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print and broadcast media are traditionally vital vehicles for both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and framing of discussion on health, medicine, and diseases. However, their roles have been largely peripheral in medical historiography. In this respe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sition of English language newspapers in colonial Malaya in identifying and disseminating epidemiological data as well as commentaries on public health issues and policies. These discussions provided a crucial platform in linking public health discourses to a more literate and influential lay public and adding to broader debates on the governance of the colony. Collectively, the articles and editorials of the print media in British Malaya were not only indicative of the extent of involvement of colonial civil society in public health. Their narratives also reflected underlying tensions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 in addition to sociocultural anxieties over the fluid labor and capital flows of the colonial political economy.  相似文献   

2.
This article develops a new paradigm for the study of collaboration by applying the concept to events outside the context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authors examine three instances of collaboration in twentieth-century mass killings, seeking to situate them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genocide. Using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he article questions the validity of explanations of conflict predicated on the existence of binary systems—explanations that appear frequently in comparative genocide studies. The authors relate the decision to participate in mass murder to the history of structural inequality within a given society.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however vague,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on is useful in accentuating a bottom-up approach in the study of genocide.  相似文献   

3.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至1943年6月共产国际解散,这是共产国际生命活动的最后两年时间,也是共产国际整个历史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对这段时间共产国际的活动,人们所知甚少,国内的教科书或有关专著也无甚记载,因此,有必要加以探讨,以填补共产国际历史研究中的这段空白。  相似文献   

4.
1941年12月8日,日本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挑起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无疑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日本的开战决策。 战后以来,珍珠港事件一直是史学家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但人们多从美国远东政策和日美争霸中去寻求日美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相对忽视了日本对美开战决策在其中所起的决定作用。本文拟  相似文献   

5.
近五十多年来,美国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同亚太地区有牵连,而总的来说,亚太地区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亚洲的历史,并影响了美国的社会和国际事务。三十年代初,如果有人谈论美国的“太平洋命运”,或者把美国说成是亚洲的一支力量,那似乎是荒唐可笑的;但今天,这些说法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同时,类似大西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前期对美政策的考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外交活动中体现的独立自主、坚定的原则性与高度的灵活性的精神和原则,以及正确的政策与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7.
1941年日军对湖南常德的细菌攻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41年11月4日,日本第731部队远征队使用细菌武器对湖南常德发动恐怖袭击,由此造成大规模的鼠疫流行,夺去了7000多中国人民的生命。这次袭击是日本最高军事当局精心策划的一系列对华恐怖行动的一部分,是日本违反国际公法、实行国家恐怖主义的罪证之一。  相似文献   

8.
帝国主义形式的改变,是对20世纪早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竞争压力以及稍后殖民地或从属地区独立与发展要求的回应.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表现出了这种基本转变的一种形态.帝国主义主导下其他社会的嬗变鲜有达到香港同样的发展程度,但这些帝国主义的动力学原理却又并非完全迥异.由于远离两个超级大国,而且制衡着中英关系,香港得以摆脱帝国的控制并且在多项经济指标上超越宗主国.  相似文献   

9.
10.
1941-1942年的河西走廊大换防是抗战后期国民党对西北兵力部署的一次重大调整.通过换防,马步芳、马步青军队返回青海,河西走廊由国民党中央军完全控制.经过对民国档案的重点利用,详细讨论了这次换防的展开步骤、交替过程、移动路线、部队序列变化及调防策略等问题,考实了诸多历史细节.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1940年至1941年美国对英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的过程,分析了美对英援助的原因。最后,论述了美国对英援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由此爆发了太平洋战争。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的美国对华政策,是中国抗日战争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继续。研究这一阶段的美国对华政策,是中美关系史和中国现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1939年9月,希特勒德国进攻波兰,英法与德国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形势急剧变化。陷于中国战场的日本军国主义认为独占中国进而谋取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霸权的有利时机已经到来。日本公开宣布其对外政策基本目标是建立包括东南亚在内的所谓“大东亚新秩序”。地处战略要冲和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地区在日本南进计划中占有重要地  相似文献   

14.
1938年10月日军攻陷广州、武汉。以此为标志,旷日持久的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粉碎了日军妄想在短期内灭亡中国的野心,日本统治者被迫放弃主要以军事手段解决“中国事变”的企图,开始注重采用政治手段。从1939年9月德军悍然发动二战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国际形势急剧动荡,日本对华政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并与国际政治风云的变幻紧密相连。本文拟对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政策作一些简单的剖析。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把这一时期划分为两个阶段,即从1939年9月二战爆发到德军闪击北欧和征服西欧为第一阶段;从德军闪击北欧和征服西欧到太平洋战争的开始为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远东开发与华人华侨(1860—1941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期,俄罗斯远东地区华人华侨社会的形成过程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社会经济及人文环境的发展状况。研究经济开发时期俄罗斯远东中国移民的历史,对于研究两国经济关系的相互影响,研究中俄两国在该地区的历史交往问题,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俄两国在远东地区的合作,建立远东开放、包容的移民文化,营造国际化的、和谐的人文环境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时,美国尚未参战,但美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执行着大体支持苏联的政策,珍珠港事件后,双方还建立起同盟关系;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和美国力量的增强,1943年以后,美国的对苏政策则在保持同盟关系的同时,力图消耗苏联,并与之争霸。  相似文献   

17.
论1941年中国政府及舆论对美日谈判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政府于1941年曾与日本进行8个月的秘密谈判,试图对日本作出局部让步,以缓和太平洋局势,避免美日战争发生。此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美日妥协一旦形成,将对中国抗日战争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在美日谈判开始不久,中国政府获悉这一消息后,立即表示反对,中国报界也迅速予以严厉批评和谴责。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美国曾已决定对日妥协,中国政府和报界予以强烈反对和严正警告,成功阻止美国与日本妥协计划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1938年和1939年海固二次回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还是受到沉重的打击,国民党反动派为之心惊胆颤。他们认为,这两次起义是受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直接影响的结果,而且海固地处西北,起义军随时有奔入边区的可能。因此,伴随着全国反共高潮的升级,国民党对海固人民的镇压,就更加野蛮了。  相似文献   

19.
沧桑砥砺,春华秋实。2011年9月8日,中北大学将迎来七十周年华诞。在此,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北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人士和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20.
二战初期(1939.9-1941.6),盟国对德经济战的主要形式是经济封锁,企图以此达到瓦解德国经济使之不能继续作战的目的.但苏联这时却以中立国的名义向德国输送了大量战略物资.这不仅决定性地打击了盟国的经济封锁计划,也给苏联自身带来了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