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后现代理论话语对历史之文本性的过分强调造成了对历史概念的误解,这在文学批评领域表现为对文本—语境二项对立的质疑和批判,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合法性遭遇危机。以詹姆逊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此给予了有力的回应,重新确定和巩固与文本相对应的历史和语境概念的内涵及其有效性,这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2.
“典型”是中国古代文体学最为重要的核心范畴之一。唐以后尤其是明清以来的文学“典型”批评日益凸显出来,这与文体辨析意识的逐渐加强密切相关。典型即正体,代表法度或规矩。重典型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重师古、讲师承相一致。在学习文学“典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对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之一,而成为文学“典型”亦为历代作家的永恒理想。而典型的承传与知识统系的强调、典型的树立与主流话语的价值认同,其间的关联亦可寻得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学界对科学的理解和解释正从理性的、哲学的、社会学的解释走向文化学的解释;阐明了文化语境的结构、特征和作用于科学的机制;探讨了文艺复兴影响科学的典型案例;结论是: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可从其文化语境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科学在中国扎根的时间短,根基不够深;科学文化在我国文化系统中的主体地位不牢固,有一种历史缺失.这是我国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文化语境,也是我们理解和解决公民科学素质低下这一问题的现实国情.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自律精神、创新精神、健康和谐的心态、谦逊的品格等,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高校应当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平台,同时营造弘扬民族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并在制度上保证相关措施能够落实,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塑造当代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科学的特点及其文化基因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是一种文化,不同的文化土壤会孕育出不同的科学形态。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中西方科学之间也存在着巨大差异。中国传统科学的主要特点是:偏重于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偏重于经验总结,偏重于实用,偏重于用直觉和意会的方式理解问题,不重视对知识的检验和论证。这些特点与其传统的文化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恐惧是现代技术恐惧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技术恐惧与智能恐惧叠加引发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末日论和追求永生的文化传统,柏拉图灵魂不朽思想,浪漫主义对技术的批判,弗兰肯斯坦情结以及当前风险与恐惧文化的渲染等是人工智能恐惧存在的文化语境;人工智能发展的现代科技背景及其风险特征是人工智能恐惧存在的科学语境。超越竞争叙事、走出西方科学怪人情结、开创非柏拉图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主义文化和有机论思想,传播以人性化为核心的科学文化是应对人工智能恐惧的文化路径。负责任创新的总原则和总要求、安全可靠的道德智能体路线及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是应对人工智能恐惧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8.
传统语境观认为语境是一组静止不变的、用以制约交际和话语理解的共有知识的集合;认知语境规则从认知角度动态地研究语境,将交际主体的能动性纳入话语分析中,说明意义推理的心理依据和心理状态是一个"认知-推理"的动态过程。认知语境和传统语境在对语境因素构成的描述上相似,但对语境运作方式的解释大相径庭。从传统语境到认知语境是进步,但对认知语境运作方式的探索需要借助大量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西方180余年的狄更斯研究涌现了多种多样的批评方法,但道德批评一直绵延不断,形成了薪火相传的道德批评传统。一是沿着柏拉图的道德理想主义传统,从善恶二元论来研究狄更斯世界的道德内涵。另一脉络是从保罗·埃尔默·摩尔到利维斯再到威廉斯的与人生相联系的泛道德主义批评传统。回瞻180余年的狄更斯道德研究史,考辨其得失,无论对于狄更斯研究还是对于我国当下社会的道德伦理建设都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传统科学精神和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并和西方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作了比较,指出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以及文化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新儒学思潮自产生以来,共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成为当代三大社会思潮之一。现代新儒学力图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复兴民族文明。它客观上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但作为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思潮,大陆新儒学在历史观、文化观等方面与马克思主义的分歧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新时期,要有鉴别地加以审视现代新儒学思潮,使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有利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家风建设中非常注重道德教化,强调通过对家族成员的劝学勉学加强成员自身的立德修身进而实现道德要求;中国古代家风建设中亦重视"风化"的道德教育方法,其强调通过上行下效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主体的道德认同。当今的家风建设既要挖掘古代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也要善于学习古代科学的道德教育方法,更加需要运用古代家风建设中的资源与方法去解决当今的社会问题,积极实现其现代转化,以发挥其更大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袁罗牙 《东方论坛》2008,4(2):31-34,45
继承“法兰克福”学派批判传统的埃里希·弗洛姆以社会心理为视角,揭露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不健全的社会,批判了掩盖现实存在的社会意识形态。然而,人道主义基础决定了他的意识形态批判是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科技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素材。中华传统科技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针对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科技文化了解不深、认同度低、荣誉感差的现象,充分发挥中华传统科技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导向和激励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文化批评并不仅限于文化批判。文化学的文化批评着眼于人类文化,坚持文化主义的理论立场,是与政治诗学的文化批评不同的一种文化批评模式。探讨文化学文化批评的批评立场、问题域、批评特征等问题,有助于澄清对文化批评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观经历了从进化论文学批评观下的多元化批评,到以现实主义模式独尊的阶级(政治)论文学批评观,再到以社会政治为主导的多元并存的文学批评观的曲折变化历程。这一具有开创性的理论化层次的文学批评道路,有着历史历程碑的重要意义。但这种严重倾斜到非文学的社会立场之上的文学批评观,在文学与社会的基本关系上是颠倒、错位的,导致了一系列批评观念的偏误,需进行严肃的辨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7.
对学生错误行为的批评是一项非程序化、低结构化和非模式化的工作,很难用逻辑和理性的思考去解决,要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经验、判断力和直觉力,由于受时间、地点、环境和教育对象等因素的影响,只有灵活多变地运用教育方法与手段,不断注重创新,才能使批评艺术不至于停留在低的层面“把事情做对”,实现高的层面“做对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阐释学的意识形态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唯物史观的层次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同时,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者却让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理论尴尬。唯一的出路是在批判理论而非学科理论的视野中领会马恩关于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形式的论述,并从中获取意识形态文学批评的意义论启示,即在经济基础的变更引发上层建筑的变革这一总体的关联效应中,揭示文学作为一种境遇反应之精神形式的发生学秘密。由此,意识形态文学批评在以实证还原为取向的总体化策略中展开其雄辩的运作。但最终它要面对两个致命的质疑:第一,审美批评在其阐释模式里几无存在的空间;第二,其总体化策略的前提即总体化本身在理论合法性上就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艺术想象与文化想象、文学的价值向度与文化想象、文学批评与文化想象等关系域,提出并阐释了文学批评需要文化想象的理论命题.文中认为文化想象是全球化语境下,以文化为资源的社会性想象,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想象;在现时态的文学中,想象的多元以及由此而生的价值向度的歧义,呼唤着有意义的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从来就包含着科学的文化想象,当代文学批评要与批评的对象相适应,不仅要对文学中的文化想象予以臧否评价,而且它应当以积极的文化想象为前提去批评,更多地给人以理想和憧憬、给人以信仰和形而上的支持,从而不失其批评的职责.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商品性的意识形态,文学消费主义的出现曾经促进了社会的世俗化转型与市场经济关系的发展,但商品化及其价值观念的过度膨胀又使得它变成了一种庸俗化与消极性的意识形态。为重构文学的积极公共价值功能与文化身份,必须对其文化消费的物化逻辑、文学生产的工业化形态、伦理道德的娱乐化旨归进行意识形态批判与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