣富强,解决了德国历史上所谓的“生存空间”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日本战后派文学是日本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自觉地接受《近代文学》的理论指导,在创作实践中坚持文学的社会性和实验性。社会性,使战后派文学对罪恶的侵略战争的“反思”更为深刻;实验性,使战后派文学走上了与当代欧美文学同步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宋明以降,建本图书广泛传播至日本、朝鲜及东南亚、西欧各国,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我国宋以来古籍图书的重要生产基地,以建阳为代表的福建刻书业,可称为“海上书籍之路”的重要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三言"是中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中的重要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东传日本以后,对日本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日本前期读本小说以改编"三言"为主,日本学术界的"三言"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刚 《南都学坛》2009,29(5):30-34
"三国干涉还辽"是近代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个著名事件。在这一事件中,俄、德、法对日干涉不仅仅只是出于自身在东亚的利益考虑,而更多是和当时的欧洲格局密切相关。当时的欧洲格局作为一种结构性因素,严重制约着俄、德、法三国共同的对日干涉行为。因此,可以把这一事件置于国际关系史的视野内,运用国际关系中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对其进行因果性的历史个案考察。其中,俄、德、法三国与日本在东亚的冲突博弈属于这一事件发生的单元层次原因,而欧洲格局则属于更加重要的结构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7.
郑春荣 《国际论坛》2012,(6):1-6,77
从历史发展来看,德国统一以来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的立场发生了明显转变:从最初的矜持,乃至优先考虑欧洲共同代表,转向谋求单独的常任理事国席位。这是与德国统一后日益走向"正常化"、其外交政策日益以本国的利益为导向紧密相关的。但是,德国"争常"与欧洲一体化的理念、尤其是欧洲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深化发生了冲突。而且,正是欧盟内部的分歧成为德国"争常"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本文在论述德国"争常"的三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分析了德国"争常"所遇到的、尤其是来自欧盟内部的障碍,最后展望了德国"争常"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8.
陈寅恪在日本、美国和德国留学期间接受了兰克史学的熏陶。陈寅恪的史学与兰克史学多有相似之处:史学方法上强调广泛占有资料并严加考证;在史学思想、史学观点方面奉行人文主义、客观主义,注意运用民族(种族)文化观念治史。陈氏归国后又在大学教学中实行了“习明纳尔”这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日本政府"内向型"战争追悼理念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后日德两国政府的战争追悼理念明显呈现"内向型"与"外向型"之差异。只向本国的战争罹难者特别是战死"皇军"将士和被处决战犯表示哀悼而拒绝向被侵略国家为数更多的死难者致哀,是日本政府"内向型"战争追悼理念的主要特征。其成因主要有四:"自卫战争史观"、"解放战争史观"、"靖国史观"等错误的历史观,是其形成的思想根源;日本政要的右派构成和日本政权的保守性质,是其形成的政治基础;战后秉持错误历史观的日本国民的大量存在,是其形成的社会土壤;战后宽松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是其形成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20.
暂缓起诉是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都已确立的一项起诉制度,尤其是在德国和日本的司法实践中已有了良好的运行。考虑到暂缓起诉制度的价值,借鉴其它国家或地区的立法与司法运作经验,这一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应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