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老友》2012,(3):66-66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过去尚无明确的标准。最近,我国心理卫生专家通过调查研究,确立了中国人心理健康6条标准与评价要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赵国秋教授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标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心理健康标准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不仅使我们看出统计学标准、社会适应标准等心理健康标准的局限性,而且有利于更深入地分析解决现在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利于探求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源,有利于我们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必然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和谐发展。因此,和谐个性应成为判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新纬度。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种种因素:环境变迁;人际交往中的障碍;重要的丧失;冲突与选择;既往不良的早期经历。  相似文献   

4.
论编辑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类文明的提高 ,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编辑作为社会精神产品的生产者 ,其心理健康与否 ,不仅影响自身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而且也影响着出版物的质量。找出影响编辑心理健康的因素 ,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编辑常见的心理障碍 ,进而从社会环境和编辑自身两方面努力提高编辑心理健康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测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大多采用心理卫生评估中的症状量表。本次测查以正常大学生心理特征为依据,采用胡德辉教授设计编制的健康量表,分6个维度从正面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方面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与性别差异等,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心理学依据;另一方面为编制中国自己的心理健康量表做一些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6.
关于编辑心理健康标准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忠于编辑工作、忠于出版事业,当好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守门员"和"把关人";二是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把握好热情、心境和激情三种情绪,推进编辑工作;三是讲求意志行动的优良品质,充分发挥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性,实现编辑目的;四是正确认识现实,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为编辑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编辑工作者要想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关键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另外,还必须提高文化素养,尤其要掌握心理卫生知识;要保持心理平衡;锻炼承受力;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放松身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既有较高文化素养又具有较高心理素质的合格编辑。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标准与学校心理辅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心理健康内涵及评价标准的分析,认为心理健康标准是一种相对的、理想的衡量尺度。并进一步探讨了今后我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趋势是:从治疗模式转向发展模式;团体辅导成为主要辅导形式;加强了低龄预防性辅导。  相似文献   

8.
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完整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特征应是:智力正常、自我意识好、心境好、交往好、人品好、适应能力强等等。  相似文献   

9.
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解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外心理健康专家对心理健康标准做了各种研究与论述 ,他们在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哪些特征方面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但是 ,所有专家都认同心理健康的人是社会适应良好的人。对什么是心理健康 ,不能从个体的表面特征来加以描述 ,而应从心理健康对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作用来考虑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现状可归纳为六种依据、两种思路与两种倾向.心理健康的标准应注重两种倾向--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体现于适应与发展应成为心理健康考察的基本对象,并最终落实在对心理机能的评估上.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心理健康的平衡说",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心理机能上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心理健康促进理论,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应该优先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正面心理健康促进,应将服务的焦点从个人层面的心理疾病转移到社区层面的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少数专业服务者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倡导者和组织者,通过促进大学社区的参与,整合多方资源,来培育大学社区支持性的社会结构,增强大学生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资源,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2.
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条件,对此,已有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给予了高度重视。文章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及其标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维护和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内隐自我指自我中那些不能被意识知觉和控制的方面和成分。自我平衡、自我驱动、社会文化影响等理论对内隐自我的心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内隐自我对于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内隐自我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健康心理存在着不同于外显水平的内隐机制;情绪障碍在内隐水平影响着心理健康;内隐自我通过态度影响着个体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内隐自我对心理健康服务具有深刻意义: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内隐自我会影响其工作,健康服务工作者的内隐自我对其工作态度甚至医疗行为都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兼谈自尊的教育意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自尊是人格的核心,也应该成为心理健康的核心.本文试图以人生命适应的根本源泉为出发点,解读自尊的生命性意义;进而分析与探讨自尊在人的生活中尤其是心理健康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理念,以期为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人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和远大的理想、人格品质、调控情绪、人际关系、环境适应、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心理意向、安全感、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管理者心理健康与否,心理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其管理活动的成败。所以,管理者应通过培养自我认知及认知他人的能力、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培养人际沟通的能力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关于心理健康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人是关系性存在,人的关系性活动构成了人现实的生活世界.本文试图从"人的生活世界"视角出发,揭示心理健康的历史时代性前提;以"人的关系世界的和谐"重新界定心理健康的标准;挖掘人生活世界中四种和谐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共生、人与人的互动、人与自身的同一、人与"神"的共融对人心理健康的意义,真实把握心理健康的哲学性内涵,用"人的方式"关注人现实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探析健身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生活迫使人们承受超负荷的身心刺激 ,由此增加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健身运动能缓解心理压力、强身健体的积极作用日益为人们认识。采用健身运动预防、治疗心理疾病被认为是体育科学新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从运动心理的角度探讨健身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低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SCL - 90和自行编制的《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性观念调查问卷》在低年级大学生中施测 ,结果发现 ,低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国内青年常模 ,并且存在性别差异、招生类别的差异。低年级大学生谈恋爱的比例有增高的趋势 ,他们重恋爱过程而轻结果 ,性观念开放。本文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